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髋臼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领进行研讨。方法:从1986年6月-1998年8月,31例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新鲜骨折29例,陈旧骨折2例,23例要用后方切口,7例前方切口,1例采用前后联合切口。29例单纯彩加压螺钉固定,其中3例结合使用克氏针,另2例采用钢板固定。术后除1例外,其余均用皮牵引2-3周。术后鼓励活动肌肉与关节,结合使用CPM机进行功能练习,2-3个月后恢复负重活动。结果:本组26例随访1年至10年1个月。术后2例切口浅层感染,6-8周治愈。在22例采用后方切口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关节周围骨化,但未影响关节功能。本组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参照美国骨科学会拟定的疗效评定标准,本组26例采用内固定治疗的优19例,良4例,尚可3例。优良率占88.4%。结论:1.采用Letournel和Matta相结合的分类法较合理。单纯前后壁或前后柱骨折,骨折片小,特别是非负重区骨折(内顶弧角<30℃),分离移位<3mm,可采用牵引治疗;2前、后壁或(和)前后柱两处以上骨折,包括髋臼T形和Y形骨折,分离移位>3mm,影响股骨头及髋臼的对合,为手术适应证;3.拉力螺钉适于髋臼前后壁骨折和前后柱斜形骨折,而前后柱横形或粉碎骨折及髋臼负重区的粉碎骨折,分离移位较大时应使用钢板螺钉固定;4.术后功能练习应尽早进行,8-12周恢复负重活动,以避免发生骨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髋臼骨折4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诊疗方式的选择及远期并发症的预防问题。方法:18例进行了保守治疗(双方位骨牵引),3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优30例,良9例,可4例,差5例,优良率81.25%。并发创伤性关节炎18例,感染2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正确判定骨折类型是治疗髋臼骨折的前提条件。横过髋臼顶负重部位、移位<3mm的骨折、低位的横行骨折和低位的前柱骨折及任何有其他非骨折本身的不适合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均应施行闭合治疗。采用双方位骨牵引治疗,即股骨髁上牵引加同侧大租隆下外侧牵引。骨折移位>3mm,关节内有游离骨块和关节后方不稳是手术适应证。采用有限的显露和间接复位技术。准确恢复负重面的解剖关系可以有效防止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术中大量盐水冲洗,放置负压引流有防止并发感染和异位骨化的作用。有限显露和间接复位技术也是防止异位骨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探讨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由于髋臼骨折类型复杂,伤情严重,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究竟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仍存在分歧。根据我们的治疗体会,髋臼骨折的影像学分类对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认识到自身切开复位的优点明显,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术后关节功能较好,提前负重活动,较少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对于髋臼负重区骨折错位超过3mm以上;合并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关节内有游离体;移位骨折累及臼顶(Matta顶弧角标准)。手术与非手术相比有显著的效果差异。根据AO分类:A型骨折20例;B型骨折10例;C型骨折6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16例;保守治疗骨牵引16例;踝套牵引4例。内固定方式采用螺丝钉、螺纹针、重建钢板。结果:根据髋关节活动情况分优:髋关节活动不痛,行走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稍差。良:髋关节活动时间长时痛,有轻度跛行,关节活动范围较好,能适应日常活动。差:关节活动痛,关节强直,股骨头坏死。随访一年。手术组优良率82%;骨牵引的优良率60%,皮牵引仅1例优。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但手术创伤大,出血较多,平均出血800ml以上,手术时间平均3h。出现坐骨神经损伤1例(半年后恢复),异位骨化3例。结论:髋臼骨折如果病人全身状况良好,除去少数由于年龄太大,过度肥胖或伴有其它脏器严重疾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2003年11月~2008年3月,共收治12例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病例,行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骨牵引,10例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股骨头骨折空心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1例行髋臼后壁骨折复位重建钢板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保守治疗。[结果]经2~7年的随访(平均4.5年),根据Thompson-Epstein的临床和影像学评定标准,疗效优2例,良5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58.3%。[结论]根据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早期治疗及功能锻炼,较晚负重,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76例髋臼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辉 《中国骨伤》2003,16(1):12-13
目的 评价髋臼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疗效。方法 本文报告了 76例有移位髋臼骨折经骨牵引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并进行了 2~ 10年的随访。结果 牵引治疗组 36例病例优良率 6 3 9% ,手术治疗组 40例优良率 92 5 % ,经卡方检验 ,P <0 0 5 ,显示二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的显著性差异。结论 手术治疗对有移位髋臼骨折的治疗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骨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领进行研讨。方法 从 1 986年 6月~ 1 998年 8月 , 3 1例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其中新鲜骨折 2 9例 ,陈旧骨折 2例 , 2 3例采用后方切口 , 7例前方切口 , 1例采用前后 联合切口。 2 9例单纯采用加压螺钉固定 ,其中 3例结合使用克氏针 ,另 2例采用钢板固定。术后除 1例外 ,其余均用皮牵引 2 ~ 3周。术后鼓励活动肌肉与关节 ,结合使用CPM机进行功能练习 , 2~ 3个月后恢复负重活动。结果 本组 2 6例随访 1年至 1 0年 1个月。术后 2例切口浅层感染 , 6~ 8周治愈。在 2 2例采用后方切口的患者中有 2例发生关节周围骨化 ,但未影响关节 功能。本组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参照美国骨科学会拟定的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 2 6例采用内固定治疗的优 1 9例 ,良 4例 , 尚可 3例。优良率占 88 4%。结论  1 采用Letournel和Matta相结合的分类法较合理。单纯前后壁或前后柱骨折 ,骨折片小 , 特别是非负重区骨折 (内顶弧角 <3 0°) ,分离移位 <3mm ,可采用牵引治疗 ; 2前、后壁或 (和 )前后柱两处以上骨折 ,包括 髋臼T形和Y形骨折 ,分离移位 >3mm ,影响股骨头及髋臼的对合 ,为手术适应证 ; 3 拉力螺钉  相似文献   

7.
复杂粉碎性髋臼骨折关节面重建修复的策略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建重度粉碎性髋臼骨折严重粉碎关节面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 手术治疗严重髋臼粉碎性骨折23例,选择前后联合入路,先矫正稳定累及范围较广的髋臼周边部位骨折移位,大致恢复头臼关系,再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植骨、骨软骨折块镶嵌挤压等修复粉碎严重的髋臼关节面,后用重建接骨板固定骨折部.结果 随访10~36个月,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标准:解剖复位20例,不满意2例,差1例.采用改良Merled' Aubigne-Postel临床结果评分:优20例,良2例,差1例.结论 此方法可完成重度粉碎性髋臼骨折关节面的重建修复,达到满意复位质量及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髋臼骨折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 比较1997年6月至2003年9月我院治疗的37例髋臼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1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单纯牵引治疗19例,其中16例(84.2%)复位愈合良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8例,其中16例(88.9%)复位愈合良好。结论 对移位髋臼骨折早期手术治疗是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对那些髋臼形态基本正常或不累及负重顶的低位髋臼骨折及严重的粉碎骨折,估计手术难以复位和固定者非手术治疗仍不失为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髋臼骨折4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诊疗方式的选择及远期并发症的预防问题。[方法]1996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48例并获得随访。男29例,女19例。年龄22~63岁,平均35.1岁。按Judet-Letournel分类,后壁骨折11例,后柱骨折5例,前壁骨折6例,前柱骨折3例,横骨折6例,后壁及后柱骨折9例,T型骨折5例,完全双柱骨折7例。合并损伤有:髋关节前脱位3例,中心型脱位13例,后脱位11例,骨盆骨折4例,同侧股骨干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4例。18例进行了保守治疗(双方位骨牵引),3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优30例,良12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7.5%。并发创伤性关节炎3例,感染1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正确判定骨折类型是治疗髋臼骨折的前提条件。横过髋臼顶负重部位、移位少于3 mm的骨折、低位的横行骨折和低位的前柱骨折,及任何有其他非骨折本身的不适合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均应施行闭合治疗。采用双方位骨牵引治疗,即股骨髁上牵引加同侧大粗隆下外侧牵引。骨折移位>3 mm,关节内有游离骨块和关节后方不稳是手术适应证。采用有限的显露和间接复位技术。准确恢复负重面的解剖关系可以有效防止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术中大量盐水冲洗,放置负压引流有防止并发感染和异位骨化的作用。有限显露和间接复位技术也是防止异位骨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因素。方法:对31例髋臼骨折患进行切开复位由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6~36月),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6例,良8例,一般4例,差3例。1例术后发生深部感染,1例术后18个月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髋臼骨折,特别是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及时手术治疗。手术医师的经验、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和入路会影响髋臼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