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五苓胶囊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五苓胶囊,同时辅助功能锻炼。对照组常规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同时辅助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治疗6个月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B超、尿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膀胱收缩力明显增强,最大尿流率提高,残余尿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胶囊可增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并显著改善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佳寅 《天津中医药》2010,27(4):292-293
[目的]观察益肾通淋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口服益肾通淋汤和普适泰,对照组(60例)只服普适泰。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和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以及在缩小前列腺体积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的排尿症状评分、改善生活质量指数、提高最大尿流率和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癃通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前癃通,对照组口服癃闭舒胶囊,观察患者的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检测BPH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结果:治疗组在降低I-PSS评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最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的功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癃通具有改善BPH患者临床症状,降低I-PSS评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最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的功效,其疗效优于癃闭舒.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正化积癃闭汤治疗合并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扶正化积癃闭汤)和对照组(翁沥通颗粒)各60例,8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前列腺体积(PV)及膀胱逼尿肌收缩强度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76%(48/58),对照组总有效率61.40%(35/57),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I-PSS评分、Qmax、膀胱逼尿肌收缩强度、RUV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化积癃闭汤可有效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症状并改善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颗粒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益肾化瘀颗粒,每日1剂,分2次服用.对照组口服癃闭舒胶囊,每次3粒(0.3g/粒),每日2次.12周为1疗程,观察1疗程.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指标.结果:两组在治疗一个疗程后,I-PS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以治疗组最为明显(P<0.05);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平均减少52.73ml,对照组减少40.03ml,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相比,Qmax平均升高3.9ml/s,治疗前后Qmax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Qmax平均升高3.31ml/s,治疗前后Qmax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瘀颗粒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通关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中药1剂/天,分3次温服;对照组予保列治(非那雄胺片)口服,1次5mg,每天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及膀胱残余尿量。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活血通关汤有明显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提高最大尿流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电针治疗骨盆骨折术后神经源性膀胱进行系统尿流动力学评价。方法选取骨盆骨折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导尿,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电针疗法增加了骨盆骨折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逼尿肌的有效收缩,显著改善膀胱排尿功能障碍,使处于松弛状态的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张力增加,产生排尿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联合癃清片治疗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无力的有效性.方法:26例男性BPH患者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逼尿肌收缩无力,平均67.2岁.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3例口服坦索罗辛,对照组13例口服坦索罗辛,持续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PSS评分、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和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无因药物不良反应撤出者.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I-PSS、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分别为12.2±2.3、15.8±3.3mL/s、15.2±2.3mL、18.8±4.3mL和15.2±2.3、16.3±4.1mL/s、13.4±3.1mL、25.8±5.7mL.两组比较,除最大逼尿肌压力无明显差别外,联合治疗组平均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以及残余尿量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癃清片可有效改善BPH并逼尿肌无力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增加最大尿流率,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其作用机理是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胰岛素及调脂降压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后检测尿流率、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残余尿量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均显著增加;对照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2个月后2组残余尿量均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明显升高(P均<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癃畅颗粒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 BPH患者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30例,口服癃畅颗粒,每天3次,每次1袋,28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30例,口服舍尼通,每天2次,每次1片,28天为1个疗程。对照分析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指标、中医症状(尿线状况和夜尿次数)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得到改善。结论癃畅颗粒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逼尿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基础治疗和盆底肌肉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MFR)和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MFR)均高于治疗前,膀胱残余尿量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逼尿肌无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脊髓损伤(SCI)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的80例SCI后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对照组予八髎穴单纯针刺法,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时记录患者排尿日记并检查膀胱残余尿量,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漏尿次数、日单次最大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14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方面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28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2/4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髎穴烧山火针法可有效改善SCI后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中药托疮生肌剂对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后排尿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卫生清洁,必要时作一些消炎处理,研究组采用中药托疮生肌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手术2周后、4周后、6周后膀胱余尿量分别为(33.21±9.42)ml、(26.84±8.32)ml和(23.45±7.56)ml,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5.48±3.54)ml/s、(18.47±4.75)ml/s和(22.15±6.24)ml/s;研究组患者在手术2周后、4周后、6周后膀胱余尿量分别为(26.31±8.13)ml、(22.43±6.28)ml和(22.17±6.21)ml,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8.33±5.64)ml/s、(21.20±6.25)ml/s和(23.46±6.88)ml/s。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2周后、4周后、6周后膀胱余尿量明显较小,最大尿流率明显较大,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托疮生肌剂对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后排尿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5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膀胱功能积分及残余尿量,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可显著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宮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宮颈癌术后尿潴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配合揿针疗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和残余尿量,比较两组住院时长、尿管留置时长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枳分及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和尿管留置时长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揿针疗法对改善宫颈癌木后尿潴留症状的效果明显,且持续性明显优于单纯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敏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残余尿量)、生活质量、国际下尿道综合症状...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璟玮  陈卓伟  郑泳霞 《新中医》2020,52(3):140-14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尿潴留(PU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9例PU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3例、肌注组74例和针刺组72例。3组患者均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肌注组和针刺组分别接受相应治疗。治疗后对比3组疗效,记录患者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和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肌注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短于肌注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肌注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PUR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广金钱草合剂改善肾草酸钙结石大鼠肾功能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观察组采用L-羟脯氨酸注射法诱导创立肾草酸钙结石大鼠模型,并以复方广金钱草合剂灌胃干预28 d。分别于对照组入组后和观察组建模前、建模后1 d、建模后28 d收集尿液标本,进行尿量、尿蛋白、尿肌酐、尿钙等肾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并在收集尿液标本的同时取2组尾静脉血2 mL,进行血肌酐、血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的检测。观察组干预28 d均双肾标本,其中左肾制成10%匀浆进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检测,右肾组织切片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桥蛋白(OPN)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炎性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建模后1 d尿量降低,尿蛋白、尿肌酐、尿钙、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建模前比较,观察组建模后1 d尿量降低,尿蛋白、尿肌酐、尿钙、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建模后1 d比较,观察组建模后28 d尿量升高,尿蛋白、尿肌酐、尿钙、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肾组织MDA水平以及OPN、TGF-β阳性表达率升高,SOD、GSH-Px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广金钱草合剂可改善肾草酸钙结石大鼠肾功能,而改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压灸足运感区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在盆底肌肉训练基础上给予压灸足运感区。比较两组排尿情况、临床症状评分、尿流动力学指标、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差异,并记录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排尿情况、尿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白天和夜间排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最大尿流量(MFR)、尿量(TV)、平均单次尿量、相对排尿阻力(RVR)治疗后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I-QOL评分、临床症状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DL评分、I-QOL总分及其3个维度评分治疗后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  相似文献   

20.
电针中极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极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将276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138例)和药物组(138例).电针组采用电针中极穴,药物组采用口服前列康片,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2组患者疗效及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积分、生活质量指数(L)积分和夜尿次数、尿线现状、小腹症状、最大尿流量、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变化.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6.4%,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6.2%,电针组优于药物组(P<0.01);在改善患者I-PSS积分、L积分和夜尿次数、尿线现状、小腹症状、最大尿流量、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变化等方面,2组均有效,并且电针组均优于药物组.结论:电针中极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