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按照临床不同的要求以及中药本身的性质而采用的一种制药技术。据笔者多年对中药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中发现中药炮制方法的不同可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有些中药生熟有别,临床疗效亦不相同。在此就中药炮制中炒、炙、煅、蒸、煮与疗效的关系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称为炒法。其中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它是中药炮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药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药的有效成分也越来越明确,其炮制原理也引起医药学界的重视。中药经过加工炮制后,更加进一步明确了中药内在物质所发生的各种变化,这对临床有效的治疗疾病有了很大的帮助。就部分中药炮制原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所采取的一种加工处理技术。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增强疗效,便于服用。然而目前蜜炙药品不被人们重视,有的医疗单位没有炮制室,处方写炙甘草发生甘草。有炮制单位的,其药品质量也往往达不到蜜炙标准要求。其标准是:表面应呈深黄色、油亮、松散、不粘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药炮制方法不同对药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200例采用中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其中对照组不采用中药炮制药物治疗,其余三组根据药效发挥理论合理选择中药炮制的方式,分别为火制组、水制组、水火共制组,对比不同炮制方法的治疗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结果:四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制组、水制组和水火共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90.0%、96.0%,均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制组、水制组和水火共制组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8.0%,高于火制组的6.0%、水制组的8.0%、水火共制组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制组、水制组和水火共制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炮制会强化药物的药性并减少其毒副作用,是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合理选择,但要根据药物挥发理论合理选择中药炮制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方炮制的合理性与临床意义。方法:结合临方炮制的法律依据,菊花炒制方法的文献查阅,我院炒菊花采用的临方炮制方法,以及国医大师徐经世善用炒菊花的医案进行分析。结果:临方炮制有利于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提高方药临床疗效。结论:临方炮制品种是对常规炮制品种的补充,中医师了解和掌握中药炮制品的作用和临床应用对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工作实践中 ,严格执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1994年版 ) (下称规范 )这对用药的疗效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一部分中药的处方应付在《规范》中有特殊要求 ,如果掌握不好 ,容易引起药品的混淆。例有的中药写品名应付炒炭 ,如地榆和侧柏叶 ;有的写品名应付炒品 ,如山楂、槐花、苍耳子、桑螵蛸等 ;有的写品名应付制品 ,如半夏、何首乌等 ;有的写品名应付加辅料的炒品 ,如款冬花、地龙、杜仲等 ,也有写品名应付煅品 ,如自然铜、磁石、阳起石、代赭石等。还有一种情况是中药名称相似而药物根本不同更应注意 ,如竹叶和淡竹叶 ,前者为禾本…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的炮制与组成上、作用上、功效上都有一定的关系,我认为中药炮制在成分上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中药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其成分是非常复杂的。近年来,从已经知道的情况看,中药中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主要成分碱、挥发油、油脂、有机酸、鞣质、酶及无机成分等等,这些成分各有一定的理化性质,有的受热挥发走散,或者分解破坏;有的遇水溶解流失或者水解产生新的物质。由于中药炮制方法多种多样,既有蒸、炒、炙、煅等加热处理,又有浸、泡、水飞等各种水制操作。而且,加工炮制时往往还要加入酒、醋或其他的药物作辅料。使药物的内在物质发生各种变化,产生质或量的改变。这种成分的改变友必然会在药理作用反应出来,可见,中药炮制与成分上是有一定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中药炮制的目的与重要性已如前文所述,现将炮制的作用举例分述如下: 一、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如地黄生用(生地)性寒而凉血,可治疗血热出血等,经蒸制成熟地黄(熟地)后,则性变微温,而能补血以治血虚诸证;蒲黄生用行血破瘀,炒炭后则可止血;何首乌生用润肠通便,能解疮毒,制熟后则可补肝肾、益精血;黄连味苦性寒,经用姜汁或吴茱萸拌炒后可反佐其性,制其苦寒,以免寒胃伤中;厚朴多以姜汁拌炒制成姜厚朴,以增强其温胃止呕的功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中药饮片的炮制质量,促使炮制更合理,对几种中药材直接采用盐炒,或以砂代盐,盐水浸渍闷切片等方法.以达到炒渍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炮制必须根据中药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 ,选择科学的炮制方法 ,而一些不合理的传统炮制方法则应该改进。本文对几种中药的炮制提出几点粗浅看法。1、白芍《浙江省炮制规范》1994版规定白芍来源净制加工需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干燥。经过煮烫后 ,白芍的有效成分芍药甙、苯甲酸含量显著降低 ,具解热镇痛、镇静作用的牡丹酚含量几乎为零。因此 ,白芍净制时以不煮为宜 ,可以不去皮水洗后闷润切片或直接刮去外皮后切片 ,干燥。2、黛灯心传统炮制方法为将灯心草湿润 ,置容器…  相似文献   

12.
制巴戟天炮制工艺正交设计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制巴戟天最佳炮制工艺条件.方法: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巴戟天炮制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取净巴戟天置人等量甘草汁(相当6%甘草)中浸润约10min,倾倒人锅中,8~10min拌炒至甘草汁被吸尽,取出,趁热抽去木心,切段,干燥.结论:该实验结果为制定巴戟天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药加辅料炮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运用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加辅料炮制是其中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加辅料炮制有的药物与辅料能互相促进而增效,有的药物原来峻烈之性得以缓和,有的药物性能发生改变而扩大临床疗效.以下简要探讨常见加辅料炮制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病人选用中药,多须经过炮制。以炮制或制其形,或治其质,或变其性,或异其味。总之以提高疗效为原则。兹就炮制意义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用药中,中药功效的好坏与否,七分在制,三分在贮.如果中药饮片炮制得当,贮存不善亦直接影响临床用药之疗效。一般来说,中药的炮制加工,由于原中药饮片和部分药材添加不同辅料共同炮制后,使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些成分不稳定,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质变,给贮藏保管带来一定的难度。现据笔从事多年的中药工作经验,就有关中药炮制品的贮藏保管技术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辨证用药、药物调配和制剂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在炮制中或经净选、或经水、或经热、或经酒、醋、药汁等处理后,药物外在的、或内在的物质发生各种变化,有的纯净、有的增溶、有的解毒、有的增效,有的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因此,炮制与临床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农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基础,药品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疾病防治工作的质量。最近,我们组织药政药检人员对全县农村卫生室的药品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存在不少问题:①中药的虫蛀、鼠咬、霉变等现象较为普遍;②该炮制的中药不按操作规程加工炮制,或者根本不炮制,如元胡、  相似文献   

18.
中药炮制是祖国中医学遗产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它同中医临床相配合,在为我国劳动人民防病治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对中药制剂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更新、改革。但又不能不看到,在临床上常用的一些中药饮片,炮制质量很差,有的干脆不炮制,从而影响药物的效果,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特殊加工处理技术。由于药品具有两重性,有毒的中药常采用加工炮制方法,使之达到“减毒增效”,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清代张仲岩在《修事指南》中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因此,研究饮片的炮制技术.搞清炮制机理,确定最佳炮制工艺,建立中药饮片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尤其是制定毒性饮片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是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中药"生熟"的概念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一书。汉代张仲景在《金匮玉函经》中也提到:"有须烧炼炮制,生熟有定"指出中药需要炮制,有生用、熟用之分。明代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中进一步提出"生熟异用"的观点"药之生熟,补泻在焉,剂之补泻,利害存焉",指出了"生泻熟补"的大致理论[1]。中药炮制主要包括净制、切制和炮灸,其核心过程大都是"生熟"变化的过程。中药饮片由生至熟不仅在药性及外形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