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ODI评分(42. 19±5. 6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2. 28±8. 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术后感染、脊柱畸形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其疼痛率,其功能障碍得以显著缓解,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结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方法前瞻性选取2011年4月至2017年4月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结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12周通过日本骨科学会腰痛(JOA)评分、视觉模拟法评分(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和OD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一定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各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接受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的82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及随访期的相关资料,比较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硬膜囊撕裂、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及比例。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分),比较患者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在Macnab疗效标准下的评定结果。结果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损伤4例(4.88%),硬膜囊撕裂6例(7.32%),椎间盘炎2例(2.44%)。术前1周VAS评分为(8.41±1.72)分,JOA评分为(13.39±4.55)分;术后1周VAS评分为(2.21±1.35)分,JOA评分为(23.58±3.19)分;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1.49±1.14)分,JOA评分为(24.31±3.46)分;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周患者ODI为(54.37±14.18)%,术后1周为(23.11±4.69)%,术后1个月为(22.69±4.16)%。经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末次随访的疗效进行评价,疗效为优者64例(78.05%),疗效为良者16例(19.51%),疗效为可者2例(2.43%)。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于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疗效明显等特点,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罗君  李兆宝 《中国康复》2018,33(4):322-323
目的:观察脉冲整脊技术联合腰椎小关节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仅给予腰椎小关节注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病变腰椎小关节痛点辅以脉冲整脊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对2组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整脊技术联合腰椎小关节注射对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68例,按术式不同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给予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O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实时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慢性腰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我院行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的慢性腰痛患者40例,超声引导射频穿刺针置入相应的腰椎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区域,并使用X线透视调整针尖位置,行感觉测试。实时超声监测下行腰神经后内侧支药物阻滞与射频毁损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将射频穿刺针置于相应的腰椎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区域,都可诱发出相应腰神经后内侧支支配区域的感觉反应。介入治疗前40例患者VAS评分(8.9±0.9)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3.7±1.3)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3.2±1.1)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药物阻滞与射频毁损治疗慢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收治慢性腰痛病人76例,所有病人均经对照性诊断阻滞确诊为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根据病人选择及知情同意,42例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射频组),34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病人评价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病人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ion Index, PSI),并行腰椎动力位X线检查,观察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的变化情况。所有病人接受6~30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后4周、12周及末次随访时,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和腰椎整体ROM与治疗后2周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2周后各时间点,射频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整体ROM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5),与治疗后2周无显著差异。结论: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腰椎术后综合征(FBSS)患者采取密集型银质针与C型臂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收集74例FBSS患者共同参与,病例收集时间介于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所有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C型臂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疗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加行密集型银质针疗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和比较,同时采用Oswestry指数(OD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及比较。结果治疗前,对照组VAS(6.43±1.28)分、ODI(41.51±3.24)分,研究组VAS(6.42±1.31)分、O DI(41.48±3.22)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VAS(4.22±1.25)分及O DI(22.35±2.76)分相比对照组VAS(5.15±1.34)分、O DI(30.51±2.83)分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VAS(2.36±1.08)分及O DI(11.46±1.38)分相比对照组VAS(4.37±1.14)分、O DI(21.25±2.03)分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BSS患者采取密集型银质针与C型臂下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24-4025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将患者按照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椎间孔镜配合中医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均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椎间孔镜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52-3253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疗效。选取巩义市中医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治疗的LDH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配合臭氧治疗。治疗后1个月随访,统计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情况。本组58例患者治愈31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10%;58例患者治疗后JOA评分为(24.82±3.67)分,明显高于治疗前(11.26±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13,P<0.05)。经皮椎间孔镜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所收治的110例LDH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对照组则给予气管插管全麻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MoCA评分(28.25±3.94)分和MMSE评分(29.72±4.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VAS评分(2.97±0.40)分和ODI指数(20.54±3.1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达到优的比率66.07%(37/56),以及总的优良率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LDH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疼痛症状的缓解和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00例寒湿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注射,观察组给予隔姜灸联合穴位注射,连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寒湿症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量表(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寒湿症候积分、VAS评分、JOA评分分别为(6.4±2.8)分、(45.8±9.1)分、(2.4±0.8)分、(24.8±3.4)分,对照组分别为(8.3±1.6)分、(62.4±8.5)分、(4.3±0.9)分、(18.1±2.7)分。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寒湿症候积分、VAS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0%(38/50)和90.0%(46/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痛疗效确切,加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研究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应用椎间盘系统技术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治疗后关节优良情况、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结果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显著,可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障碍等症状,同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安阳市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手术优良率、手术质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及手术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脊椎不稳情况);术前、术后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评价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术后第1天、1个月及2个月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均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13%)较对照组(12.50%)低(P<0.05);观察组术后ODI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可通过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以提高手术优良率且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神经根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0例,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治疗者60例为观察组,行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者60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和术后1 d及术后1、3个月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应用MacNab疗效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1±2)mL]少于对照组[(300±69)mL](P0.05),手术时间[(75±12)min]、住院时间[(6.0±0.8)d]均短于对照组[(160±35)min、(15.0±3.4)d](P0.05);观察组术后1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2.74±0.83)、(2.15±0.72)、(2.27±0.58)分]、ODI评分[(33.85±5.93)、(32.56±6.28)、(31.74±5.28)分]均较术前[(6.71±0.73)、(63.82±7.13)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VAS评分[(2.61±0.62)、(2.09±0.37)、(1.75±0.44)分]、ODI评分[(45.70±5.33)、(34.64±6.15)、(32.41±3.8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75.0%)、有效率(85.0%)与对照组(81.7%、91.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术后出现神经反跳症状,1例因术中出血较多改行脊柱后路椎板减压手术;对照组2例术后发生足下垂,3例出现脑脊液漏。结论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神经根减压手术治疗安全、微创,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RS与VAS评分(视觉模拟法)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RS与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疼痛,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对照组行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腰腿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椎功能[(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4])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的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减小、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OD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的优点,患者腰腿痛缓解与腰椎功能恢复效果较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PELD)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20例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PELD治疗,研究组60例联合应用PELD和臭氧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JOA及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PELD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进一步促进髓核的固化,减少复发,提高椎间盘内压的下降效果,促进神经根水肿粘连的改善,进而明显减轻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所致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将腰痛时间长于3个月、腰椎小关节处有固定压痛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病变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射频组(n=20)和消炎镇痛药组(n=20)。射频组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刺到脊神经后内侧支所对应小关节的上关节突与相应横突根部交界处,确认位置后行感觉测试和运动测试,如无异常进行射频热凝治疗。消炎镇痛药组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钠。腰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治疗前(T0)和治疗后3个月(T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VAS评分。根据治疗过程中VAS改善程度统计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射频组为87.6%,消炎镇痛药组为46.5%;显效率射频组为76.2%,消炎镇痛药组为26.4%。射频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消炎镇痛药组(P〈0.01)。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能有效缓解腰椎小关节病变所致慢性腰痛,疗效优于口服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