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疏肝健脾汤辅助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西药免疫或靶向治疗的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自拟疏肝健脾汤+西药免疫或靶向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肝癌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ORR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清TBi、AST、AL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疏肝健脾汤有助于改善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症候积分和肝功能,辅助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凯西莱合健脾疏肝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均先常规应用凯西莱静脉滴注,后改口服,治疗组加用中药健脾疏肝汤,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均3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症状及体征消失率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变化,ALT、AST、γ-GT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疏肝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肝功能复常率.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594-4595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甲胎蛋白和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6个月累计生存率。治疗30d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TBIL、ALP、ALT、γ-GT)和AFP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对肝癌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能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AFP水平,缩小肿瘤直径,提高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24-1925
目的分析微创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消融组(接受氩氦冷冻消融术治疗)和介入组(接受微创介入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一般临床指标、并发症及肝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升高,且介入组患者IgG、IgA、IgM均高于消融组(P<0.05)。介入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VAS评分均少(小)于消融组(P<0.05)。介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总率显著低于消融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介入组患者ALT、AST、ALB水平显著高于消融组(P<0.05)。结论微创介入术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肝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病灶根除率、术后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病灶根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ALB、AST、ALT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4个月,两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保肝方案不同,分为A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B组(异甘草酸镁+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DBIL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DB1L和TBIL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6.44%、25.29%、20.69%和2.30%,B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4.73%、20.43%、16.13%和2.1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7.40(95%CI:25.22~29.59)个月,13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0.27(95%CI:28.40~32.14)个月。两组患者3年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血管侵犯及保肝方案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保肝治疗能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肝功能及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MWA)治疗包膜下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包膜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MWA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MWA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AST、ALT、AF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AST、ALT、AF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MWA治疗治疗包膜下肝癌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GGT/ALT、AST/ALT的比值联合分析对"甲胎蛋白(AFP)阳性"的乙型肝炎与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AFP阳性"原发性肝癌271例作为研究组(A组),同期住院的"AFP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54例、慢性乙型肝炎12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并对各组患者GGT水平及GGT/ALT、AST/ALT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FP阳性"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GGT水平分别为(163.20±182.98)U/L、(81.67±63.85)U/L、(134.75±91.48)U/L,原发性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T/ALT比值分别为:1.67±1.24、1.02±0.45、0.55±0.26,原发性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T/ALT比值分别为:3.52±4.21、0.71±0.29、0.52±0.47,原发性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AFP阳性"患者,如肝功能检查表现为:GGT升高,且AST/ALT>1,同时GGT/ALT>1,应首先考虑原发性肝癌的存在。而肝功能检查虽然有GGT升高,但AST相似文献   

9.
中药配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散结汤配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采用Seldingen技术行肝动脉栓塞化疗62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32例,以健脾解毒汤散结随症状加减治疗,30例为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肝功能变化、肝硬变加重率、不良反应率、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结果中药治疗组的肝功能、肝硬变加重率、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健脾解毒散结汤配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在治疗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于铜川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TIPS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TACE联合TIPS治疗。比较2组患者肿瘤治疗有效性,术前、术后15d及术后30d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12、18个月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肿瘤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5d,2组患者ALT及AST水平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30d复查显示,2组患者ALT及AST均低于术后15d(P0.05),同时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5d和术后30d,2组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30d2组患者AFP-L3及AFP水平均低于术后15d(P0.05);术后15d和术后30d,研究组AFP-L3及AF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8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TIPS治疗对肝癌并发门静脉高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其肝功能和标志性指标水平,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术后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兰考县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8例采用TACE术治疗,研究组78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TACE术治疗。比较2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蛋白抗原724(CA724)]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ALT、AST、AFP及CA72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0,P=0.348);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年生存率显著升高(χ2=7.590,P=0.006)。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TACE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表达改善均有积极作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增加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化瘀法防治肝郁脾虚型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肿瘤科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在TACE术后均给予保肝、支持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合用以疏肝健脾化瘀为法的逍遥散加味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评估记录患者中医证候、卡氏评分、生存期,同时检测并记录患者血清VEGF水平、甲胎蛋白(AFP)、T淋巴细胞亚群等理化指标,统计并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卡氏评分、生存期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EGF、T细胞亚群、AFP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逍遥散加味防治肝郁脾虚型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后综合征疗效明确,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VEGF、AFP水平,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690-1691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化浊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参照组采用维生素E胶丸、护肝片等常规基础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疏肝健脾化浊汤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脂水平[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98%(53/57),高于参照组78.95%(45/57)(P<0.05);治疗后联合组ALT、TBIL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健脾化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的疏肝祛瘀汤联合辛伐他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口服疏肝祛瘀汤加辛伐他丁、肝泰乐、五脂胶囊治疗;对照组服辛伐他丁、肝泰乐、五脂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酶、血脂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3%,对照组为46.1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ALT、AST、GGT均显著下降,TC、TG、HDL-C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ALT、TC、TG、HDL-C也有改善,但2组治疗后的疗效是治疗组ALT、TC、TG、HDL-C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祛瘀汤具有疏肝健脾、祛瘀养阴功效,联合辛伐他丁等治疗脂肪肝,有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等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TAE)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肝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肿瘤科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依据介入治疗方式不同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TAE组(95例)和TACE组(105例),TAE组行TAE治疗,TACE组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灶直径、介入次数、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TAE组的有效率为55.79%,TACE组的有效率为55.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灶直径及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的介入手术次数显著低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功能分级均有好转,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11%,TAC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的1年生存率为54.74%,TACE组的1年生存率为55.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与TACE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且两者疗效相当,TAE相较于TACE能够减少介入治疗次数,避免化疗药物对于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对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组32例口服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和苦参素胶囊,疗程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ALT、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BV-DNA含量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胶囊可改善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局部注射对原发性肝癌的生命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的2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4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变化;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变;观察复发率及生存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清蛋白、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LT、AST、总胆红素和AF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EORTC QLQ-C30总体健康情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恶心和呕吐、疼痛、疲倦、失眠、腹泻和食欲减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ORTC QLQ-C30总体健康情况、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恶心和呕吐、疼痛、疲倦、失眠、腹泻和食欲减退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30日,共随访了190例患者,随访率为93.14%,健在的患者有108例,死亡的患者有8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位置、治疗前ALT、AFP水平、术中输血、手术方式、肿瘤复发与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后预后相关(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原发性肝癌预后与发病位置、治疗前ALT、AFP水平、术中输血、手术方式和肿瘤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平台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者均先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于治疗后3~14 d内,A组28例患者在三维可视化平台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B组28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随访2~18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在肝癌肿瘤坏死方面,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12个月时间点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8个月A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基础上,三维可视化平台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肝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SHCC)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SHCC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A组,将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42例患者归为B组。比较两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低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AFP、CEA、GPC3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较为相似,而经皮射频消融术并发症少,但易损伤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刘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3):2246-224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术中B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肝癌切除术,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进行肝癌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及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时谷草转氨酶(AST)、丙氨转氨酶(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B超可有效减少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中术中输血量,有助于肝功能恢复,减少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