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周秀丽  邢军  常丽丽 《河北医药》2008,30(7):958-959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外周血部分粘附分子表达增高及其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的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54)表达情况进行测定.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根据西医诊断标准分为初发型24例,慢性复发型42例,慢性持续型11例,急性暴发型3例.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度28例,中度25例.重度27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大肠湿热证37例,肝郁脾虚证14例,脾肾阳虚证9例,血瘀肠络证15例,脾胃气虚证5例.结果 CD44、CD62p、CD54阳性表达在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血瘀肠络证组最高,在轻度组、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证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粘附分子CD44、CD52p及CD54作为炎性反应中的重要环节,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几项指标的测定可间接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其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测定外周血中CD44、CD62p、CD54表达情况可以协助中医辩证分型,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蒋银芬  周燕 《淮海医药》2022,40(1):27-30
目的:探讨血清IL-23、TNF-α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治疗的UC患者90例,根据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轻度患者30例,中度患者40例,重度患者2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肝郁气滞证、寒热错杂证、脾肾阳虚证...  相似文献   

3.
王锦詠  师晶丽 《华夏医药》2006,1(4):282-284
目的观察宫颈原位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妇产科宫颈原位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36例宫颈原位癌患者中,有32例辨证为脾虚证,占88.9%;并且以脾虚湿盛型最多,占40.63%;其次为脾肾两虚型(31.25%)、肝郁脾虚型(12.5%)、湿热雍结型(9.38%)、湿热下注型及单纯脾虚型(各为6.25%)。18例宫颈原位癌伴脾虚患者(56.3%)CD4+/CD8+比值不正常。结论宫颈原位癌患者中以脾虚多见,脾虚患者更容易出现CD4+/CD8+比例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对28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15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用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栓素B2(TXB2)。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PAC-1、CD62p均较缓解期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UC患者血浆TXB2较缓解期UC患者和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患者PAC-1、CD62p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TXB2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D62p及TXB2与病情程度有关(P〈0.05)。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PAC-1、CD62p是溃疡性结肠炎较特异的指标,TXB2影响血液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药物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计算机根据辨证分型标准对3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与既往的辨证分型标准不同的是,本研究以阴虚证、火旺证、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湿热证8个基本证为主,兼顾各证的脏腑辨证(共29个证)。采用八纲辨证以定性、脏腑辨证以定位的方法。通过调查发现,与20年前相比,糖尿病的中医临床证型发生了明显变化,湿热证、血瘀证、阴虚证是构成糖尿病临床复杂证型的基础,湿热证已成为当今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6.
严桐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59-266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肝郁脾虚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f、CD4、CD;、CD4+/CDs*)及NK细胞(cD五十cD未)水平变化情况。方法67例符合肝郁脾虚证辨证分型的慢乙肝患者(慢乙肝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百分数,并与50名健康者(对照组)相对照,中医辨证治疗8周后,观察肝功能正常者(复常组)与肝功能仍然异常者(异常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间NK细胞百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郁脾虚证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较高,可作为中医证侯研究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粘膜ICAM-1及CD44s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中两种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与CD44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25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轻度10例,中重度15例)、5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和10例正常对照组的结肠粘膜组织中ICAM-1及CD44s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组的CD44s表达最高,轻度组、缓解期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四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中重度组的ICAM-1阳性表达高于轻度组(P〈0.05),两组均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期ICAM-1阳性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黏附分子ICAM-1、CD44s作为炎性反应中的重要环节,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两项指标的测定可间接反应结肠组织的炎症程度.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湿热中阻和肝郁脾虚证与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和乙肝病毒(HBV)-DNA病毒载量等实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湿热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CHB患者各40例,另选取20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肝脏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胆红素(TBil)、白蛋白(A)、球蛋白(G)]、HBV-DNA病毒载量和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CD83、CD1a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分析两证型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AST、ALT、TBil指标明显升高,湿热中阻型ALT、TBil高于肝郁脾虚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中阻型HBV-DNA病毒载量高于肝郁脾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CD80、CD83、CD86、HLA-DR表达水平均降低,湿热中阻型CD86、HLA-DR表达水平高于肝郁脾虚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TBil、HBV-DNA病毒载量、CD86、HLA-DR表达水平与CHB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可用作分型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医辨证分型及规范化情况.方法 8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析术前、术后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占比较高者为气滞血瘀证41.25%、气虚血瘀证18.75%,而术后占比较高者为气虚血瘀证36.25%、肾虚血瘀证18.75%,术前与术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探索不同证候之间的表达差异,同时探究CHB患者细胞因子在不同肝组织病理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住院的CHB患者共13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并同步进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获取组织病理情况,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肝胆湿热证型和肝郁脾虚证型,不同炎症活动度、纤维化分期的CHB患者细胞因子表达差异。结果 IL-6及IL-17在肝胆湿热证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肝郁脾虚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25),而IL-10及TGF-β1则在肝郁脾虚证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肝胆湿热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5)。根据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138例CHB患者中肝脏炎症活动度G1~G4分别有31、84、20、3例,肝胆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CHB患者在炎症分布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38例CHB患者中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1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了解TGF-β1与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按Child-Pugh分级法进行分级,同时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在肝郁脾虚组中以Child-Pugh分级A级为主占87.0%;在湿热内蕴、脾虚湿盛组中以B级为主;在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中以C级为主。TGF-β1水平在Child-PughA、B、C 3级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0.01或0.05)。结论 Child-Pugh分级与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存在一定规律,可用于指导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随着Child-Pugh分级进展,呈上升趋势;血清TGF-β1水平的变化也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拉米夫丁应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的中医辩证分型与拉米夫丁抗病毒效应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84例,按中医辨证分肝胆湿热42例、肝郁脾虚42例。两组均以拉米夫丁100mg,qd,口服观察用药后第1、2、4、,8、12、52周病人血清乙肝两对半定性和HBV-DNA定量。结果:治疗12周后肝胆湿热、肝郁脾虚两组的HBV-DNA累计阴转率分别为90.6%和71.9%,治疗52周后两组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肝胆湿热65.6%、肝郁脾虚40.6%,P<0.05。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肝胆湿热34.4%、肝郁脾虚15.6%,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的中医辩证分型与拉米夫丁抗病毒效应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内镜、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关系。方法分别观察记录100例UC患者内镜下表现、病理表现,通过中医四诊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运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UC患者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征象,以大肠湿热证最多,阴虚肠燥证最少,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UC患者中不同中医证型中急慢性炎性细胞均为100.00%,隐窝炎/隐窝脓肿、隐窝结构轻度改变、糜烂、溃疡、糜烂/溃疡愈合等表现中,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所占的比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窝结构重度改变中,脾胃气虚证者所占的比较明显高于其他组间(P<0.05),肉芽组织增生组中,阴虚肠燥证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UC)内镜像、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某院收治的120例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对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危重病肠胃功能障碍虚证、实夹杂证、实证证型分布状况。结果:虚证主要是心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虚实夹杂证主要是脾虚痰阻证,其中痰热蕴结,气血两虚证、脾虚水停,邪热扰神证、热盛气阴两伤证、气虚血瘀证占比较低(P0.05);实证主要是痰热扰神证,肝脾不调,湿热蕴藉证脾胃气滞证气滞血瘀证肺热壅盛证食积气滞证占比较低。结论: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探究有利于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制定,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梁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755-756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护理措施。通过回顾分析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气阴两亏证13例;心肾阳虚9例,气虚血瘀证10例;阳虚水泛证12例;痰饮阻肺12例;阴竭阳脱证6例)进行辨证并采取适宜的中医护理措施。采取正确的中医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讨中医药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30例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评定其中医辨证分型,制订中医药个体化治疗方案,观察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经中医辨证总结出10种证型,其中以气阴(血)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盛证为主要中医证型分布。23例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有效率为82.14%。结论: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中医辨证以脏腑虚证为主,中医药干预可提高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的免疫功能,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对慢性肾炎辨证分型,诊断疗效标准,笔者选择本证“肺肾气虚,脾肾阳虚”,标证“水湿、血瘀”具体辨证分型后而论治,自拟“肾愈合剂”,自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对45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愈宁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患者40例,予以肠愈宁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体征及结肠镜下黏膜病理变化,血清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G变化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愈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及结肠镜下肠黏膜病变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6.49%、89.19%、83.78%。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降低,血清CRP、IgG水平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愈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苦参素的疗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尚洪 《上海医药》2002,23(12):551-551
目的;研究苦参素治疗中医不同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34例,按中医辨证分型,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3个月。观察各型病人对苦参素注射液的应答情况。结果:34例病人以肝胆湿热型及肝郁脾虚型占大多数,该两型病人对苦参素注射液的应答率相对显得较高,分别为90.9%和93.3%。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比较适合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和肝郁脾虚型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150例CR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不同证型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虚证辨证分型中,以肝肾阴虚(24.0%)、脾肾气虚(23.3%)、脾肾阳虚(20.0%)为主;脾肾气虚证的消化道症状评分高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兼证辨证分型,以瘀血证(32.1%)、湿热证(22.9%)、湿浊证(20.6%)居多,湿热证、热毒证、瘀血证消化道症状评分均高于风动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兼证相比,除风动证外,其余各组的评分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患者本虚证候以肝肾阴虚、脾肾气虚为主,兼证以湿热证、热毒证、瘀血证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