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患儿共8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静脉营养、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鼻饲微量喂养以及非营养性吸吮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添加小剂量红霉素稀释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进入足量胃肠喂养时间、胃管滞留时间以及整体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7.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3.3%(P0.05)。观察组患儿开始自行吸吮母乳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可以足量胃肠喂养时间、患儿胃管滞留时间以及整体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不存在排便次数增加或者异常哭闹症状,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并无异常变化(P0.05)。结论:在常规临床治疗上添加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儿恢复自行吸吮母乳时间,促进患儿恢复正常体质量,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给予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对照组23例给予非早期非微量胃肠喂养,比较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静脉营养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可缩短到达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可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而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对评价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效果并无肯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两种微量喂养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6例VLBWI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1例,经口胃管微泵输注微量母乳,前者持续2 h,后者持续15 min,均2 h喂奶一次,视情况加奶并逐渐改经口喂养,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完全肠内喂养时间。结果:治疗组的喂养不耐受率11.4%,对照组3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分别为(10.38±2.83)d、(8.47±2.2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75±1.64)d、(9.56±1.8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口胃管间断性持续微泵输注微量母乳的两种方法中,每次持续2 h比持续15 min的方法更有利于VLBWI的胃肠道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缩短完全胃肠内喂养时间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益生菌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早产儿常规治疗和护理,并进行人工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24 h内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连续14 d,对照组不添加益生菌制剂。比较2组早产儿胃肠道动力、喂养不耐受、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初次排便时间、胎粪排尽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大便频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不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肠内营养热卡达50 kcal/(kd·d)和80 kcal/(kd·d)时间以及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益生菌干预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吸收,显著缩短达到完全肠内营养的时间,从而促进其体质量增长,减轻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的幅度,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早产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可缩短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而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对评价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效果并无肯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8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护理、治疗原发疾病、液体疗法及部分静脉营养。治疗组加用红霉素2mg/(kg·次)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1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7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短;日体质量增长快;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以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缩短呕吐、胃潴留消失时间,提高日体质量增长量,安全、价廉,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8)
目的探讨口腔穴位刺激联合捏脊疗法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口腔穴位刺激联合捏脊疗法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儿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质量增长速度、平均住院日。结果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对照组15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3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通过口腔穴位刺激联合捏脊疗法干预,可有效缩短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提高早产儿体质量增长速度,并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生理性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博罗县妇幼保健院确诊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抚触式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所有患儿喂养、生理性体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开始和完全经口喂养日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日体质量增长、出院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明显低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喂养状态,有利于促进其生理性体质量增长和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江门地区极低体质量儿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的临床特点,分析有利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内喂养的开启时间。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江门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并痊愈出院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42例,2008年至2009年为延迟开奶组(3 d后开始微量胃肠内喂养),2010年至2012年为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组(48 h内开奶),分别比较两组达到足量胃肠内喂养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组腹胀7.7%、低血糖15.4%、呕吐11.5%,延迟开奶组腹胀18.8%、低血糖31.3%、呕吐25.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组达足量喂养日为(27.6±10.2)d,平均住院时间(31.1±12.8)d,延迟开奶组达足量喂养日为(32.7±12.4)d,平均住院时间(39.5±18.9)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体质量儿早期微量胃肠内喂养有利于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析布拉氏酵母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 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收治的10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 两组早产儿均给予液态奶喂养及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布拉氏酵母菌,比较喂养效果和对早产儿生 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 质量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体质量增长速度、头围增长速度、 身长增加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在液态奶喂养及静脉营养基础 上增加布拉氏酵母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能够缩短早产儿的不耐受时间,加快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干预措施对建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选取英德市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VLBWI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加用综合治疗措施,两组均记录喂养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消失的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开始增长的时间、全静脉营养时间、全胃肠外营养(TPN)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治疗干预措施能有效帮助VLBWI早期启动和建立肠内营养,促进其胃肠道的发育成熟,缩短静脉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 9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46 例,采取常规治疗)与观察 组(46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初乳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持续干预至早产儿出院,并随访观察 2 个月。 比较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性、经口喂养进程、生长发育、行为神经发育、喂养不耐受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产 儿干预后喂养耐受性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观察组 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早产儿体质量均比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早产儿干预 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各项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 受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家属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产儿接受初乳口腔按摩 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能够增强早产儿经口喂养耐受性,利于加快经口喂养进程,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和行为神 经发育,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的胃肠道喂养方式。方法:将126例早产儿按照喂养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研究组产后24h内开始早期微量、低浓度缓慢加奶喂养;对照组则待其吞咽、吮吸功能协调时再经口常规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研究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9.38%,低于对照组24.19%;早产儿达到肠内喂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每天体重增加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在上消化道出血、呛奶、NEC及胃食道返流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低浓度缓慢加奶喂养能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尽快恢复出生体重,缩短住院时间,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较合理的胃肠道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四磨汤联合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后均给予口服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四磨汤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及静脉营养停用、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及静脉营养停用、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磨汤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6,(11):1496-1498
目的:探讨加味四君子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78例患儿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组38例则联合加味四君子汤。比较临床疗效差异及血清胃动素(MOT)、胃泌素(GAS)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体质量开始增长的日龄、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最高值则更低,P0.05;患儿MOT、GAS水平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MOT、GAS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6年07月至2011年08月收治的186例早产儿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采取了早期微量喂养的方式,并给予舒适度护理;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方式;一天之后进行喂养,对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以及足量肠内的喂养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结果通过对以上的观察得知,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早产儿摄入的热卡以及奶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生长状况要比对照组的早产儿好,观察组的早产儿最先达到正常体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胃肠外的影响时间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到达足量肠内的喂养时间要早,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很好的疗效,能够促进早产儿尽量成熟和发育,对胃肠动力也有所改善,在临床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营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两组早产儿均开展早期微量喂养,其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益生菌,记录两组早产儿喂养后2 d、10 d以及20 d的大便标本,测量其中含有的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含量。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不耐受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大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量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服益生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有效的改善早产儿的肠道菌群,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早产儿的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血清胃泌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而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日益突出.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常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对胃肠道喂养不耐受,严重阻碍了早产儿出生后的正常体质量增长,延长了静脉营养的时间,重者还可致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甚至死亡.合理解决早产儿喂养问题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疗法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保暖、胃肠减压、对症处理等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新生儿抚触疗法,对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胃肠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7.5%,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患儿胎便排净时间、吸允吞咽建立时间、插胃管时间及经口全肠道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抚触能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尽快建立吸允吞咽功能,改善早产儿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选择益生菌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及研究。 方法:纳入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1 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分娩并由新生儿科收治的 60 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 床号奇偶数分为两组(奇数组为观察组,偶数组为对照组),各 30 例。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常规治疗,确诊喂养不耐受后对 照组使用益生菌治疗,观察组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各项临床指标评价临床治疗有效率。 结果:相比于 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呕吐、腹胀及胃潴留改善所需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早产儿每日奶量增加、 体质量增加、达到全胃肠喂养耗时 3 项指标以及总体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早产儿用 药期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选择小剂量红霉素及益生菌进行治疗均可实现 治疗的目的,但是两种药物效果比较,选择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患儿腹胀、胃潴留及呕吐可得到迅速且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