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20%甘露醇注射液加温后静脉滴注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80例患者按单双号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各40例。加温组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加温至35~37℃,常温组静脉滴注常温15~20℃的20%甘露醇注射液,每天3次,每次125 ml,15 min内滴完。观察2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和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加温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14)h,明显长于常温组留置时间(30±16)h(P〈0.01)。加温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1)。结论:输注甘露醇注射液前将其加温至35~37℃,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并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在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将93例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对照组47例,使用普通过滤输液器。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80.8%,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套管针留置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P〈0.01),明显延长。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静脉输注20%甘露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3.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文平 《安徽医学》2009,30(7):811-812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在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将21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108例),实验组于穿刺留置针后沿静脉走向预防性应用10cm×10cm康惠尔透明贴固定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输注相同剂量的甘露醇3天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为23.53%,对照组为70.37%,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康惠尔透明贴可有效降低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潘雪勤 《广西医学》2010,32(10):1288-1289
目的观察24 G、20 G两种型号留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所致的疼痛及静脉炎发生率。方法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患者120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24 G留置针(小儿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0 G留置针(成人留置针),观察2组穿刺疼痛程度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疼痛程度及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24 G留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能有效减少穿刺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舒宝仙 《包头医学》2017,41(4):52-54
目的:探讨加温盐水冲管预防甘露醇输注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接受甘露醇治疗的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输注已加温至25~35℃的20%甘露醇,对照组患者甘露醇药液输注完成后,直接接上常规液体或正压封管,观察组患者输注完成后采用10ml加温后的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后接上常规液体或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对照组静脉炎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留置针时间短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温盐水冲管预防甘露醇输注致静脉炎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静脉炎的发生,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两种穿刺材料的使用,探讨减少甘露醇致静脉炎发生的方法。方法将临床96例使用甘露醇颅内压增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使用9号头皮针进行穿刺,实验组使用24号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7.46,P〈0.01).结论24号静脉留置针能有效减少甘露醇滴注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减少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露醇滴注顺序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输注甘露醇前有其他液体,B组输注甘露醇前无其他液体。观察二组输注甘露醇的速度及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随着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1~4d),A组输注速度明显快于B组,P值分别为0.575、〈0.001、〈0.001、〈0.001。A组静脉留置针时间(3.14±1.0)d,B组(2.70±0.97)d,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静滴甘露醇前先输注其他液体可以提高甘露醇的输液速度,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郑丽梅 《中外医疗》2013,(32):98-9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4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钢针输液;观察并比较静脉留置针和一次性钢针输液的保留时间和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组留置时间长(P〈0.01),静脉炎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在银屑病患者中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易掌握、经济等优点,是银屑病患者输液的理想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紫花烧伤膏对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外敷组和对照组各50例,外敷组采用紫花烧伤膏外敷注射部位,对照组未采用任何措施。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外敷组较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降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采用紫花烧伤膏外敷静脉留置针注射部位,可有效地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置管法与周围静脉置管法输注甘露醇等液体的病人,比较其留置针置管时间的长短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把103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颈外静脉置管法输注甘露醇等液体,对照组53例采用周围静脉置管法输注甘露醇等液体。结果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比对照组长。结论颈外静脉置管法输注甘露醇等液体的病人,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刘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180-4182
目的:探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在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42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75例,采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输液;对照组患者167例,采用传统头皮针行静脉输液。结果①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静脉炎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药物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癌化疗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应用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既可以降低静脉炎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还可以降低静脉炎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邓朝  唐小华 《吉林医学》2014,(22):5009-5011
目的:观察24G静脉留置针在骨科老年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400例骨科老年患者抛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2G防逆流Y型留置针,观察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4G防逆流Y型留置针,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一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不舒适度、静脉炎、导管堵塞、针眼发红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舒适度、静脉炎、导管堵塞、针眼发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G静脉留置针比较22G静脉留置针更适合骨科老年患者的静脉治疗,24G静脉留置针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更关键是满足骨科患者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306例静脉输注抗肿瘤辅助用药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2组患者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6.7%和21.1%,静脉炎的总发生率分别为7.3%和26.9%。观察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静脉炎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少群  吕梅英  杨燕飞 《吉林医学》2010,31(22):3787-3788
目的:探讨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留置针置于患儿腋下静脉,对照组留置针置于患儿四肢静脉,比较两个部位留置时间的长短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好于四肢静脉留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马铃薯切片与50%硫酸镁溶液外敷治疗外周静脉炎的差别,探讨治疗外周静脉炎更为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将113例因静脉留置针而发生外周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马铃薯切片治疗组,n=58)和对照组(50%硫酸镁溶液治疗组,n=55),观察两组间静脉炎的显效和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外周静脉炎平均治愈时间为(2.96±0.61)d,对照组为(5.03±1.52)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外周静脉炎可缩短治愈时间,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应用效果.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儿科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新生儿180例,随机选择9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四肢静脉穿刺输液.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留置针脱落、静脉炎、药物外渗、留置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留置针穿刺输液过程中,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能防止留置针脱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并且可以延长留置时间.该穿刺操作简便易行、易学、无需特殊的设施设备,经济实用,纸胶布,适宜在新生儿病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入不同温度的甘露醇对局部血管刺激性的影响。方法比较输注36℃的20%甘露醇与室温(17~22℃)的20%甘露醇对患者局部血管的影响;首先采用分组对照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静脉炎发生率;再采用自身对照法,选择34例患者,共输注甘露醇343例次,观察组输注36℃甘露醇177例次,对照组输注室温甘露醇166例次,再次比较患者2种温度疼痛程度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注36℃的20%甘露醇比输入常温的20%甘露醇所致的疼痛轻、静脉炎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在急诊科病人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静脉输液病人620例,其中用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病人322例(观察组),常规用透明敷帖固定和胶布外固定留置针病人29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意外拔针次数,以及病人和家属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x2=4.25~7.20,P〈0.05),病人和家属对静脉输液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X2=6.41,P〈0.05)。结论。弹力绷带包扎固定能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次数,提高了静脉输液安全性,同时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 3月至 2016年3月进行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选择腋静脉穿刺留置,对照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液体渗透、堵管、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节省了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了新生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新生儿应用腋静脉置留置针明显优于头皮或四肢静脉置留置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湿热烧伤膏对经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注特殊药物患者的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例经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湿热烧伤膏沿静脉走向涂抹厚度约1~2 mm,外层包裹保鲜膜,每日用药2次;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干预,只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  结果  正压静脉留置针置时间达72 h者,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4%,对照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满意度比较,对照组为96%,观察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湿润烧伤膏对肿瘤神经外科经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的特殊药物患者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