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胆囊炎可由结石刺激、感染、化学损害、代谢因素以及急性胆囊炎迁延不愈而引起,病程呈慢性迁延性,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笔者自2010开始运用加味四逆汤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小剂量麻黄碱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有效性及防止循环呼吸抑制方面的安全性。方法将300例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均用异丙酚静脉注射进行全身麻醉,异丙酚用量为1.8mg/kg,观察组静脉注射麻黄碱用量为0.18mg/kg。记录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和医生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中SBP、DB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小剂量麻黄碱对无痛胃镜诊疗患者的循环、呼吸抑制小,快速诱导与清醒,在无痛胃镜中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疏肝健脾和胃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清远市中医院接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比对照组的76.6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0.13±5.37)分,与对照组的(81.52±5.84)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疏肝健脾和胃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进行施治,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病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治疗方案采用基于临床路径数据挖掘的PDCA循环法的优化效果。方法选取胃脘痛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6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中医治疗方案(对照组50例)与应用基于临床路径数据挖掘的PDCA循环法优化的中医治疗方案(观察组50例)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治疗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改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脘痛治疗方案,采用基于临床路径数据挖掘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优化,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率和满意度,改善临床症状,对保障预后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理气通降方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多酶片、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理气通降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胀痛、嗳气、食欲不振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理气通降方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自拟"止血一号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质子泵抑制剂、静脉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止血一号方"加减,7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止血时间,大便隐血转阴天数,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临床止血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止血一号方"随证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联合氟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D40/CD40L信号通路、IL-1、IL-6、IL-10、hsCR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将99例CIMT≥0.9mm或(和)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及彩色超声显像仪等,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后sCD40L、IL-1、IL-6、IL-10、hsCRP、CIMT和斑块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服药12周sCD40L、IL-1、IL-6、hsCRP、CIMT和斑块积分较各自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IL-10较服药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服药12周sCD40L、IL-1、IL-6、hsCRP、CIMT和斑块积分较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明显降低(P0.05)、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有效抑制颈动脉内膜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大,延缓AS的进展,其机制与其抑制CD40/CD40L信号通路、降低相关炎症因子IL-1、IL-6、hsCRP、升高IL-10有关,三七总皂苷联合氟伐他汀组作用优于三七总皂苷组、氟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自拟止血一号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确诊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镜下行APC止血,予以质子泵抑制剂、静脉补液等常规治疗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止血一号方煎剂口服;对照组(60例)仅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再出血率、死亡率、输血量、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1%和88.33%(P〈0.05);再出血率为3.33%和11.67%(P〈0.05);死亡率为1.67%和5.00%(P〈0.05);输血量为(2.34±2.05)U和(4.35±3.45)U(P〈0.05);平均住院日为(10.59±4.88)d和(15.79±8.00)d(P〈0.05);住院费用为(8.16±1.43)千元和(13.35±1.91)千元(P〈0.05)。[结论]APC联合中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疗效显著、死亡率及输血量低、住院天数短、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根据用药情况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0.9 mm的111例患者分为氟伐他汀组(37例)、三七总皂苷组(36例)和中西医结合组(38例)。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CIMT及斑块,采用ELISA检测血清oxLDL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水平,观察3组患者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根据CIMT≥1.2 mm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和非斑块组,观察两组患者oxLDL和NF-κB p65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用药12周后,氟伐他汀组、三七总皂苷组、中西医结合组患者CIMT、oxLDL和NF-κB p65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周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与氟伐他汀组、三七总皂苷组比较,oxLDL和NF-κB p65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oxLDL和NF-κB p65水平均高于非斑块组,2项指标水平与CIMT增厚及斑块性质呈正相关,oxLDL与NF-κB p65水平也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LDL和NF-κB p65参与AS患者的整个发病过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有密切相关性,在患者治疗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返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8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两组;禁食辛辣刺激性及寒凉食物,忌烟酒。对照组49例雷贝拉唑,20mg/次,2次/d。治疗组49例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各15g,川芎、枳壳、香附、甘草炙、陈皮各10g,泛酸加减浙贝母12g、瓦楞子煅15g,海螵蛸30g;烧心加蒲公英20g;胃脘针刺痛、舌紫有瘀斑加延胡索15g,丹参20g),1剂/d,水煎600mL,分早晚2次服,300mL/次;雷贝拉唑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证候积分、食管黏膜、复发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随访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21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内镜疗效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76%;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67%;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4周,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返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