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滇藏荨麻根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荨麻属植物滇藏荨麻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EI-MS等数据以及与对照品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滇藏荨麻根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酮(1)、4-羟基反式桂皮酸(2)、4-羟基苯甲醛(3)、4-甲氧基苯甲酸(4)、4-羟基苯甲酸(5)、己二酸(6)、二十四烷酸甲酯(7)、2-羟基二十四烷酸甲酯(8)、胡萝卜苷(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滇藏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6~8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阐明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山楂叶体积分数为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乙氧基-4-羟基苯甲酸(1)、3,4-二甲氧基苯丙醛(2)、对乙氧基苯甲酸(3)、对甲基苯甲酸(4)、对羟基苯甲酸(5)、3-甲氧基-4-甲基苯甲酸(6)、对甲氧基苯丙酸(7)、对甲氧基苯丙醛(8)、反式对乙氧基桂皮酸(9)、1-(3,4,5-三甲氧基苯基)乙烷-1’S,2’-二醇(10)、3-甲氧基对羟基苯甲醛(11)、对羟基苯甲醛(12)、6-羟基苯甲酸苄酯-2-O-β-D-葡萄糖苷(13)。结论化合物1、2为新天然产物,3~13为首次从山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骨碎补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中低压ODS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骨碎补中分离并鉴定9个化合物:柚皮苷(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2)、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4-O-β-D-吡喃葡萄糖基香豆酸(4)、对羟基反式肉桂酸(5)、反式桂皮酸(6)、3,4-二羟基苯甲酸(7)、5-羟甲基糠醛(8)、蔗糖(9)。结论化合物2、5、6、8和9为首次从槲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15,(12):1262-1265
目的研究狭叶荨麻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技术对狭叶荨麻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从狭叶荨麻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对羟基苯甲醛(2)、反式-4-羟基桂皮酸(3)、对羟基苯甲酸(4)、4-甲氧基苯甲酸(5)、白蜡树内酯(6)、东莨菪素(7)、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8)、苯甲酸(9)、赤藓醇(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刺槐素-7-O-β-葡萄糖苷(13),3,4-二羟基苯甲酸(14)、4-甲氧基咖啡酸(15)。结论其中化合物13、15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14为首次从狭叶荨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异叶三宝木枝条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异叶三宝木 (Trigonostemon heterophyllus Merr.)枝条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 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 并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异叶三宝木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原儿茶酸甲酯 (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 (2)、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 (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 (4)、jacareubin (5)、(+)-lyoniresinol (6)、表百麦根苷 (7)和 β-谷甾醇 (8)。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表明化合物 5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葫芦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葫芦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葫芦茶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氢-4-(4'-羟基苯基)-5,7-二羟基香豆素(1)、二氢槲皮素(2)、顺式对羟基肉桂酸(3)、反式对羟基肉桂酸(4)、原儿茶酸乙酯(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7)、对羟基苯甲酸(8)。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美洲凌霄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等手段对美洲凌霄花70%乙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美洲凌霄花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Ⅰ)、十九烷酸(Ⅱ)、β-谷甾醇(Ⅲ)、鼠李柠檬素(Ⅳ)、芹菜素(Ⅴ)、柯伊利素(Ⅵ)、反式对羟基桂皮酸(Ⅶ)、咖啡酸(Ⅷ)、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Ⅸ)、原儿茶酸(Ⅹ)、胡萝卜苷(Ⅺ).结论 化合物Ⅰ~Ⅺ均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Ⅳ、Ⅵ~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变叶树参根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五加科树参属植物变叶树参Dendropanax proteus根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变叶树参根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3,5-二甲氧基-4-羟基反式桂皮醛(1)、3-甲氧基-4-羟基反式桂皮醛(2)、香草酸(3)、香草醛(4)、壬二酸(5)和β-谷甾醇(6).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err.]全草8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蒙花苷(1),5,4′-二羟基-3,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2),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3),β-蜕皮甾酮(4),24(S)-5α-lanost-9(11)-ene-3β,24,25-triol(5),积雪草酸(6),对羟基苯甲酸(7),反式桂皮酸(8),松柏醛(9),芥子醛(10),尿嘧啶(11)。其中化合物1~5和7~11为首次从葎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戟科有毒中药千金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开放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等方法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千金子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hydroxyl-3,5,8-trimethoxyxanthone(1)、1,5-dihydroxyl-3,8-dimethoxyxanthone(2)、秦皮啶(fraxidine,3)、6,7-二羟基香豆素(esculetin,4)、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scopoletin,5)、邻羟基苯甲酸(salicylic acid,6)、乌苏酸(ursolic,7)、金色酰胺醇酯(aurantiamide acetate,8)、(E)-8-oxooctadec-9-ennoic acid(9)。结论化合物1-3,9为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续随子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胶陀螺(Bulgaria inquinans Fr.)中有机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反复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手段分离胶陀螺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胶陀螺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层及正丁醇萃取层中分离得到了10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即草酸(oxalic acid,1)、丁二酸(succinic acid,2)、棕榈酸(palmitic acid,3)、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4)、2,4-二羟基苯甲酸(2,4-dihydroxybenzoic acid,5)、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6)、咖啡酸(caffeic acid,7)、香豆酸(courmaric acid,8)、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9)、肉桂酸(cinnamic acid,10)。结论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过山蕨中有机酸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Rupr.)中有机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过山蕨中分离得到了11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即咖啡酸(caffeic acid,1)、香豆酸(courmaric acid,2)、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3)、对羟基苯甲酸(4 hydroxybenzoic acid,4)、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5)、2,4二羟基苯甲酸(2,4 dihydroxybenzoic acid,6)、肉桂酸(cinnamic acid,7)、丁二酸(succinic acid,8)、棕榈酸(palmitic acid,9)、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transpcoumar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10)、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caffe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火绒草中酚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火绒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乙酯(ethyl caffeate,1)、芹菜素(apigenin,2)、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3)、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4)、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5)、咖啡酸(caffeic acid,化合物6)、槲皮素(quercetin,7)、木犀草素(luteolin,8)、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 cinnamic acid,9)、阿魏酸(ferul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3、8首次从火绒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裸花紫珠叶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rn.)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裸花紫珠叶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对-羟基桂皮酸(2)、咖啡酸(3)、阿魏酸(4)、原儿茶酸(5)、原儿茶醛(6)。结论化合物2-6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得,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药蜂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蜂房(nidusvespae)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蜂房中分离得到6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8-羟基喹啉-4-酮(1)、对苯二酚(2)、原儿茶酸(3)、对羟基苯甲酸(4)、咖啡酸(5)、胸腺嘧啶脱氧核苷(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6均为首次从蜂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离鉴定中药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原儿茶酸(2)、对羟基苯甲醛(3)、β-谷甾醇(4)、豆甾醇(5)、山柰酚(6)、3,5,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7)、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8)、槲皮素(9)、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皱皮木瓜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果实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敦果酸(oleanolicacid,1)、白桦酸(betulinic acid,2)、3O乙酰坡模酸(3Oacetyl pomolic acid,3)、绿原酸乙酯(ethylchlorogenate,4)、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5)、没食子酸(gallic acid,6)、曲酸(kojic acid,7)。结论化合物4~7为木瓜属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益智仁(Alpinia oxyphylla Miq.)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对益智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益智仁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原儿茶酸(2)、对香豆酸(3)、(一)-表儿茶素(4)、(+)-儿茶素(5)。结论化合物1,3和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仙鹤草的酚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各种色谱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仙鹤草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ilosanol C(1)、去氢双儿茶素A(dehydrodicatechin A,2)、(+)-儿茶素[(+)-catechin,3]、(2S,3S)-(-)-花旗松素[(2S,3S)-(-)-taxifolin,4]、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5)、反式对香豆酸(trans-p-coumaric acid,6)、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7)、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8)。结论化合物2、5-8均为首次从龙牙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菊科苦荬菜植物苦碟子(Ixeris sonchifolia(Bge.)Hance)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苦碟子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lir-ioresinol-A(1)、木犀草素(2)、芹菜素(3)、原儿茶酸乙酯(4)、香草醛(5)、对羟基苯甲酸(6)、香草酸(7)。结论:化合物4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