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新庭 《现代保健》2009,(21):73-74
目的探讨古拉定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时对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时的改善作用。方法观察古拉定在治疗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血小板数的变化。结果观察到古拉定不仅有保护和稳定肝细胞、降酶、减轻疼痛等作用,还有改善肝功能各项指标、稳定肝细胞膜的作用。同时观察到脾功能亢进造成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转人正常。结论古拉定治疗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白细胞减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久治无效的18例不明原因白细胞减少症和9例苯中毒患者进行了紫芝多糖的治疗观察。方法:对27名观察对象进行治疗前体检,并连续三天常规计数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苯中毒者计数血小板,其白细胞值均低于4×10~9/L,血小板均低于100×10~9/L。用药量为0.9~1.8g/d,口服,五周为一疗程,每周计数白细胞及其分类和血小板。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器性能的质量评价方法,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确保临床患者安全输血. 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和Nageotte计数法测定过滤前后血液中白细胞浓度、血小板浓度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 结果滤过前后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浓度分别为(7.18±1.84)×109/L和(2.14±2.82)×106/L;白细胞滤除率99.97%;过滤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66.86±54.23)×109/L和(38.19±11.82)×109/L,血小板去除率77.11%;过滤前后红细胞分别为(5.22±0.65)×1011/L和(4.67±0.612)×1011/L,红细胞回收率89.46%;滤过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明显降低. 结论该白细胞滤器能够滤除绝大多数白细胞,减少输血患者感染机会;高效白细胞滤器的应用达到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减少医院输血后感染和并发症,是临床输血工作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胡振兴 《工企医刊》2012,25(5):61-62
1.病例介绍1.1女44岁,接触苯10年,自2003年开始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牙龈出血、胸闷、抵抗力下降易感冒,伴血小板减少。血象:白红胞3.0×109/L,血小板170×109L。1.2例2女,39岁,接触苯15年,自2005年开始有头昏,乏力,皮肤瘀点,瘀斑,偶有牙龈出血,全身皮肤有散在性淤点,淤斑。血象:白细胞2.78×109L,血小板162×109/L。2.护理体会慢性苯中毒是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苯引起的慢性中毒,有头晕、头痛、无力、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或牙龈、皮肤出血,女性月经失调或过多,血液变化是主要表现,开始有白细胞减少,以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重者出现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症。本文介绍二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变化规律。方法 白细胞采用显微镜计数、血红蛋白采用氰化高铁法、血小板采用草酸铵法。结果 高原地区的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有明显升高或降低现象、血红蛋白升高的总检出率为31.46%、血小板降低的总检出率为28.92%。结论 高原地区放射工作人员血细胞变化特点是以白细胞降低血小板下降为主。  相似文献   

6.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可加速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增加其数量及刺激骨髓向外周血释放,为了了解其在手术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我院在1994~1999年收治的24例手术伴白细胞减少症,以探讨其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手术前检查血白细胞<4.0×10~9/L,红细胞及血小板大致正常,骨髓检查粒细胞系统正常,“成熟障碍”或代偿  相似文献   

7.
刘芳 《现代保健》2011,(27):177-178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形态表现。方法观察25例SLE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结果96%患者的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96%患者粒系增生活跃,88%患者红系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80%患者淋巴细胞相对减少,80%患者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但血小板减少,36%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72%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结论SLE患者骨髓形态复杂多样,对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患者应常规做有关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过滤白细胞前、后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变化,观察血小板治疗性输注的效果。方法对315份供者机采血小板使用白细胞滤器进行过滤前、后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与294份未过滤白细胞的机采血小板进行输注疗效评价。结果机采血小板过滤白细胞后血小板回收率为(93.61±2.40)%,白细胞去除率为(99.84±0.16)%,白细胞残存量低于5×106;观察组(过滤白细胞组)与对照组(未过滤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分别为8.57%和26.8%,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机采血小板使用白胞滤器滤除白细胞效果明显,减少长期输注血小板患者的HLA同种免疫,有效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  相似文献   

9.
正血液病是指发生在血液、骨髓、脾及淋巴结等的疾病,常表现为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质或量的改变。以红细胞改变为主的就是常说的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以白细胞变化为主的有白血病和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等,而血少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则称为血少板减少性紫癜。一般常把由于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所引起的出血称为出血性疾病。血液病的症状主要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黄疸、骨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138-313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收治的13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AT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时,予以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输注血小板只用于血小板<50×109/L并有明显出血倾向或紧急手术前。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妊娠妇女血小板减少,PAT是最常见类型。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50×109/L时,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1.
(一)致白细胞减少的职业性因素从理论上来说,所有对造血及血液系统有损伤作用的职业性因素均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这是由于造血系统是一个整体,能影响红细胞、血小板的因素亦能影响白细胞。例如,在各种贫血患者中常见白细胞数减少,不少药物所致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同时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等。目前,对于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职业性因素未有系统资料,根据文献记  相似文献   

12.
<正>"医生你好,我今天去医院体检,看见血常规化验单上,我的白细胞和血小板都写着偏少,这是怎么回事啊?"经常有人体检后,会发现自身白细胞和血小板偏少。其实,白细胞数目(成人)低于2×10~9/L、血小板数目低于100,就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偏少。不过白细胞和血小板偏少的原因和程度都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单纯的偏少,对人体不会产生多大危害,且能通过饮食调理、药物干预等方法恢复正常,但如果白细胞和血小板偏少情况比较严重(白细胞数目低于0.5×10~9/L、血小板的数目低于10gil),就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聚集形成与白细胞升高的原因。方法采用CELL-DYN1800血细胞分析仪,分析EDTA—K2抗凝血在不同时间段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变化。结果EDTA-K2抗凝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在10min上机检测法与手工法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抗凝血上机检测法在30min以后与手工法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EDTA—PTPC阳性患者,静脉血经EDTA—K2抗凝30min后上机检测法与手工法有很大的差别。临床上患者PLT明显减少,而未见瘀点、瘀斑等血小板减少症状,应注意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1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志炎  郦秀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779-1781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1995~2006年对诸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9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AT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输注血小板只用于血小板<50×109/L,且有明显出血倾向,或紧急手术前。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以及病情的缓急状况,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异常性疾病可分因血小板数量的异常和功能的缺陷两大类。与血小板数量异常相关的疾病包括: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增多症两组;有些患者血小板数正常,但出血时间延长,这就是血小板功能的缺陷。本文对这两类疾病的概况作一简介。一、血小板数量异常性疾病(一)血小板减少症的概念: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严重出血性疾病。正常血小板计数介于150~400×10~9/L,当血小板数降至<150×10~/L时,即称血小板减少症。一旦<40×10~9/L时,自发性出血就较常见,如若<10×10~9/L时,出血不仅频繁而且严重。当皮肤或粘膜毛细血管自发或  相似文献   

16.
刘丽丽  张云  陈晓霞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93-199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等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997年1月~2007年8月间就诊的5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主要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对血小板计数<20×109/L患者短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有出血倾向或分娩、剖宫产前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输入血小板制剂等,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rhIL-11)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5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后应用rhIL-11治疗(治疗周期);所有患者在下一个疗程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rhIL-11预防性治疗(预防治疗周期).观察两个周期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周期治疗总有效率100.0%(58/58),治疗周期和预防治疗周期用药持续时间、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血小板最低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5.6)d比(5.2±3.7)d、(11.5±5.7)d比(5.1±3.8)d、(25.8±15.6) ×109/L比(42.2±18.7)×109/L,t值分别为2.42、2.86、3.23,P值分别为0.03、0.00、0.00].治疗周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6%(16/58),预防治疗周期为25.9% (1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IL-11可促进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恢复,减少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并能缩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减少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表现指征 ,由于发病机理不同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理也不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 ,刺激机体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 (PAIgG) ,使患者循环中的血小板受到破坏 ,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伴紫癜或 /和出血症状。国内外借助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诊断某些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我们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 (SEPSA )对急性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疾病进行了PAIgG检测对比 ,探讨检测PAIgG协助诊断ITP的可靠程度。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对 94例血小板计数 <40× 10 9/L ,伴有皮肤…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和相关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和相关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7年我院和市妇幼保健医院112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中,30例依据骨穿或血小板抗体检查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20例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妊娠,2例为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其余为临床疑似ITP合并妊娠。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或输注血小板的例数为80例。112例中剖宫产96例,阴道分娩16例,产后大出血6例。6例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低,但无出血征象。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以ITP合并妊娠多见,当血小板持续下降或≤50×109/L,应行骨髓穿刺及血小板抗体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及产科相关情况,血小板极低时,可在补充血小板后或在血源充足的情况下行剖宫产。不主张预防性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20.
李婧  陈丹  杨颖  徐朱俊  程杰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350-3351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11-2011.11收入我院的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4例,随机分为TPO治疗组(18例)和IL-11治疗组(16例),分别皮下注射rhTPO(15000u/d)和rhIL-11(3mg/d),监测血小板生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rhTPO治疗组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与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均较rhIL-11治疗组明显缩短,统计学差异显著,分别为P<0.01与P<0.05。rhIL-11治疗组有1例患者化疗后需要输入外源性血小板,rhTPO治疗组无患者需要输注血小板。与rhIL-11相比,rhTPO较少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与rhIL-11相比,rhTPO能更有效地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