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89年5月~2003年5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37例。术前以Child分级评价肝功能,重点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案,其中行肝切除术者28例,肝切除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 lization)和TACE9例。结果37例病人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27.02%和13.51%。手术并发症8例。死亡2例,并发腹水及一过性黄疸6例。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病人重视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应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肿瘤,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肝硬化(ACSTC)外科诊治的效果及危险性。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56例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肝硬化治疗中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手术病死率为12.5%,38.46%(P<0.05),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病死率为14.29%,47.62%(P<0.01),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病死率为20.00%,54.55%(P<0.05)。结论: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效果好,肝硬化代偿期较失代偿期治疗效果好,一些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半肝以上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采取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增加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增大肝切除量的安全性,从而使部分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达到完整切除肿瘤的目的。 方法 对15例合并肝硬变的肝癌患者施行半肝以上肝切除(其中轻度肝硬化10例、中度肝硬化4例、重度肝硬化1例)。围手术期处理的重点是术前纠正肝功能、术中防止失血、术后防止低血压及肝功能支持。 结果 无1例死亡,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增加手术的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胆囊结石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2006年7月1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合并胆囊结石并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者较同期无肝硬化者手术出血量增加。围手术期危险性显著增高。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高风险的主要原因。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是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汪严陪 《重庆医学》1995,24(4):233-233
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称为肝性陶水,自1980年元月至1995年元月共收治肝硬化240例,其中合并胸水8例,占同期肝硬化病人的3.3%,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胆囊结石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2006年7月1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合并胆囊结石并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者较同期无肝硬化者手术出血量增加.围手术期危险性显著增高.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高风险的主要原因.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是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方式.方法 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的50例肝胆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包括肝胆管探查取石,肝胆管空肠吻合,肝管整形空肠吻合,肝叶切除,肝叶切除+胆管胆总管切开+胆肠吻合.结果 所有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随访50例,远期疗效优27例,良14例,差9例.结论 :肝胆管结石病人病情复杂,一般情况差,术前应对病情做充分调查分析,提高定位诊断能力,做到周密、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应达到取尽结石,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的要求[1].肝叶切除是外科治疗方式的较好选择,能有效降低肝胆管结石造成的高死亡率和再手术率.肝胆管结石晚期并发的胆汁性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是胆道外科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于春林  姜云涛 《广东医学》2005,26(9):1285-1285
对合并肝硬化患者施行肝脏手术时,特别强调限制切肝量和围手术期内的保肝与护肝处理,但既往合并肝硬化患者作半肝切除的手术病死率仍然高达14.7%[1]。我院自1993年1月以来改进了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使合并肝硬化患者作半肝切除的手术病死率下降到1.4%。现将改进后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3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我科实施半肝切除的患者中,病理证实伴有结节性肝硬化的患者共71例,男60例,女11例;年龄17~68岁,平均(41.1±17.3)岁。术前肝功能属ChildA级58例,B级13例。行右半肝切除31例,左半肝切除4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应用肝段及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0年10月经肝切除治疗的51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B超、CT诊断,手术方法,疗效。结果肝胆管结石位于左外叶21例(41.2%),左半肝15例(29.4%),右肝后叶3例(5.9%),左右肝12例(23.5%);尾状叶2例(3.9%)。合并肝胆管狭窄41例(80.4%),合并胆总管结石40例(78.4%)、胆囊结石8例(15.7%);合并胆管细胞癌2例。右肝残余结石11例(21.6%),胆总管结石复发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4%(16/51),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共随访43例,随访率84.3%(43/51),其中疗效优81.4%(35/43),疗效良16.3%(7/43),疗效差2.3%(1/43)。Ⅲ级以上右肝胆管的残留结石11例,随访疗效优良率90.9%。结论肝切除术治疗能清除结石,解决胆管狭窄,既可去除胆管病灶,还可消除胆管可能癌变的后患。对于肝叶萎缩,症状明显的病人,只要其整体情况可耐受手术及余肝之功能可代偿,积极给予肝切除手术治疗是明智的。对Ⅲ级以上右肝胆管的残留结石,先采取临床观察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胸水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小容 《黑龙江医学》2011,35(3):199-200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胸水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性胸水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气促、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和不明原因低热.胸水位于右侧24例(80.0%),左侧4例(13.3%),双侧2例(6.7%).中、大量胸水27例,少量胸水3例,所有病例皆合并腹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肝叶切除术的围术期血D-乳酸水平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的变化,探讨全麻下肝叶切除术对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术期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肝右叶切除术患者30例,按有无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19例)和非肝硬化组(11例).两组病人均常规全麻下行肝右叶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手术结...  相似文献   

12.
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施行胆道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22-1423
目的:探讨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施行胆道手术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以来对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施行胆道手术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一个月内死亡2例,均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并发症8例,其中肝性脑病3例,胸腔积液、膈下积液3例,切口裂开1例,胆瘘1例。结论:对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施行胆道手术要十分重视,术前要对肝功能、门脉高压、胆石症的情况要有准确评估,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尽量取净结石,解除胆道梗阻和狭窄,消除肝内感染性的病灶,从而使胆汁的排出畅通.探讨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2 胆肠吻合术.3 Oddi括约肌成形术.4 经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结果 所有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随访50例,远期疗效优27例,良14例,差9例.结论 肝胆管结石病人病情复杂,一般情况差,术前应对病情做充分调查分析,提高定位诊断能力,做到周密、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应达到取尽结石,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的要求[1].肝叶切除是外科治疗方式的较好选择,能有效降低肝胆管结石造成的高死亡率和再手术率.肝胆管结石晚期并发的胆汁性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是胆道外科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含吡咯里西啶植物诱发的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病人的生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PA-HSOS和4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采用TIPS治疗的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分析计算2组病人TIPS术后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卡钳值设置为0.2,以1∶1匹配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术前显性肝性脑病、术前门静脉系统血栓、门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所有病人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57个月。PA-HSOS病人的术前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均高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P < 0.01),2组病人TIPS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3(10.67~26.60)个月vs 16.47(9.40~41.53)个月](P>0.05)。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4例PA-HSOS和2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成功匹配,PA-HSOS病人的术后生存时间长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15.17(10.27~27.03)个月vs 13.75(10.67~21.07)个月](P < 0.01)。结论TIPS治疗PA-HSOS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相关顽固性腹水,尽管前者术前肝功能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更差,但PA-HSOS病人术后生存不劣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并分析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合并肝皮质盲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出现肝性脑病合并肝皮质盲的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15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即为观察.另选15例同期入院的早期肝硬化患者,即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的各个指标情况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ALT、AST、静脉血氨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肝性脑病合并肝皮质盲患者的死亡率高.讨论:肝性脑病合并肝皮质盲患者的肝功能严重受损,且该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6.
刘飞  李政  陈梅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59-59
肝性脑病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严重并发症之一,而上消化道出血又为其发病诱发因素之一。2007~2009年我院共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病人248例,其中住院期间发生肝性脑病13例,总发生率为5.24%,观察其出血量与贫血程度发现其发病几率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的适应证与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1例肝立状核变性(wilson氏病)、布加氏综合征及肝炎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实施改良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结果 患者术后肝脏成活良好,各项异常指标逐渐趋于正常,但术后第13天死于突发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肝移植在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围手术期正确的处理是保证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钠代谢变化特点,对12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钠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46.03%),肝功能越差发生低钠血症的可能性越高,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低钠患者,发生肝性恼病、肝肾综合征及病死的机率都升高。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期与钠的代谢失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的适应证与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1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氏病)、布加氏综合征及肝炎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实施改良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结果患者术后肝脏成活良好,各项异常指标逐渐趋于正常,但术后第13天死于突发消化道大出血.结论肝移植在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围手术期正确的处理是保证肝移植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左右半肝形态及肝硬化病人肝组织标本的HE染色和肝硬化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表达。方法对30例乙肝肝硬化致门脉高压征行脾切除术和乙肝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手术病人行CT检查,手术中标本摄片,留取形态学资料。同时留取此30例病人肝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根据肝硬化标准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MP2和bFGF2的表达。结果1)发现右半肝萎缩较左半肝萎缩明显增多;2)HE染色亦显示右半肝肝硬化较左半肝肝硬化明显增多;3)MMP2在病例组左半肝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半肝表达,有统计学差异;4)bFGF2在病例组左半肝表达与对照组左半肝表达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在病例组右半肝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半肝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硬化时左右半肝纤维化程度存在明显地差异性,为我们今后治疗肝硬化合并肝癌,手术切除肝组织大小及部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