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西泮联合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复方消化酶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西泮并予以综合护理干预,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地西泮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FD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操作简单,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在治疗海军官兵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6—12月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海军某部现役军人2875人,筛选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13例,随机选择356例为干预治疗组,357例为对照组。干预治疗组给予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两组治疗效果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海军某部官兵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24.8%,焦虑、抑郁发生率为58.77%。干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SAS、SD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在治疗海军官兵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起重要作用,对保障官兵的身心健康、增强部队的战斗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艳萍  陈丽君 《海峡药学》2011,23(4):160-16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4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西酞普兰20mg.d-1,每日清晨空腹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疗程为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SDS、SAS评分和SCL-90分值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的10项因子分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SCL-90的10项因子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较单用西酞普兰能更有效缓解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评估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身体检查的正常健康老年人54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在SAS、SDS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在各项症状自评量表上,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提供相应护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CHF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CHF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两组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老CHF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尿毒症的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负性心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收治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60例,采用焦虑抑郁情绪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焦虑状态评定量表(STAl)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改善效果确切,能够显著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断指再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一系列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不予干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术后第8天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后当天(P〈0.01);术后第8天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术后第8天SAS、SDS评分与术后当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对断指再植成活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把106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53)采用常规护理,而干预组(n=53)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并且在术前、术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测定。结果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手术前下降,干预组患者手术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心理,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症状,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98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住院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与抑郁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0例住院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患者于入院后放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检测。干预后比较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SAS及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与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和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及抑郁症状。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乙型肝炎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前(P<0.05),说明乙型肝炎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症状得到改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干预后1个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两组在入院时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子宫肌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盛平 《中国药房》2009,(17):1332-1334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海员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139例海员FD患者中,心理测评无异常59例为C组,心理测评异常80例随机平均分成A组和B组,3组均给予莫沙必利治疗,A组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疗程8周。治疗前、后采用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量表(GSR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结果:海员FD患者SAS、SDS标准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治疗后A组及C组GSR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SAS和SDS评分也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海员FD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既能显著改善消化道症状,又能有效控制抑郁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并发症、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内科就诊的7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在住院后均立即开展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心理干预组在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后,患者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此外,心理干预组患者并发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的情况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明显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抑郁、焦虑、烦躁等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择期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将行择期剖宫产产妇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剖析产妇心理特点,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SDS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择期剖宫产产妇中,依据其心理特点,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支持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反应的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8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80例)在此基础上强调非语言性沟通,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三周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用SAS、SDS评分量表测评情绪状况,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两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指标的差异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比对照组减轻,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语言性支持能明显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对冠心病的治疗及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抑郁焦虑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60例患者实施本组的心理护理、感觉护理、角色适应护理、争取家庭支持、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SAS和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焦虑和抑郁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自我认识,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