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抑酸护胃等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胃脘痛缓解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与胃脘痛缓解情况,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能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有效缓解胃脘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敷后穴位按摩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2例我科住院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热敷后穴位按摩,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敷后穴位按摩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好,适合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3.
加莉  王小萌  李婷  鱼涛 《陕西中医》2021,(10):1466-1469
目的:探讨三伏天应用火龙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三伏天时期选取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常规治疗,同时予黄芪建中汤加减,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三伏天火龙灸治疗,在施术部位(督脉及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上铺两层衬布,将1500 g姜末置于衬布上,垒砌成厚约 2~3 cm姜坯,将艾绒在姜坯上铺成厚约0.2 cm艾坯,用止血钳持点燃酒精棉球由上至下将艾坯点燃。按照此法,灸3~4壮,治疗时间2 h,每伏1次,连续治疗 3次。两组患者均依据胃脘痛中医干预方案指导患者作息规律、少食多餐; 注意保暖,防御寒邪。比较两组治疗干预前后临床疗效、治疗结束3 d后胃脘疼痛评分以及治疗干预6个月后随访的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胃脘痛疼痛评分、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伏天应用火龙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能够缓解胃脘痛程度,并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住院的16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艾灸、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痛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痛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可明显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艾灸联合穴位注射法缓解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胃脘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穴位注射联合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胃脘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5.56%(43/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56%(34/45)(P0.05),胃脘痛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联合艾灸缓解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门诊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小建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以小建中汤治疗,治疗4周,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对照组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建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采取中药熨烫中脘穴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呼吸脾胃科就诊的80例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脘穴中药熨烫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32/4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0%(2/40),对照组复发率为20.0%(8/40),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中脘穴中药熨烫,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胃止痛膏对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腹胀、呃逆嗳气、形寒肢冷等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临床诊断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用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温胃止痛膏穴位贴敷治疗,每日1贴,第1天贴敷神阙穴,第2天贴敷中脘穴,第2天后改为两穴交替贴敷,痛甚者可直接贴患处,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疼痛有效缓解的时间为(2.18±1.42)d,治疗显效率78.0%(39/50),对照组对应的数据分别为(4.96±1.26)d和58.0%(29/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配合温胃止痛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胃脘痛,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采用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治疗,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显效率更高。温胃止痛膏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有效辅助外用纯中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火灸中脘穴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88例;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雷火灸中脘穴辅助治疗),对照组44例(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7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7%、疼痛评分(1.71±0.50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65.9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73%、疼痛评分(2.49±0.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雷火灸中脘穴辅助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艾灸方法。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分别采用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方法(治疗组)及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统计中医症状积分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方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疗效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隔盐压灸中脘穴、至阳穴可以改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症状,达到治疗胃脘痛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温胃散贴敷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治疗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温胃散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胃脘疼痛程度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比观察组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胃脘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胃散贴敷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效果显著,利于改善胃脘疼痛程度,用药安全性较好,可作为临床外用药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踝背屈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优化治疗方案,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将符合该研究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该课题进行中两组受试者首先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低频治疗,选取患侧足三里、阳陵泉,电刺激采用断续波(断续波比1:1)、频率为50 Hz、10 min/次,1次/d,治疗6 d,休息1 d,持续4周。治疗组接受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选取患侧足三里、阳陵泉;飞扬、昆仑,采用低频穴位电刺激仪,电刺激采用断续波(断续波比1∶1)、频率为50 Hz、10 min/次,1次/d,治疗6 d,休息1 d,持续4周。治疗前后采用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Fugl-Meyer量表进行疗效判定。治疗前后数据统计采用SPSS 23.0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下肢FulgMeyer评分较疗前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与低频治疗均可改善中风后踝背屈功能障碍,低频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临床辨证属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两组均以28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穴位贴敷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曾飞剑  黄贵华 《吉林中医药》2012,32(10):1023-1024
目的:探讨阳化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阳化汤方:茯苓、桂枝、苍术、陈皮等,1剂/d)和对照组36例(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次,2次/d),疗程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化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冬胃颗粒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给予冬胃颗粒8 g,3次/d,对照组(43例)给予气滞胃痛颗粒5 g,3次/d,两药均于两餐间及睡前服用,疗程为2周,观察各组第1、3、7、14天上腹部疼痛、泛酸症状缓解患者情况,同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冬胃颗粒及气滞胃痛颗粒的两组患者均存在明确疗效,但应用冬胃颗粒治疗后,第1、3、7、14天的四个时间点,对于患者上腹部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较气滞胃痛颗粒明显(P0.01)。虽然数据显示对于泛酸症状的好转程度在第1、3天气滞胃痛颗粒略好于自制冬胃颗粒,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14天,冬胃颗粒明显好于气滞胃痛颗粒对于泛酸的改善程度(P0.01)。结论:冬胃颗粒可有效防治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缓解症状快,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隔附子饼灸与中医特色护理。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附子饼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减轻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且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40例和针灸组40例。针刺组仅行针刺治疗;针灸组使用针刺,配合艾灸中脘穴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结束后做症状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针刺、针刺结合艾灸中脘穴均能缓解患者胃脘痛,且针刺结合艾灸中脘穴较单纯针刺取效更为理想。针刺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8例;针灸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结合艾灸中脘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可以显著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60例发生于胸腹背部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疼痛区域相对应脊椎神经节段的夹脊穴配合局部围刺及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及奥卡西平片治疗,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程度。2组各治疗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90%(P0.05);试验组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5,(12):1651-1653
目的:观察针刺健侧小腿奇穴特效针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董氏奇穴针灸疗法治疗,主穴为健侧董氏奇穴肾关穴,配穴为健侧四花中穴,针法采用倒马针法,再配动气针法,牵引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穴位肩三奇为治疗穴位,常规取穴与常规针法,两组均每周治疗一次,留针30min/次,5次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运动评分;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健侧小腿穴位奇穴特效针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提高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恢复肩关节功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麦粒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麦粒灸疗法;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两组治疗7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疼痛症状积分、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确切,且有效减少了胃脘痛的复发率,极大减少了患者症状复发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