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使用荷包缝合包埋和Hem-o-lok法处理阑尾残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急慢性阑尾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术中采用Hem-o-lok法夹闭阑尾残端根部,对照组术中采用荷包缝合法包埋残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荷包缝合包埋和Hem-o-lok法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行阑尾残端处理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Hem-o-lok法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操作简单,适合于初学者进行,荷包缝合包埋法对术者腹腔镜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但可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且符合传统阑尾切除术的操作要求,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两种阑尾残端处理方法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荷包缝合法进行包埋处理,实验组采用可吸收夹或高分子结扎钉进行直接夹闭处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可吸收夹或高分子结扎钉方法与荷包缝合法处理阑尾残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阑尾炎患者7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组,观察组38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照组37例行传统开腹式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止痛药使用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9%(3/38)低于对照组29.73%(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急性阑尾炎(A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A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OA治疗,研究组行L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前、术后1 d、3 d时疼痛程度、白细胞计数。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时VAS评分、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 与OA相比,LA治疗AA的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更轻、并发症更少且恢复更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电凝处理阑尾动脉和丝线结扎阑尾根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9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电凝法处理阑尾动脉、丝线或圈套器结扎阑尾根部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效果满意.电凝法处理阑尾动脉者术中、术后均无继发出血,无须用钛夹闭合法;结扎阑尾根部无残端瘘发生.平均手术时间46min(35~7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mE(10~3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 d(2~7d).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合理应用电凝法处理阑尾动脉止血效果可靠,用丝线结扎阑尾根部牢固,可以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残端荷包包埋术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8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残端荷包包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简易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生活质量简易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残端荷包包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59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的207例,设为试验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儿52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情况;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PCT、CRP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儿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患儿PCT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更佳,创伤小,手术时间短,CRP和PCT变化幅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阑尾残端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阑尾残端的处理方法.方法 取2004年12月~2007年7月行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148例.其中应用结扎缝合阑尾残端的64例,钛夹夹闭阑尾残端的12例,应用套扎线行阑尾残端套扎的72例.将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应用结扎缝合阑尾残端的64例患者基本恢复良好,钛夹夹闭阑尾残端的12例患者中4例出现下腹不适,其中1例术后即出现腹痛、发热,1例行二次手术.应用套扎线行阑尾残端套扎的72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套扎线行阑尾残端套扎是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阑尾残端处理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AA)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4月我院96例AA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1/48)比16.67%(8/4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AA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546-547
将我院收治的113例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7例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56例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3.21±5.26)m L少于对照组(38.63±62.83)ml,其肛门排气时间(22.13±3.35)h、住院时间(4.96±1.01)d短于对照组(40.15±9.36)h、(10.24±1.1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7%)低于对照组(3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效果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其术中与术后情况较佳,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27-1929
目的探究经腹壁吊线辅助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研究组行经腹壁吊线辅助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0min、1h、6h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与对照组的12.8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腹壁吊线辅助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可缩短康复进程,减少手术对患者损伤,且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61-2662
探析开腹阑尾切除与腹腔镜阑尾切除运用在肥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肥胖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行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胃肠功能恢复以及手术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少,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肥胖阑尾炎患者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首选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62例,对照组61例。研究组给予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止痛药使用次数、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切口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止痛药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显著,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止痛药使用次数,提高切口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阑尾炎切除术中阑尾残端应用电凝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行阑尾炎切除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根据阑尾残端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电凝处理,对照组行传统方法处理,比较两组术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阑尾炎切除术中阑尾残端采用电凝方法处理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阑尾炎患者按意愿分为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组)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A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OA组相比,LA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1)、术后疼痛程度较轻(P〈0.05)、术后下床时间缩短(P〈0.01);但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是一项微创、安全的手术,具有术后下床早、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黄涛  黎洪芳  赖少锋 《系统医学》2023,(21):134-136+144
目的 分析单纯结扎阑尾残端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于东莞市凤岗医院接受阑尾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取荷包缝合方式进行阑尾残端处理,观察组实施单纯结扎阑尾残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后肛门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观察组,但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CD4+/CD8+、CD3+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D4+/CD8+、CD3+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的17.1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86%)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结论 单纯结扎阑尾残端...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院2014年5~8月收治的因阑尾疾病需行阑尾切除的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也明显较对照组少,而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情况较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术后加速术后康复(ERA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9月接受我院腹腔镜阑尾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ERAS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术后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有效减少,VAS评分显著降低,且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阑尾术后患者采用ERAS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所需费用有效降低,经济有效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镜下阑尾置管联合庆大霉素阑尾冲洗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5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三组,每组15例。基础组患者采用外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肠镜下阑尾置管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肠镜下阑尾置管联合庆大霉素阑尾冲洗治疗。比较三组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0.41±7.45)min,腹痛消失时间为(30.12±3.26)h,体温恢复时间为(2.04±0.63)d,白细胞恢复时间为(1.23±0.14)d,术后卧床时间为(1.05±0.12)d,平均住院时间为(3.04±0.64)d,均优于对照组和基础组,P均0.05。结论:与外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肠镜下阑尾置管相比,肠镜下阑尾置管联合庆大霉素阑尾冲洗治疗不仅具有微创、症状缓解快、术后恢复迅速、治疗费用低等特点,还能保留潜在的阑尾生理功能,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方法改良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在3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使用全电凝法处理阑尾系膜,在20例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阑尾悬吊法操作.将以上手术的结果、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和手术时间与同期施行的40例常规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均治疗结果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改良方法组中转开腹率(2.4%)与常规方法组(2.5%)相同,改良方法组手术时间[(40.73±12.48)min]比常规方法组[(47.04±14.60)min明显缩短,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方法的改良可在保证疗效和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麻醉费用,扩大术式适用范围,更加突出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