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易引起低钙血症,而出现惊厥或其他明显神经肌肉兴奋症状,一般给予补充钙剂。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纠正新生儿低钙血症疗效迅速且显著,因此在新生儿科应用较多。葡萄糖酸钙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外渗可使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现将我科2例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后致软组织钙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郑桂爱  施旭红 《护理研究》2007,21(1):146-147
新生儿易引起低钙血症,而出现惊厥或其他明显神经肌肉兴奋症状,一般给予补充钙剂。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纠正新生儿低钙血症疗效迅速且显著,因此在新生儿科应用较多。葡萄糖酸钙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外渗可使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现将我科2例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后致软组织钙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郑桂爱  施旭红 《护理研究》2007,21(2):146-147
新生儿易引起低钙血症,而出现惊厥或其他明显神经肌肉兴奋症状,一般给予补充钙剂.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纠正新生儿低钙血症疗效迅速且显著,因此在新生儿科应用较多.葡萄糖酸钙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外渗可使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现将我科2例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后致软组织钙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钙剂外渗致新生儿局部坏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因早产、窒息、母亲糖尿病或者维生素D不足等因素,于出生后1~2周易出现低钙血症,常表现为惊厥或肢体颤动,严重者喉痉挛而引发窒息。临床治疗常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0.5~2ml/kg,5%葡萄糖液稀释一倍后缓慢静脉推注,1次/d,连续3d。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过程中要避免药物外渗出血管致组织坏死。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因及时观察发现钙剂外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局部穿刺减压联合皮下冲洗法在新生儿钙剂外渗时紧急处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7月—2017年10月本科室发生葡萄糖酸钙输液外渗的17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常规前期肿胀时使用硫酸镁湿敷,待水肿消退后用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外涂;将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本科室11例葡萄糖酸钙输液外渗新生儿设为研究组,先对...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新生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用硫酸镁湿敷、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以防止外渗部位坏死;中药外敷,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使用频谱仪理疗,局部按摩,可促进钙剂的吸收,减少钙剂的沉积.认为以上措施的应用,减少了钙剂的外渗,保证了治疗效果和钙剂使用的安全性.静脉输注钙剂时,护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交接班,与主管医师及家属做好沟通,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是纠正新生儿低钙血症(血清钙低于1.8mmol/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最常用方法。由于葡萄糖酸钙刺激性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输注葡萄糖酸钙时外渗是常遇见的问题,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极易发生,外渗后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紫、水疱,甚至出现黑色坏死及局部钙化等。2003年4月-2006年6月在我科发生的38例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致不同程度局部组织损伤患儿。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时防止外渗的措施。方法对照组110例,用常规方法静脉注射。观察组120例,进行了护理改进,包括降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浓度,经外周静脉补钙时每次均新建静脉通路,已置PICC导管的早产儿使用中心静脉补钙,在补钙过程中护士要在床旁严密观察直到补钙结束。结果观察组仅1例出现局部皮肤肿胀,而对照组有8例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结论护理改进后能减少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所致的药液外渗。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注钙剂流程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静脉补钙外渗常引起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致局部坏死及功能障碍,对于钙剂外渗导致局部软组织钙化已有报道。我院也曾发生因钙剂外渗引起投诉2起。为降低小儿静脉输注钙剂的风险,自2005年1月,我院护理部制订了静脉输注钙剂流程,规范了静脉补钙程序,降低了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小儿钙剂外渗致局部坏死1例的急救与护理总结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月龄。因在右足背静脉输注10%葡萄糖30ml+10%葡萄糖酸钙10ml发生液体渗漏,导致右足和右小腿肿胀,右足背静脉穿刺处局部有一20mm×45mm大小的苍白区,无血运。第13天晚上患儿创面局部因被尿液和大便污染,  相似文献   

11.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应用钙剂的问题(通常是葡萄糖酸钙),钙剂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增加致密性,使渗出减少,有消炎、抗血管神经性水肿、保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加强大脑皮质抑制过程、缓解平滑肌痉挛和过敏的作用,故儿科临床中常用。钙剂是一种高渗溶液,对局部血管有刺激。如果渗出到血管外,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可致局部组织坏死,这也是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在多年的护理工作中,笔者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药煎剂用于静脉注射外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脉注射外渗不仅增加患者痛苦 ,而且影响治疗和抢救。传统的治疗是应用 33%硫酸镁湿敷疗法 ,但对重度外渗者效果不明显。文献报道[1] ,中药涂膜用于静脉注射外渗疗效确切。我们应用中药煎剂温湿敷静脉注射外渗 5 4例 ,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将 1997年 1月至1999年 12月内、儿科病区 10 8例静脉注射外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中药煎剂组 ) 5 4例 ,对照组 (硫酸镁组 )5 4例 ,两组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组别n性 别男女年 龄 (岁 )0~ 1 4~ 2 5 >2 5外渗药物甘露醇常规液外渗程度轻中重观…  相似文献   

13.
红花醇湿敷用于儿童静脉注射外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花醇湿敷用于儿童静脉注射外渗的临床观察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李艳,阳美玉静脉注射是儿科临床上常用的技术操作及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小儿常选用头皮静脉穿刺,其血管特点是分支甚多、交错成网、相互沟通,加之输液滴速慢、时间长、小儿不合作,常会发生不同程...  相似文献   

14.
以往婴儿手足搐据症的钙剂治疗多采用葡萄糖酸钙静注,疗程较长。近年我们试用静滴方法,结果血钙浓度升高快、惊厥更早被控制,效果满意。1对象及方法1.1对象将近4年我院收治的婴儿手足撞搦症按《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年龄45天~8个月。血钙0.7~2.0mmol/L,平均1.46mmol/L;对照组38例,年龄28天~10个月,血钙0.7~2.lmmol/L,平均1.47mmol/L。1.2方法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钙剂治疗,10%葡萄糖酸钙3ml/(kg·d),以10%葡萄糖液IO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静注钙剂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小儿静脉补钙外渗的危险及护理措施。认为儿科临床护理人员应掌握钙剂外渗的各种防范及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尤其是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注钙剂流程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静脉补钙外渗常引起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致局部坏死及功能障碍[1],对于钙剂外渗导致局部软组织钙化已有报道[2,3].我院也曾发生因钙剂外渗引起投诉2起.为降低小儿静脉输注钙剂的风险,自2005年1月,我院护理部制订了静脉输注钙剂流程,规范了静脉补钙程序,降低了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口服钙剂能否减少机采血小板供者因枸橼酸盐引起的低钙症状的发生。方法:机采血小板的全血流速均为50ml/min界面探测值8,全血与抗凝剂比率为10:1,机采前口服钙剂(10%葡萄糖酸钙10ml)者50人,均为1次采2个治疗量,未服钙剂者有189人为1个治疗量,59人为1次2个治疗量。结果:口服钙剂的50人中有3人出现口周发麻,未服用钙剂者未观察到低钙症状。结论:机采1个或2个治疗量血小板者可以不预防性口服葡萄糖酸钙。  相似文献   

18.
静脉注射钙剂引起晕厥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忠  谢树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0):932-932
晕厥是一种较常见症状 ,而静脉注射(静注 )钙剂引起的晕厥比较少见 ,现将我院急诊科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收治的 12例因静注钙剂引起晕厥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14~ 5 2岁之间 ,以年轻人多见 ,占 9例。原发病以药物过敏为多见 ,共 7例 ,其次为急性荨麻疹 4例 ,慢性荨麻疹 1例。用 5 %氯化钙 7例 ,10 %葡萄糖酸钙 5例 ,均为 10ml加入 5 0 %葡萄糖 2 0ml静注 ,静注时间不少于 10min。1 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在静注钙剂过程中均发生短暂神志不清 ,约 1~5min ,伴有头…  相似文献   

19.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小儿血管较细,通透性较高,加上小儿不予配合,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液体外渗现象。当遇特殊药物:如甘露醇、钙剂等外渗,容易发生皮肤坏死,产生不良后果。我科在2004年共发生此类药液外渗18例,均发生在婴幼儿输液过程中,对外渗局部我们采用了氧疗方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致局部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是纠正新生儿低钙血症(血清钙低于1.8mmol/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最常用方法。由于葡萄糖酸钙刺激性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输注葡萄糖酸钙时外渗是常遇见的问题,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极易发生,外渗后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紫、水疱,甚至出现黑色坏死及局部钙化等。2003年4月—2006年6月在我科发生的38例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致不同程度局部组织损伤患儿。现将护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4月—2006年6月在我科住院新生儿静脉使用葡萄糖酸钙共128例,其中男78例,女50例;足月儿69例,早产儿59例;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