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胎政策实施前后上海市徐汇区妊娠风险孕妇(即重点孕妇)高危因素变化情况,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孕妇初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2015年和2017年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孕妇的妊娠风险预警评估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胎政策实施后重点孕妇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 204,P<0. 05),其中本市户籍重点孕妇中病情未稳定的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049,P<0. 05);不同户籍重点孕妇中瘢痕子宫及不良孕产史、年龄≥35岁、BMI>24、病情稳定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二胎政策放开后,加强重点孕妇管理,尤其本市户籍重点孕妇的管理,提高重点孕妇管理质量,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市虹梅社区近几年分娩孕妇的妊娠风险因素,为完善社区孕妇的孕期保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3-2017年上海市虹梅社区分娩孕妇的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的过程指标进行分析,并预估重点孕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7年上海市虹梅社区分娩孕妇1 180名,本地户籍与非本地户籍的孕妇人数相近(χ~2=2. 712,P0. 05),有543名确诊为重点孕妇,本地户籍、非本地常住和流动户籍3组间的重点孕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637,P0. 05); 2016和2017年重点孕妇人数明显增加(χ~2=18. 973,P 0. 01),且有上升趋势(R2=0. 791 6)。妊娠风险程度以低风险为主(χ~2=1 683. 278,P0. 001),高风险孕妇占9. 21%,低风险孕妇占90. 79%;高风险(红色、紫色、橙色预警)因素主要以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为主,分别有子痫和红斑狼疮(红色)、梅毒和急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紫色)、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等(橙色);低风险(黄色预警)以固定因素的异常为主,依次为体质指数(BMI)≥24 kg/m2或18. 5 kg/m2、年龄≥35岁、不良孕产史等。结论虹梅社区的重点孕妇妊娠风险有自身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规范监测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孕妇的孕产期保健质量,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计划妊娠孕妇在妊娠晚期的抑郁状况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选择嘉兴市南湖区中心医院产科非计划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计划内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在妊娠晚期时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比较两组量表得分和抑郁的发生率,分析非计划妊娠孕妇抑郁的高危因素。结果非计划妊娠孕妇SDS得分及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计划内妊娠的孕妇(P0. 001),且抑郁不同程度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非计划妊娠孕妇SSRS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低于计划内妊娠的孕妇(P0. 05),客观支持得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在非计划妊娠的孕妇中,大专学历抑郁发生率高于本科、硕士及以上、高中及中专、初中及以下学历,本科学历抑郁发生率高于硕士及以上、高中及中专、初中及以下学历(P0. 05),硕士及以上、高中及中专、初中及以下学历之间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常住地为城镇、有分娩史以及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常住地为农村、无分娩史级无不良孕产史的孕妇(P0. 05);抑郁孕妇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低于非抑郁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本科学历、有分娩史以及有不良孕产史是抑郁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是抑郁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非计划妊娠孕妇在妊娠晚期抑郁发生率高于计划内妊娠孕妇,其危险因素包括本科学历、有分娩史以及有不良孕产史,社会支持度较高是抑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l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孕期保健的影响,为社区干预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在东莞市企石镇医院住院分娩的1021例孕产妇的保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产妇实施孕期保健者893例,覆盖率为87.4%,保健次数以4~8次最多。不同年龄、户籍、婚姻状况、孕产史的孕期保健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21~35岁、本市户籍、已婚、怀孕次数2~3次、流产次数少的孕妇,产前检查覆盖率较高。结论年龄、户籍、婚姻状况及孕产史对孕期保健有显著影响。加强对未参加孕期保健孕妇的指导工作,对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不良妊娠、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范慧之  黄雷  周婷婷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839-4842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妊娠风险预警筛查、评估和妊娠结局情况,探索对重点孕妇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不断完善"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工作。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上海市卢湾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收的1 726本上海市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妊娠风险预警筛查情况、重点孕妇确诊情况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重点孕妇发生率21.21%,外地户籍的重点孕妇发生率明显高于上海市户籍;筛查阳性的前3位是"基本情况","家族史","异常妊娠分娩史、妇产科疾病及手术史",固定因素中常见的包括瘢痕子宫、年龄≥35岁、双胎、体重指数(BMI)24、异常妊娠分娩史、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6 cm,占筛查阳性数的51.09%,确诊率为62.41%;重点孕妇的早产和低体重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立足社区重视筛查,提升社区在重点孕妇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功能;依托网络规范转诊,充分发挥妇幼保健所在重点孕妇管理工作中的枢纽作用;有的放矢,努力降低重点孕妇的发生率;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教,降低重点孕妇不良结局的发生;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提高重点孕妇管理的整体性、连续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王海琪  毛红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48-2550
目的:总结2007~2010年嘉定区发生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进一步减少危重孕妇发生起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2007~2010年发生并上报上海市妇女保健所的危重孕产妇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X2分析检验。结果:非本市户籍危重孕产妇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市户籍,经过嘉定区"重点孕妇管理项目"的有效管理,危重孕产妇发生率明显下降,并以非本市户籍发生率下降为主(P<0.05)。经有效管理后,孕产妇建册率、抢救成功率、住院分娩率均明显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子痫或子痫前期发病率均明显下降(P<0.05),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及异位妊娠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危重孕产妇的发病原因以子痫或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为主。结论:加强对外来孕产妇的管理,减少产后出血及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可降低危重孕产妇的发生率。同时应加强妊娠合并症的监护,孕早期加强对异位妊娠的识别。  相似文献   

7.
杨青  周智霞  王芳  诸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05-2306,2372
目的:分析母体因素与早产发生的关联性,寻求降低早产儿出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出生的968例早产儿母亲的一般情况、文化程度、分娩史、孕期情况。结果:(1)2008~2010年早产率逐年上升,分别为3.06%、3.32%、4.20%;前3位早产原因依次为胎膜早破占33.70%,胎盘因素占17.8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3.33%。⑵非本市户籍产妇的早产发生率(3.70%)明显高于本市户籍产妇早产发生率(2.31%);⑶早产的发生与母体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是发生早产的主要因素;⑷年龄小或高龄、文化程度低、孕产次数多及未正规产检者早产发生率高。结论:早产的发生与母体多种因素有关,胎膜早破位居首位,需要采取综合积极措施才能减少早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孕妇的焦虑现状,分析产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登记并初次进行产检的6 89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低龄组(25岁) 277例、适龄组(25~34岁)5 804例和高龄组(≥35岁) 812例。分析各年龄组孕妇焦虑筛查状况及产科相关因素。结果孕妇焦虑筛查阳性率为9. 560%。低龄组和非低龄组孕妇焦虑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低龄组孕妇中,既往剖宫产史与焦虑筛查阳性相关;适龄组孕妇中,孕产次、不良孕产史均与焦虑筛查阳性相关;高龄组孕妇中,孕产次与焦虑筛查阳性相关(均P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相对于既往有妊娠史的初产妇,适龄组和高龄组孕妇初次妊娠者焦虑筛查阳性的风险均较低,高龄组经产妇焦虑筛查阳性的风险也较低(均P0. 05)。在适龄组孕妇中,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焦虑筛查阳性的风险较高(P0. 05)。结论不同年龄孕妇的焦虑筛查阳性率和不同的产科因素相关。应关注孕妇焦虑情绪及产科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良妊娠结局与既往孕产史间的相关性。方法由专业人员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开封市妇产医院2013年1-9月收治的96例孕妇展开调查研究。根据孕产次予以分组,分析妊娠不良结局与既往孕产次间的相互关系。结果①既往伴孕产史的妇女,其不良妊娠率要比首次妊娠妇女更高,特别是早产儿率要比无孕产史妇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既往产次越多,孕妇引发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越大;既往产次为0、1、3及≥4次的产妇,其不妊娠结局率分别为9.09%、11.43%、14.28%及16.67%,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既往孕产史是不良妊娠的高危因素,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采用科学的避孕方法,减少妊娠次数,能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7年来上海市徐汇区剖宫产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性质助产医疗机构的剖宫产率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徐汇区接产医疗机构产科工作情况季报表(沪卫统10-2表)。结果徐汇区7年来剖宫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剖宫产率为46. 01%;本市户籍产妇剖宫产率[39 191例(49. 12%)],明显高于非本市户籍产妇剖宫产率[31 554例(42. 66%)],本市户籍产妇与非本市户籍产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 811,P<0. 05)。妇幼专科医院剖宫产率最高为47. 94%,不同性质助产机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407. 43,P <0. 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升自然分娩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整体医疗水平,普及无痛分娩、导乐分娩;让合理使用剖宫产成为衡量一个产科质量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管理的重点孕产妇变化趋势,为完善重点孕产妇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5-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重点孕产妇相关资料。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孕建册门诊医生根据"妊娠风险预警初筛表"对每一位建册孕妇进行筛查,对风险可疑者填写"重点孕妇转诊单"。助产机构对社区筛查阳性转诊的孕妇进行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完成"重点孕妇转诊单"回执的填写。对社区建册时无异常的孕妇在产科初诊时进行首次风险评估,填写"重点孕妇报告单",孕28~32周、36~37周进行第二、三次风险评估。结果 (1)长宁区重点孕产妇总确诊率为5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除2017年外本市户籍与非本市户籍重点孕产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市户籍(42.52%~70.11%)高于非本市户籍(38.88%~63.55%)。(2)在各风险预警类别中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重点孕妇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色预警中居于前3位的风险因素为:BMI24 kg/m~2、年龄≥35岁及瘢痕子宫。(3)社区建册初筛阳性总转诊率为48.88%,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重点孕产妇管理及优生优育宣教,尤其该市户籍重点孕妇的管理,优化服务模式,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比例升高。剖宫产史不仅增加了再次妊娠孕产的风险,还会增加剖宫产率及术后盆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打破了以往将剖宫产史作为剖宫产绝对指征的传统理念,对其分娩方式进行了重新考量,但VBAC子宫破裂的风险较高,一旦发生将危及孕产妇生命。因此对有VBAC意愿的孕妇进行充分评估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及其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片(L-T4)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合并SC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529例妊娠合并SCH单胎活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孕产史、环境和生活方式等资料,查阅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情况、用药情况及妊娠结局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妊娠不同阶段合并SCH及是否服药对妊娠结局(早产、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影响。结果与妊娠早中期合并SCH组孕妇相比,妊娠晚期合并SCH组早产(10.0%与1.4%,χ~2=18.673,P0.001)和低出生体重儿(11.6%与1.9%,χ~2=19.010,P0.001)的发生率较高;妊娠合并SCH服药组早产(0.8%与9.8%,χ~2=20.782,P0.001)、低出生体重儿(1.7%与11.1%,χ~2=18.031,P0.001)的发生率均低于妊娠合并SCH未服药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规律服药是妊娠合并SCH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可明显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其OR值(95%CI)为0.168(0.034~0.826)。结论规律服药可降低妊娠合并SCH孕妇早产的发生风险,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孕前保健对孕妇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11月曾在南京妇幼保健院孕前门诊进行系统孕前保健的孕妇与意外怀孕的孕妇各500例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跟踪其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孕妇较对照组文化程度高,多有固定职业,以往不良孕产史发生率高,本次妊娠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窘迫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妊娠结局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非足月妊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孕前保健可有效降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提高围产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特征及相应的风险因素顺位。方法 选取2021年在某三级妇幼保健院筛查评估的8 468例高危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山东省高危孕产妇评分表》对其进行妊娠风险评分分级,即黄色(一般风险)、橙色标识(较高风险)、红色标识(高风险)、紫色(孕妇患有传染性疾病),分析高危妊娠常见的危险因素。结果 8 468例高危孕妇风险评估分级包括黄色风险6 449例(76.16%)、橙色风险1 962例(23.17%)、红色风险6例(0.07%)和紫色风险298例(3.52%)。黄色风险因素为剖宫产1次史(34.27%)、轻度缺铁性妊娠期贫血(31.74%)、妊娠期糖尿病(20.51%)等。橙色风险因素为BMI≥28(47.50%)、剖宫产≥2次(40.37%)等。红色风险因素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等,紫色风险因素包括单纯HbsAg阳性(88.59%)、梅毒(7.72%)等。高危妊娠结局为足月阴道分娩57.91%、剖宫产41.82%、早产0.14%、流产0.09%、引产0.04%。结论 高危妊娠孕妇评估分级管理有利于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妊娠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二胎孕妇妊娠期精神障碍发生情况,探究其对分娩结局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梁平区二胎妊娠期孕妇1364名,使用调查表调查孕妇心理健康情况,分析精神障碍孕妇分娩结局及可能危险因素。结果:1294名二胎孕妇完成调查问卷,妊娠期精神障碍126例(9.7%)。婆媳关系、夫妻关系、流产史、第一胎分娩方式、第一胎高危妊娠、计划二胎等与二胎妊娠期孕妇精神障碍发生有关(P0.05);126例妊娠期精神障碍孕妇中发生不良分娩结局38例(30.2%),年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流产史、第一胎高危妊娠、计划二胎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有关,夫妻关系、流产史、第一胎高危妊娠是影响精神障碍孕妇不良分娩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二胎孕妇妊娠期精神障碍的发生,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高危孕妇的发生情况和妊娠结局,为有效开展高危孕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上海市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办法》中“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2008-2009年上海市卢湾区全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167名孕妇中671名(21.19%)高危孕妇,进行高危因素和妊娠结局的分析。结果外来人口的高危孕妇发生率(29.09%)明显高于上海户籍人口(19.61%),高危因素中以异常妊娠分娩史为主,其中异常妊娠分娩史发生率比较高,高危孕产妇的流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和早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的孕产妇。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接产医院建立高危孕妇双向转诊制度,可以提高高危孕妇管理的整体性、连续性及有效性。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和流动人口的生殖保健指导,可以有效地降低高危孕妇的发生率,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依据唐氏筛查结果,探讨唐氏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唐氏筛查不同风险的不良妊娠结局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19 630名孕中期(14 W至21 W~(+6))孕妇的唐氏筛查结果,分别统计三种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OSB)的高风险和临界风险的阳性率,以及随访所有孕妇分娩后高风险组、临界风险组、低风险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结果 19 630例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中,21-三体高风险阳性率6.40%,21-三体临界风险阳性率为14.6%。18-三体高风险阳性率0.17%,18-三体临界风险阳性率为0.28%。OSB高风险阳性率1.44%,21-三体、18-三体、OSB均为低风险的孕妇阳性率77.1%。随访和比较高风险组、临界风险组、低风险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其中高风险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1.97%,临界风险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0.72%,低风险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0。对三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风险组不良妊娠发生率高于临界风险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临界风险组不良妊娠发生率高于低风险组不良妊娠发生率。结论临界风险孕妇和高风险孕妇一样要高度重视,这部分孕妇有必要进行后续的超声检测、无创胎儿DNA筛查、以及羊水细胞核型分析,从而尽早发现出生缺陷儿。  相似文献   

19.
2461例孕妇TORCH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孕妇TORCH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TORCH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TORCH-IgM筛检试剂盒,检测2461例孕妇血清TORCH特异性抗体IgM,并按照受检者孕周、文化程度及既往是否有不良孕产史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各组TORCH感染情况。结果 2461例孕妇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最高为3.66%;不同文化程度孕妇弓形虫(TOX)感染率不同,以大学组最高为1.47%,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率以小学文化组最高;早孕期与中晚孕期孕妇组TORCH感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有不良孕产史孕妇组TOX、风疹病毒(RV)及CMV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TORCH感染以CMV最多见,TORCH感染与孕妇文化程度有关而与孕周无关,不良妊娠结局与TORCH感染有关,进行TORCH检查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及终止妊娠周数对早发型胎膜早破孕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影响,为临床上合理处置该症状孕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被确诊为早发型胎膜早破的9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择98例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终止妊娠周期孕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34周后分娩的孕妇比例为77.8%,少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自然分娩的孕妇比例为63.3%,少于对照组的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4周后分娩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26~33周分娩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自然分娩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分娩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周后分娩孕妇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26~33周分娩孕妇的围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娩方式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孕妇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剖宫产分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胎膜早破的发生对孕产妇和围生儿的影响较大,孕妇应尽可能保胎至34周后终止妊娠以改善母婴预后,自然分娩更有利于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