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3M胶布联合液体敷料在老年鼻胃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留置胃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留置鼻胃管后使用3M"Y"型胶布鼻梁固定鼻胃管;观察组在使用3M"Y"型胶布鼻梁固定前,使用3M液体敷料喷洒固定部位。比较两组胃管胶布更换间隔时间、皮肤不良反应及脱管率。结果两组胃管胶布更换间隔时间、皮肤不良反应、脱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3M胶布联合液体敷料固定鼻胃管能延长胶布的更换间隔时间,减少患者皮肤损伤,降低脱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制鼻胃管固定带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实验组采用自制鼻胃管固定带固定.结果:实验组胃管移位、脱管、皮肤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自制鼻胃管固定带固定胃管安全、有效、美观,且减少皮肤刺激,病人的舒适感增加.  相似文献   

3.
留置胃管护理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寻找更为科学的留置胃管方法。方法将 4 0 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2 0 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胃管 ;观察组采用置管前讲解相关知识、3M微孔通气胶带固定和每日常规更换胶带等改进措施。结果胃管脱落、患者感觉舒适及皮肤损伤等方面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结论改良留置胃管护理方法能有效缓解患者不适 ,防止脱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式留置胃管固定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工型鼻贴联合活瓣式脸贴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留置情况、不适感、固定效果和压疮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情况和固定效果优于对照组,不适感和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留置胃管固定方式可以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起到积极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胃管使用效果,改善患者不适感,还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氧气鼻导管在鼻胆管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气鼻导管在鼻胆管引流术(ENBD)鼻胆管固定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2例ER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固定,观察组采用氧气鼻导管Y型双螺旋固定法。结果两组均无一例发生脱管;两组鼻黏膜出血发生率、患者舒适度、皮肤美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氧气鼻导管在鼻胆管中的应用,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痛苦,增加了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制胃管固定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8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实验组1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实验组采用自制胃管固定带固定胃管。结果实验组胃管移位、皮肤刺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自制胃管固定带固定胃管安全、有效,且减少患者皮肤刺激,增进舒适。  相似文献   

7.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操作,传统固定胃管常采用胶布,由于患者活动、出汗和皮肤油脂分泌,固定不牢固,增加意外脱管的风险;胶布刺激皮肤易引起过敏、水疱等皮肤受损情况,影响患者的舒适度[1-2]。此外,采用传统胃管较易发生食物外溢和胃管堵塞。针对上述问题,经过反复探索,我们研制出一  相似文献   

8.
孟金平  赵瑞 《护理学杂志》2022,27(19):55-57
目的 提高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鼻胃管再置入效果。 方法 将60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鼻胃管因意外拔管、堵管等原因需重置的6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鼻胃管再置入,观察组采取置管侧鼻腔滴注利多卡因2 mL联合勾头吞咽法置入鼻胃管。 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耗时、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及其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利多卡因鼻腔滴注联合勾头吞咽法可有效提高鼻胃管置入效果,改善患者治疗体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制一种带式胃管固定装置,探讨并评估其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医院64例应用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式胶布粘于鼻翼及脸颊,实验组在胶布粘于鼻翼基础上采用带式胃管固定装置。观察两组患者胃管固定效果(鼻胃管滑脱、鼻黏膜损伤)和患者舒适度以及美观度、非计划拔管率。记录并比较两组鼻胃管更换时间和固定敷料更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鼻胃管滑脱率3.12%,明显低于对照组21.87%(P<0.05)。实验组患者鼻黏膜损伤率为3.12%,较对照组25.0%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胃管非计划拔管率3.12%,明显低于对照组25.0%(P<0.05)。实验组患者鼻胃管固定舒适度和美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鼻胃管更换时间和固定敷料更换时间分别为(29.74±2.84)d、(3.98±0.76)d,明显长于对照组鼻胃管更换时间(19.63±3.72)d、固定敷料更换时间(1.59±0.81)d(P<0.05)。结论 带式胃管固定装置能够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制胃管固定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8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实验组1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法,实验组采用自制胃管固定带固定胃管。结果实验组胃管移位、皮肤刺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自制胃管固定带固定胃管安全、有效,且减少患者皮肤刺激,增进舒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鼻胃管置管方法在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6例和改良组34例,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改良法进行鼻胃管置管,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置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置管后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鼻胃管置管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鼻胃管置入成功率,降低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ICU内人工气道患者集束化护理策略的运用对意外脱管和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按时间段将建立人工气道患者520例分为观察组338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于患者解除人工气道或转出ICU时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意外脱管率、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改良后的固定效果.方法:选取51例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导管采用改良的“C”型固定方法,同时选50例采用传统“S”型固定方法固定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堵管、脱管、导管断裂、移位、置管处感染、导管压迫皮肤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用“C”型改良固定方法固定效果良好,可避免导管断裂、移位、脱管、堵管现象,减少了置管处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并探讨其使用效果。方法将132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均按照常规置入胃管,对照组用胶布固定,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的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固定胃管。结果两组胃管置入时间及胃管脱出率、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使用简便安全,固定牢固,适用于医院、社区及家庭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并探讨其使用效果。方法将132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均按照常规置入胃管,对照组用胶布固定,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的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固定胃管。结果两组胃管置入时间及胃管脱出率、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两用式胃管固定装置使用简便安全,固定牢固,适用于医院、社区及家庭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型鼻贴在长期留置鼻肠管患者鼻部皮肤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普外科长期留置鼻肠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交替使用圆角鼻贴及L型鼻贴固定鼻肠管,对照组使用圆角鼻贴固定鼻肠管,两组均每5天更换鼻贴1次。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无鼻肠管脱出发生,鼻肠管移位率分别为4.00%、8.00%,鼻肠管移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部皮肤刺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L型鼻贴可有效减少皮肤刺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联合镇静程度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意外脱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8例机械通气超过24h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采用RASS监测,观察组采用BIS联合RASS监测,并根据镇静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结果观察组无一例意外脱管发生,对照组发生4例。结论应用BIS联合RASS进行镇静程度评估使护理更加安全、有效,能有效避免机械通气患者意外脱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王"字型胶布贴用于留置胃管固定的效果。方法将248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按照教科书所述方法正确安置胃管,常规粘贴胶布固定。观察组采用液体敷料配合"王"字型可伸缩胶布粘贴固定胃管。结果观察组胶布粘贴失效、管道移位、鼻部皮肤改变、重新置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鼻部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液体敷料配合"王"字型胶布贴进行胃管固定,可降低非计划拔管,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预防鼻部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气相配合旋转置管法在颅脑损伤鼻胃管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观察组采用呼气相配合旋转置管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心率及氧饱和度变化。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首次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置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前后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呼气相配合旋转置管法应用于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鼻胃管置管优于常规置胃管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鼻胃管置入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将拟实施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一步置入法,即胃食管吻合结束后从左侧鼻孔插入鼻胃管;观察组采用分步置入法,第1步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借助视频喉镜和气管插管钳将鼻胃管送至食管肿瘤近端预定位置,然后在胃食管吻合结束后推送鼻胃管入胃。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黏膜损伤出血及鼻胃管弯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鼻胃管分步置入法用于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提高了置管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