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的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配合该手术进行术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及康复训练,全部患者术后6个月内腰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仅有2例于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结论:结合规范的护理康复措施,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有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微创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者,均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神经血管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 〈0.01);参照Macn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示治疗后1周有效率达到94%,治疗后3月有效率为97%。说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近期功能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舒适护理。[方法]对29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舒适护理,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病人护理前后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病人近期优良率93.10%,实施舒适护理后病人在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均有改善且获得了安全感和舒适感,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满意率100%。[结论]舒适护理有利于增加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感,提高病人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行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的154例患者进行术前镇痛及手术安心工程、术中适时沟通、术后及时的功能锻炼.结果 154例患者中70例术后腰痛即刻消失;4例术后1d腰痛加重,2d后缓解;3例先后接受2次同一间隙消融,腰痛部分缓解;2例无效,术后保守治疗3~5个月后患者腰痛加重,行髓核摘除加椎间融合术.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优良,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选取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疼痛诊疗中心自2011年04月~2011年12月于我科对具有临床症状的单节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介导下,实施了侧后路经皮TH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摘除术治疗的136例腰椎间盘突 出症患者的疗效。病例选择条件:均为下腰单节段突出侧突型,不伴有椎管狭窄。随访5~9年,平均7.8年。根 据术中所见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形态及纤维环破损大小,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四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术后疗效 分析。结果:椎间盘髓核突出较大,纤维环破损较小者,术后疗效佳,复发低,髓核突出较小或纤维环破损大者,术 后疗效差,复发高。结论: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IV型(髓核游离,纤维环破损较小)治疗效果佳,术中应注意 保持脊柱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85例LDH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段疼痛(VAS)评分、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SF-36评分手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LDH,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日趋成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疗效好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我院于2014年5月30日,实施了一例经皮椎间孔镜下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后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7例椎间孔镜下后路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分别从患者方面、护士方面、器械管理等方面对7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椎间孔镜下行颈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7例手术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和护理配合方法,手术期间无其它并发症,术后取得满意效果。认为严格适应症,规范精细护理配合,熟练掌握器械运用是配合椎间孔镜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后路颈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高度、疼痛(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曲度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变椎间高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射频热凝成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90例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射频热凝成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详细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等围术期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90例患者术后次日均可下床活动,疼痛症状在3d内缓解,术后5~6 d出院;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前VAS评分(7.28±1.27)分,术后(2.21±1.15)分,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t=9.37,P<0.01).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射频热凝成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指导正确的体位训练,术后科学、规范的专科护理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下侧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侧入路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患者较术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适应证、精细操作、护理配合是椎间孔镜下侧入路髓核摘除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研究表明椎间盘是腰痛的主要起源部位,椎间盘源性腰痛占慢性腰痛的39%。它的病理学特征是通过纤维环的放射性裂隙和随之的血管化肉芽组织和伤害性神经纤维沿着撕裂长入的组织修复过程。椎间盘源性腰痛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由纤维环破裂引起的腰痛和由终板破裂引起的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具备诊断价值。虽然腰椎间盘造影术目前仍有争议,但它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最重要工具。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传统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或者外科手术。作为治疗选择,瞄准改变椎间盘内力学环境或去除椎间盘内神经分布的椎间盘内治疗,如电热纤维环成形术或射频热凝治疗最近几年被提倡,但缺乏支持这些治疗的理论基础。基于目前对椎间盘源性腰痛发病机制的理解,即神经纤维长入和炎症,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腰椎融合手术是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的有效的治疗腰痛的方法。为了克服融合手术引起相邻节段退变的问题,各种非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如人工髓核置换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等。这些非融合技术的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最近,应用生物学技术修复或再生退变椎间盘成为研究热点。生物学治疗方法包括椎间盘内生长因子注射,转基因治疗和细胞注射治疗。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椎间盘内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以下简称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对治疗有其适应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果确实、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该术能解除盘内高压,消除腰痛;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腰神经根,导致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在摘除突出或脱出的髓核后,压迫解除,下肢痛基本缓解。但腰腿痛原因复杂,患者腰椎退变不一,主要病变部位不一,表现亦不一,行该术术后效果亦不一。疗效较差的,临床多见如下几种情况:1合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对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经验及护理后临床疗效。结果: 术中未发生手术配合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减轻甚至消失。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围手术期规范护理对手术的进行及疗效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在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经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5例(观察组),传统开放手术25例(对照组),对比两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进展顺利,术后两组患者腰痛症状均缓解。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治疗1个月与3个月JOA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硬脊膜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仅对照组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结论与传统开放治疗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与术中病理分型的关系,为腰椎间盘后路手术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3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病例选择条件:均为下腰椎单节段突出,侧突型,不伴有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随访7~15年,平均9.6年.根据术中所见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形态及纤维环破损大小,将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四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术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椎间盘髓核突出较大,纤维环破损较小者,术后疗效佳,复发率低,髓核突出较小或纤维环破损大者,术后疗效差,复发率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与术中病理分型有密切的联系.必须严格遵守手术的适应症.对临床症状较轻、间盘突出较小且突出物基底较宽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开放式手术.椎间盘突出摘除术中除应注意保持脊柱骨性结构的稳定性,还应尽量避免过多地破坏椎间盘纤维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盐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两组患者均术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对患者腰椎功能与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但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均能获得理想的腰椎功能改善效果,但前者较后者更具微创性,患者恢复更快更好,并发症少,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