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38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肺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预防和及时治疗低钠血症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细致的急性期护理及全方位的康复护理指导的意义。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急性肺水肿护理及康复护理指导。结果全部患者好转出院,住院5~8d,出院后无复发情况;患者多数能掌握肺心病相关知识,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再次住院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细致的护理操作和康复护理指导,提高了慢性肺心病的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护理和康复护理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浅诉在护理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体会,更好的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工作,提高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通过多种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护理,了解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中,3例患者因年龄较大,同时呼衰、心衰的形成无法纠正而死亡占4.8%,其余59例患者均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合理的护理慢性肺心病患者,能使患者减少痛苦,促进病情转归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7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细心了解和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护理措施。结果除2例患者因年龄大,器官衰竭死亡外,其余70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而好转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肺心病患者的康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探讨机械通气在救治危重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35例临床资料完整且具有创机械通气指征的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通过比较3组患者出、入院时的血气分析(pH、PaO2、PaCO2)、血电解质(K+、Na+、Cl-)及预后指标,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出院时3组患者pH、PaO2、PaCO2比较,有创机械通气组较无创机械通气组明显改善(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出院时3组患者好转出院率和病死率比较,结果发现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好转出院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P<0.05);组间比较发现机械通气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而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机械通气能迅速纠正危重肺心病患者的呼吸衰竭,改善酸碱失衡和代谢紊乱。②机械通气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好转出院率,降低病死率。③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二者不能相互取代,使用时应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32例,对其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均明显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病例。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加强病情观察,规范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高海拔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顺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05-106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126例来自高海拔地区的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合理给氧等。结果:126例患者死亡11例,115例病情缓解出院。结论:临床护理在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中占据重要地位,可减少肺心病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要点和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90例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系统护理组采取的护理方案是系统护理。比较两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出院时间、疾病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系统护理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5;系统护理组出院时间、疾病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优于常规护理组,P <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相近,P> 0.05;干预后系统护理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优于常规护理组,P <0.05。系统护理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 <0.05。结论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临床系统护理要点和效果确切,可减少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认知和减少护理纠纷,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方法:细心了解和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护理措施。结果:除2例患者因年龄大,器官衰竭死亡外,其余78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而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肺心病患者的康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陈琼 《中国实用医药》2010,5(8):203-204
目的总结肺心病并发肺性脑病的护理经验。方法住院期间重点观察肺性脑病先兆及诱因。结果28例患者有25例好转出院,3例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结论提出了肺性脑病早期患者的安全防护和预防肺性脑病早期发生措施。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心病出院的康复指导泉州市第一医院黄秋容慢性肺心病潜存着出院后病情加重的潜在危险。因此,对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的病人做好出院指导,是促进机体康复的重要一环。一、指导方法病人出院时要向病人解释清楚,出院不意味着疗养过程的结束,出院后的疗养起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75例慢性肺心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急性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是肺心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75例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34例,死亡3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0例;病死率为41.3%。结论慢性肺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伴发病及并发症多,出血不易控制,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其病情特点,根据病情发展变化作出果断救治措施,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杨德茂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94-1995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小量气胸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肺心病自发性小量气胸34例的有关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加以总结。结果:34例慢性肺心病自发性小量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25例(加用负压吸引9例,行胸腔穿刺抽气5例),病情均缓解、X线气胸征象均消失出院;8例经积极进行平喘、解痉、吸氧、抗感染等治疗,气胸自行吸收;1例经4次胸腔闭式引流和负压吸引无效而行胸腔镜治疗,气胸消失后出院。结论:慢性肺心病并自发性气胸治疗的关键,是提高对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继发性气胸的警惕性,对于减少此类患者的误诊、误治,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丹Xi  张建平 《江苏医药》1996,22(4):293-294
近年来关于肺心病患者血浆心钠素(ANP)水平各家报道不尽一致,我们对20例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进行了血浆ANP的测定,另以10例正常人做对照,以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浆A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根据197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确定20例肺心病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3~74岁,平均658岁。正常对照组10例,年龄44~65岁,平均566岁。经病史、查体、X线、心电图等检查证实无其它心、肺、内分泌及肿瘤等疾病。正常对照组于清晨空腹卧位取血,肺心病组分别于入院当日(肺功能失代偿期)和出院当日(肺功能代偿期)清晨空腹卧位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尼群地平防治慢性肺心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2例难冶性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多巴棱、多巴酚丁胺;C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嚓联合尼群地平治疗14天,出院后继续服用尼群地平6个月。结果:A、B、C三组治疗14天后显效率分别为25%、52.8%、77.8%,总有效率分别为63.9%、86.1%、88.9%。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因本病住院平均次数分别为2.34、2.35、1.29。结论:川芎嗪联合尼群地平冶疗慢性肺心病效果显著,有预防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针对老年骨折患者的身心特点 ,在现代整体护理观指导下 ,运用护理程序准确评估患者 ,做出诊断 ,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10 8例老年患者除 1例因合并严重肺炎、肺心病、老年痴呆症 ,据不合作 ,家属要求出院外 ,其余老年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 98.5 %。  相似文献   

17.
渗透压测定在临床医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之血、尿渗透压变化文献报导较少,本文观察23例,初步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按照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肺心病的住院患者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3~75岁。10例合并心力衰竭;11例合并呼吸衰竭,其中3例有肺性脑病。23例中经治疗20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  相似文献   

18.
肺心病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其它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右心室衰竭的一种心脏病。肺心病急性期患者的病情紧急而多变,需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总结本院收住的肺心病急性期病例33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科2004年11月至2008年3月住院患者,男29例,女4例,年龄59~85岁,平均65.3岁。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5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且根据经验总结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之后,50例患者虽然还存在胸闷、气短现象,但是在生命体征达到正常标准之后,全部出院。其余8例的患者死亡。结论需要深入的分析患者的病情,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控制感染以及预防感染,根据实际情况用氧,同时进行科学的溶栓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慢性肺心病临床特点。方法分别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好转出院58例,死亡8例。结论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是慢性肺心病治疗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