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在基层ICU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及转科时间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到德江县民族中医院收治的基层ICU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转科时间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连续治疗7 d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转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机械通气(MVE)、脓毒症休克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将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用于基层ICU严重脓毒症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缩短转科时间,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老年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外科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辅以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对照组辅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泵注,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术后认知功能变化、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麻醉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 d、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 d、3 d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麻醉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提升术后苏醒质量,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降低炎症反应,有助于提升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联合盐酸赖氨酸对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七叶皂苷钠组、盐酸赖氨酸七叶皂苷钠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七叶皂苷钠组于尾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2.5 mg/kg,盐酸赖氨酸七叶皂苷钠组给予供试液(含七叶皂苷钠2.5 mg/kg),每天1次,给药7天。干湿称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MP-9的表达。结果:脑组织含水量:模型组与七叶皂苷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酸赖氨酸七叶皂苷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观察显示盐酸赖氨酸七叶皂苷钠组脑组织出血量、神经细胞坏死较七叶皂苷钠组有所减轻,且盐酸赖氨酸七叶皂苷钠组可见明显周围毛细血管增生。脑出血后MMP-9显著表达,七叶皂苷钠组和盐酸赖氨酸七叶皂苷钠组脑组织MMP-9的表达相对较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七叶皂苷钠组和盐酸赖氨酸七叶皂苷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赖氨酸联合七叶皂苷钠能降低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MMP-9的表达,减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改善脑组织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迈之灵片在美容整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行面部整形美容的患者分为迈之灵组和七叶皂苷钠组各75例。迈之灵组患者术后口服迈之灵片,七叶皂苷钠组患者术后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迈之灵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七叶皂苷钠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和10天,迈之灵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七叶皂苷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迈之灵片可有效消除美容整形术后面部肿胀,减轻患者痛苦,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桑菊清解汤预先给药对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心胸外科手术术中需行单肺通气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于术前3 d给予桑菊清解汤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5 min时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诱导后5 min时血清IL–8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CPB)即刻时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CPB即刻时血清IL–8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PB结束即刻时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10低于对照组,IL–6、IL–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联合氟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CD40–CD40配体(CD40–CD40L)信号通路、炎症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将清远市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9例CIMT≥0.9 mm或(和)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33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及彩色超声显像仪等,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后s CD40L、NF–κB、TNF–α、CIMT和斑块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用服12周后的s CD40L、TNF–α、NF–κB与CIMT以及斑块积分比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用药12周的CK、TG较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服药12周s CD40L、NF–κB、TNF–α、CIMT和斑块积分较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服药后均无胃肠道反应、出血情况和肝肾功能指标异常等副作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对颈动脉内膜的增厚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增大过程进行有效的抑制,从而有助有延缓AS进展,其机制与其抑制CD40–CD40L信号通路、降低相关炎症因子NF–κB、TNF–α有关,三七总皂苷联合氟伐他汀组作用优于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1(AQP1)基因在复张性肺水肿(RPE)中的表达,探讨AQP1在RP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选取AQP1野生型小鼠和AQP1基因敲除型小鼠为研究对象,按Sakao改良方法建立鼠RPE模型,在复张前及复张后30 min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样,测定总蛋白、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AQP1蛋白电泳灰度分析,各组内AQP1–与AQP1+标本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模型组与乌司他丁联合模型组AQP1+标本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AQP1野生型小鼠相比,AQP1基因敲除小鼠的AQ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DPPC、IL–8和TNF–α在模型组与乌司他丁模型组处于显著高表达水平,乌司他丁模型组又低于模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乌司他丁并不能影响AQP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QP1的表达与RPE的程度有关,乌司他丁能减轻RPE的程度,但与AQP1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活血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DN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口服二甲双胍片及卡托普利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补脾益肾活血汤辅助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观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8、TNF–α、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IL–8、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β2–MG、Cys–C、m–Al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β2–MG、Cys–C、m–Al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与观察组的9.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2年后存活26例(83.87%)与观察组的28例(90.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死亡原因主要包括心力衰竭、重度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补脾益肾活血汤辅助治疗DN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对患者预后具有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修补术对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血清胃泌素(GAS)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200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诊治的患有胃溃疡合并胃穿孔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施行腹腔镜修补术的观察组以及施行开腹修补术的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保持一致,均为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清胃泌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中总出血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手术用时以及住院时间全都比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 d血清GAS水平明显上升、白细胞介素(IL)–1、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血清G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IL–6、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胃溃疡合并胃穿孔的患者施行腹腔镜修补术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利于改善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予以莫西沙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变化、血清炎症因子〔白三烯B4(LT–B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 %高于对照组的79.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T–B4、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T–B4、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支气管扩张效果显著,可改善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7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治疗A组手术前后均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治疗B组仅术后应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甘露醇治疗;通过JOA评分法观察三组患者第7d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A组的疗效高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确切的辅助疗效,且手术前后联合应用比单独术后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甘露醇50 mg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七叶皂苷钠10 mg静脉滴注,2组均连续治疗14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1%,对照组为7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及B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1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地改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骨折术后肢体及软组织肿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5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七叶皂苷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肿胀值及患肢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3.62%,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皮纹出现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2组患者的肿胀值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的肿胀值及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可有效改善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及软组织肿胀症状,减轻疼痛,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老年四肢骨折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局部麻醉下骨折手法复位,同时予以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4周、12周后的骨痂骨密度和治疗前、治疗3 d、14 d后的肿胀面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压痛、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和瘀斑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压痛、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和瘀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12周后的骨痂骨密度逐渐升高,且治疗组治疗4周、12周后的骨痂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 d、14 d的肿胀面积显著小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老年四肢骨折后的肿胀、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1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58)与观察组(n=59)。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1 %高于对照组的82.7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TNF–α、IL–6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9 %与对照组的10.3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取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茂名市茂南区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纳入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奥美拉唑,对照组采取法莫替丁,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达到显效、疼痛消失及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与对照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取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溃疡愈合,减轻炎症反应,避免不良反应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左西孟旦治疗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与达拉特旗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化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慢性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慢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益肺糖浆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肺炎患者在常规西药抗感染基础上联合参芪益肺糖浆进行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炎症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功能、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选取43例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选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益生菌制剂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免疫功能、血清学指标、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少于对照组,调节性T细胞(Treg)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脑利尿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类益生菌种计数均多于对照组,各类有害菌种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服益生菌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采用活心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活心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试验(6MW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MWT较对照组高,NT–proBNP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较对照组高,LVESD、LVEDD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