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疗法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保暖、胃肠减压、对症处理等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新生儿抚触疗法,对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胃肠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7.5%,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患儿胎便排净时间、吸允吞咽建立时间、插胃管时间及经口全肠道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能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尽快建立吸允吞咽功能,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ICU)合并喂养不耐受的1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对于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儿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采取护理干预之后体质量比对照组增加明显,住院时间、胃管的留置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短,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的不耐受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尽快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胃肠道的发育、脏器功能的成熟,提高喂养不耐受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益生菌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早产儿常规治疗和护理,并进行人工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24 h内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连续14 d,对照组不添加益生菌制剂。比较2组早产儿胃肠道动力、喂养不耐受、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初次排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大便频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不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肠内营养热卡达50 kcal/(kd·d)和80 kcal/(kd·d)时间以及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益生菌干预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吸收,显著缩短达到完全肠内营养的时间,从而促进其体质量增长,减轻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的幅度,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把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韶关市曲江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0例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30例,在常规基础上添加舒适护理方法,并对最终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之后,研究组在腹胀消失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3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护理方式之后,研究组患儿在头围增长、体质量增长、身高增长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喂养耐受早产儿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早产儿各项指标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观察早产儿喂养与体质量不增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260例早产儿,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喂养方式和护理方法,实验组患儿使用喂养因素分析和喂养指导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每日体重增长与恢复正常喂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小于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喂养因素分析和喂养指导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可使早产儿体质量在正常范围内快速增长,并且有效缩短早产儿母乳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生菌在防治极低和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龙川县妇幼保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极低和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100例,将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各有50例。对两组都施以常规治疗,同时对观察组利用益生菌进行干预。分析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以及体质量日增长速度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48.0%;观察组早产儿的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观察组早产儿的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体质量日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益生菌对极低和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几率,并有助于促进体质量恢复,缩短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抚触护理联合中医推拿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8月—2018年3月;研究对象:100例足月分娩的正常新生儿;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100例新生儿被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抚触护理,观察组在抚触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推拿,比较2组新生儿的每日摄入奶量、每日睡眠时间、体质量、身长、头围、生理性黄疸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每日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P 0. 05),其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组的体质量、身长、头围均大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生理性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 0. 05)。组间各项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联合中医推拿干预,可有效改善新生儿喂养状况,有利于减少其不良事件发生,促进其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18)
目的探讨口腔穴位刺激联合捏脊疗法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口腔穴位刺激联合捏脊疗法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儿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质量增长速度、平均住院日。结果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对照组15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3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通过口腔穴位刺激联合捏脊疗法干预,可有效缩短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提高早产儿体质量增长速度,并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NICU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41例,抚触组41例,对照组40例。3组早产儿均放置于暖箱内给予保暖、抗感染、早期微量喂养等常规早产儿护理方法。对照组仅给常规早产儿护理方法,抚触组加用国际通用的手法抚触,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将穴位按摩手法融入标准抚触方法进行按摩。疗程10 d,观察3组早产儿消化功能(每日增加奶量、每日排便次数、胎便排净时间)、喂养不耐受(胃潴留、呕吐、腹胀)发生率。结果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早产儿消化功能、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与抚触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抚触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NICU早产儿消化功能,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周静 《西部中医药》2014,(6):148-149
目的:观察胃肠道舒适护理对婴幼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即普通胃管间歇喂养法;干预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抚触、喂养后俯卧位及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等4种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患儿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喂养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呼吸暂停例数干预组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胃肠道舒适护理可改善婴幼儿喂养不耐受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护理流程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质量儿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并把这4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喂养护理中;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2组均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每日记录患儿喂养相关情况(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结果干预组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护理流程重组能促进早产低体质量儿胃肠道功能的成熟,缩短鼻胃管留置时间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加快其生长发育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早产儿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化治疗环境、减轻疼痛、鸟巢式护理、实施非营养性吸吮等早期发育支持护理方法。结果2组患儿出生体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生后第5天以及第10天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儿出生后第1天进奶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生后第5天以及第10天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8%,对照组发生率19%,腹胀缓解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神经行为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可以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了其喂养耐受性,加快体质量增长,增加存活率及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88例,根据出生时间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体质量增长到正常水平时间、住院时间、胎便排尽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神经行为评分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神经行为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对照组住院期间并发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进行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早产儿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6,(11):1496-1498
目的:探讨加味四君子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78例患儿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组38例则联合加味四君子汤。比较临床疗效差异及血清胃动素(MOT)、胃泌素(GAS)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体质量开始增长的日龄、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最高值则更低,P0.05;患儿MOT、GAS水平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MOT、GAS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实施护理流程重组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医疗救护中心生产的早产低体质量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30例患儿实施护理流程重组,观察两组患儿的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喂养不耐受率及身体恢复情况两项内容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实施护理流程重组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喂养情况,且安全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干预措施对建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选取英德市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VLBWI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加用综合治疗措施,两组均记录喂养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消失的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开始增长的时间、全静脉营养时间、全胃肠外营养(TPN)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治疗干预措施能有效帮助VLBWI早期启动和建立肠内营养,促进其胃肠道的发育成熟,缩短静脉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17.
黄雅琴 《新中医》2016,48(4):149-151
目的:观察抚触按摩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喂养不耐受的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2组均给予西医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抚触按摩疗法,2组疗程均为7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胃动素(MOT)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8%,对照组为7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呕吐时间、腹胀时间、胃潴留时间及大便排空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O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MOT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基础上,加用抚触按摩疗法可显著缩短患儿呕吐、腹泻、胃潴留及大便排空的时间,增加MOT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标准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早产儿设为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正常体质量恢复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胎便完全排泄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日喂奶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展性照顾在NICU早产儿标准护理中的作用显著,可促进患儿康复,改善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水床式鸟巢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暖箱进行保暖,观察组患儿采用水床式鸟巢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出生时、出生1周后、出生1个月后的体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出生时体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1周后及出生1个月后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床式鸟巢护理可有效的促进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体质量的增长,并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新中医》2016,(4)
目的:观察抚触按摩疗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喂养不耐受的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2组均给予西医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抚触按摩疗法,2组疗程均为7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胃动素(MOT)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8%,对照组为7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呕吐时间、腹胀时间、胃潴留时间及大便排空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O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MOT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基础上,加用抚触按摩疗法可显著缩短患儿呕吐、腹泻、胃潴留及大便排空的时间,增加MOT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