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鉴定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或阴道炎,并通过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IST支原体试剂盒对50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或阴道炎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检出支原体阳性患者103例,阳性率为20.6%;药敏结果显示,敏感率最高的是原始霉素,交沙霉素次之,氧氟沙星较为耐药。结论:支原体检测可以帮助鉴别由该病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或阴道炎,药敏结果可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支原体的检测及其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检测、鉴定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或阴道炎,并通过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IST支原体试剂盒对50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或阴道炎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检出支原体阳性患者103例,阳性率为20.6%;药敏结果显示,敏感率最高的是原始霉素,交沙霉素次之,氧氟沙星较为耐药。结论:支原体检测可以帮助鉴别由该病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或阴道炎,药敏结果可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有效药物治疗。方法:收集临床114例病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非淋茵性尿道炎。耐药菌株不断增多。采用对衣原体和支原体敏感的多西环素和环酯红霉素治疗,治愈率达92.9%。结论:多西环素与环酯红霉素交替使用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率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方法: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检测 3 776例疑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结果:3 776例患者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以及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7.4%,1.2%,9.5%。解脲脲原体感染患者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高,其次为大环内酯类的交沙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对罗红霉素敏感性较低。人型支原体感染患者对四环素类药物、交沙霉素敏感;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混合感染患者对交沙霉素敏感。结论:支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5.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爱玲 《检验医学》2011,26(7):499-500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原核微生物。泌尿生殖道感染中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随着支原体感染率的逐年上升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支原体越来越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世界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非沙眼衣原体性、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是一组由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以外的病原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目前认为支原体是其主要常见致病菌之一,临床以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宫颈炎(黏液脓性宫颈炎)为主要表现。有效合理地选择抗支原体药物进行治疗是防治的关键。本文就支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的治疗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临床上被诊断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患者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人型支原体感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其中大部分为解脲支原体感染。解脲支原体感染主要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性接触传染的一种疾病^[1]。据报道^[2]在性传播疾病门诊患者中有66.8%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其中43%由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感染解脲支原体后主要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少数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可引起宫颈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衡阳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情况压支原体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沙眼衣原体的检测采用PCR法,支原体压药敏试验采用本室研制的支原体分离、鉴定、药敏试剂盒。结果631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几种病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CT20.9%.Uu38.7%,Mh5.1%,CT+Uu5.4%,CT+Mh1.7%,Uu+Mh4.0%,CT+Uu+Mh1.4%。Uu和Mh对9种抗生素敏感性最高的是克拉霉素,其次分别是交沙霉素和司帕沙星,耐药性最高的是罗红霉素,其次是氧氟沙星。结论CT和Uu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建议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应首选克拉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9.
联合药物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衣原体、支原体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衣原体、支原体阳性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砜霉素口服,B组(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硬脂酸红霉素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0d,并随访3周。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4.3%、92.90,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砜霉素、左氧氟沙星联合硬脂酸红霉素均为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受到临床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本文采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对204例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了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和药敏分析.  相似文献   

11.
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可通过滤菌器,能在无生命培养液中生长繁殖。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最主要病因(90%以上),根据1991-2001年我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报告,非淋菌性尿道炎年均增长43.84%,已成为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有研究报道,NGU患者中支原体的感染率甚至高于沙眼衣原体。且作为最主要的致病性支原体一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对一线药物的耐药性大幅度提高,因此对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深圳龙岗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日炳  刘尧 《中国康复》2005,20(2):94-95
目的:分析深圳龙岗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的感染及药物敏感的状况。方法:对深圳龙岗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3年共检测3725例,支原体阳性1049例(28.16%)。其中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达79%以上.可作一线用药;其他抗菌素耐药性较强。结论:感染支原体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药物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支原体检查及药敏试验对正确诊断、合理用药、提高疗效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阿奇霉索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在门诊选择了45例患者,给予10%葡萄糖500ml,阿奇霉素500mg,vitB630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7~10d后,患者症状消失,用药后对其尿道分泌物进行衣原体、支原体PCR复查均显示阴性。治疗中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表明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0月间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法国Bio—Merieux生产的IST2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本组1086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447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1.16%,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占85.9%;人支原体(Mh)占0.67%;Uu+Mh占13.42%。女性支原体发病率较男性高。药敏结果表明:支原体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最高的是环丙沙星(86.35%)、氧氟沙星(67.79%)、红霉素(30.65%),敏感率最高的药物为强力霉素(98.43%),原始霉素(98.21%)交沙霉素(91.05%)。男女感染Uu+Mh的敏感药物基本相同。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发病率最高,且在太原地区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在临床中对支原体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目前在太原地区可首选强力霉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淋病奈瑟氏菌以外的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常见的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和分解尿素支原体。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而传染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笔者近三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好、疗程短,每获佳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染性疾病(STD)之一,其中由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在不断增多,耐药率也明显增高.致使有些患者病情反复,疗程长,难治愈,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为了进一步探讨本地区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用药依据,现将本院近两年来对48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或尿道拭子标本的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应用支原体鉴别培养及药敏试验试剂盒,对90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生殖道标本进行检测,其中男317例,女587例。结果90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检出支原体600例(66.4%),其中UU358例(39.6%),MH100例(11.1%),UU和MH混合感染142例(15.7%);男性中,UU感染率35.0%,MH感染率13.6%,UU和MH混合感染率15.1%,总感染率为63.7%;女性中,UU感染率42.1%,MH感染率9.7%,UU和MH混合感染率16.0%,总感染率为67.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型别不同、患者性别不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谱均不相同。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率女性比男性高,男女患者均以UU感染为主,UU和MH混合感染次之,同时,UU和MH的感染率以及耐药率在患者性别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异,要治疗支原体感染应以交沙霉素和左氧氟沙星为最好,其次是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美满霉素。  相似文献   

18.
答 :非淋菌性尿道炎常见的明确的致病原是沙眼衣原体 ,金标准是衣原体细胞培养 ,但操作烦琐、费时。临床常用的是衣原体抗原的检测 ,操作简便 ,同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支原体主要通过支原体培养来检测 ,目前常用的试剂盒能区分解尿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 ,并可进行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但目前对支原体是否能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尚有争议。非淋菌性尿道炎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陈剑 @李若瑜  相似文献   

19.
潘新娣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3):278-278,218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染性疾病(STD)之一,其中由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在不断增多,耐药率也明显增高。致使有些患者病情反复,疗程长,难治愈,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为了进一步探讨本地区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用药依据.现将本院近两年来对48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官颈分泌物或尿道拭子标本的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支原体是一类原核细胞的微生物,是能在无活细胞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少微生物,体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支原体主要是解脲支原体(Uu),可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多种疾病,也是女性盆腔炎的病原菌,并与男性不育及女性不孕有关。可引起习惯性流产,并通过血液、骨髓感染新生儿,由于它缺乏细胞壁,所以β-内酰胺类等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对支原体无作用,治疗支原体选药范围很窄,又易产生耐药。因此对支原体进行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