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诊断中腰椎峡部裂的腰骶角与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为45例L5双侧峡部裂并L5脊柱滑脱,取站立侧位X线片采用Ferguson’s方法测量腰骶角度;对照组为100例无滑脱的同龄青年人,取站立侧位X线片采用同样方法测量腰骶角。比较两组腰骶角的差异及研究组腰骶角与L5滑脱的关系。结果研究组L5峡部裂并脊柱滑脱腰骶角平均为(43.42±6.76)°。对照组100例无滑脱腰骶角平均为(38.29±5.8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研究组L5滑脱与腰骶角相关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0.352,两者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组腰骶角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与L5脊柱滑脱有明确的相关性,与L5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发生及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是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促进)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歼击机飞行员腰椎峡部裂影像学诊断。方法收集改装体检的歼击机飞行员腰椎峡部裂60例(62块病变腰椎)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和部分CT、MRI表现以及其中20例6个月~7年随访复查的影像学变化。结果60例站立位x线腰椎正侧位和双斜位平片均显示峡部裂征象;仅3例x线显示单侧峡部裂,而CT证实为双侧。腰5椎峡部裂51/62块(82.26%),其次为腰4椎峡部裂5/62块(8.06%),腰3椎峡部裂3/62块)4.84%),腰6椎(骶椎腰化)峡部裂2/62块(3.23%),腰2椎峡部裂1/62块(1.61%)。60例中双侧峡部裂50块,其中伴有前滑脱者31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滑脱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比较Meyerding与Taillard方法测量的准确性。方法以招收飞行学员的52例L5双侧峡部裂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分别按Meyerding和Taillard方法测量L5椎体滑脱的程度,计算阳性率,分析滑脱对峡部裂诊断的意义。结果侧位片按Meyerding和Taillard方法测量,L5滑脱率分别为40.38%(21/52)和86.54%(45/52),Taillard较Meyerding测量方法更精细准确(P〈0.05)。结论 L5脊柱滑脱是L5峡部裂诊断的重要间接X线征象,它不仅说明峡部裂的存在,也说明了双侧性;采用Taillard法测量L5滑脱较Meyerding法更准确。在招收飞行员体检和青年人腰椎疾病诊断中,侧位片脊柱滑脱高度提示相应椎体峡部裂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侧位片站立位、侧卧位两种不同投照体位对腰骶角的影响。方法:对正常成人腰椎侧位片同时用站立位、侧卧位两种体位投照,共100例,分别测量其腰骶角,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椎侧位片站立位投照腰骶角21—58度,平均37.5度,74%在30—45度之间。侧卧位投照腰骶角14—55度,平均33.60度.75%在25—42度之间。结论:腰骶角测量,站立位比侧卧位平均大3.87度,(t=3.46,p〈0.001)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投照体位不同正常值不一样。该测量可为临床上诊断腰骶部不稳提供放射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X线影像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52例腰椎弓峡部裂X线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本组52例中,发现腰椎峡部裂61个。双侧峡部裂12个.单侧37个。X线正位片显示椎弓峡部可见由内下至外上“裂隙征”者12个,占19.67%;X线侧位片显示椎弓峡部可见“裂隙征”的25个,占40.98%;腰椎标准双斜位摄片为腰椎峡部裂最佳显示体位,本组61个腰椎峡部裂显示58个,占95.08%。结论:腰椎X线平片摄影简便、费用低廉,其标准斜位像上“狗颈项圈征”X线影像学表现为峡部裂最直观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招收飞行员腰椎峡部裂的X线诊断中,椎体后缘连线与棘突上缘连线夹角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3例诊断L5双侧峡部裂患者,采用CR或DR立位拍摄腰椎正、侧及双斜位X线片,8例加做腰椎CT扫描并二、三维重建,重点对侧位片L5椎体后缘连线与棘突上缘连线的夹角进行测量,其角度与L4同法测量的角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8例L5〈L4型,占54.55%(18/33);15例呈L5〉L4型。正常对照组1例L5〈L4型,占2.13%(1/47);46例呈L5〉L4型,两组L5〈L4型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腰椎峡部裂的X线诊断中,椎体后缘连线与棘突上缘连线交角的L5〈L4变化是诊断L5峡部裂的重要间接征象,尤其是在侧位片没有任何峡部裂诊断的直接征象时,更具有独特的提示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368名飞行员X线资料,了解腰骶角、承重线和许莫氏结节的关系,为招飞和改装体检及健康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以来368名飞行员腰椎摄片检查,对腰骶角和承重线进行测量,分析腰骶角、承重线和许莫氏结节的关系。结果腰骶角增大组许莫氏结节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承重线前移组许莫氏结节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许莫氏结节患病率13.6%,大部分位于腰5,达92.3%。结论在航空环境下,腰骶角增大、承重线前移会促进飞行员腰椎许莫氏结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腰椎峡部裂(lumbaristhmusdefects)是指腰椎椎弓峡部关节间部骨质缺损,常规X线平片正侧位双斜位是重要检查手段,各有其优缺点。检出率方面,正位仅11.6%,侧位84%,平行于腰椎关节面的45°斜位片明显优于正侧位片。但是Saiffu din[1]研究显示,峡部裂角度的变异很大,双斜位片阴性并不能排除峡部裂存在的可能,当可疑腰椎峡部裂时,应进行CT扫描检查。腰椎峡部裂的CT检查方法有常规CT扫描和反角度CT扫描或反机架CT扫描(reversegantryangleCT,RGCT)2种。本文比较2种扫描方法,说明CT在腰椎峡部裂的诊断方面,有着X线平片所不具备的优点。1资…  相似文献   

9.
303例歼击机飞行员骨科病症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歼-5、歼-6,歼-7、歼-8和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骨科病症谱的分布规律.方法 对303例歼击机飞行员均进行常规颈、胸、腰椎正侧位及腰椎双斜位计算机X线摄影检查、腰椎CT或MRI扫描,然后进行分类.将303例飞行员按机种分为3组,分析其骨科病症谱,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结果位于前10位的骨科病症分别为椎间盘突出、腰椎峡部裂、骶椎隐形裂、半月板损伤、肌腱损伤或断裂、关节炎、腰肌劳损、骨折、许莫结节和腰椎楔形变.3组飞行员骨科病症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x2=-0.202~2.115,P>0.05). 结论歼击机飞行员的骨科病症以脊柱和运动系统病变为主,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航卫保障质量.  相似文献   

10.
腰椎峡部裂是指腰椎椎弓峡部关节间部骨质缺损,是引起临床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X线平片正侧位及双斜位是常规检查手段,CT检查更具有平片所不具备的优点。本文收集42例腰椎峡部裂资料,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腰椎滑脱影像征象的认识。方法:常规X线正侧位片及CT扫描对腰椎滑脱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腰椎滑脱多为峡部裂及椎小关节病引起,14例峡部裂表现为环裂征及双面征。54例椎小关节病表现为椎小关节增生、肥大、关节局部变窄,关节间隙内“真空”现象,关节面囊性变,小关节半脱位等。滑脱主要表现为椎管矢状径增大,叠椎征,葫芦状改变,以及椎间盘假性膨出等。结论:X线正位片对诊断腰椎滑脱价值不大,侧位片能较为清楚地显示滑脱及程度,CT不仅能明确诊断而且可以提供更多信息,不失为目前腰椎滑脱的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对诊断腰椎单纯峡部不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临床怀疑腰椎峡部不连的病例进行X线双斜位平片、冠状位和斜位及矢状位DTS检查,判断是否为腰椎峡部不连,评价X线平片与DTS对腰椎峡部不连诊断的敏感性和总诊断符合率,并对X线平片和DTS图像显示椎弓峡部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X线平片确诊腰椎峡部不连19例,8例不确定,12例排除腰椎峡部不连.32例患者经DTS确诊为腰椎峡部不连,2例不确定,5例排除腰椎峡部不连,X线平片诊断腰椎峡部不连的敏感性和总诊断符合率为55.9%、61.5%,DTS诊断腰椎峡部裂的敏感性和总诊断符合率为94.1%、94.9%,DTS的诊断符合率与X线平片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P<0.05).结论 DTS可以清晰显示单纯腰椎峡部不连,与X线平片比较,能显著提高单纯腰椎峡部不连的检出率,可作为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老年腰椎峡部裂与滑脱脊柱-骨盆矢状面 X测量参数的差异,探索 L5峡部裂发生滑脱的预测因素,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中老年 L5峡部裂与滑脱患者影像资料各60例,选择近期无腰骶部疼痛等症状的中老年志愿者60例为对照。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骶角(LSA)、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 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滑脱组PI、PT、SS、LL显著大于峡部裂组和对照组,LSA显著小于峡部裂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组 SVA与峡部裂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峡部裂组PI、PT、SS、LL、LSA、SVA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盆矢状面 X测量参数(PI、PT、SS、LL、LSA)可作为 L5峡部裂发生滑脱的预测因素,可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U形棒固定治疗腰峡部裂48例,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15~62岁,平均38.8岁。有外伤史者33例。病程0.5~6年,平均2.3年。常规拍腰椎正、侧,双斜位片及CT扫描。腰4峡部裂18例,其中滑脱8例;腰5峡部裂21例,其中滑脱15例;腰...  相似文献   

15.
歼击机飞行员腰椎X线平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腰痛病因。方法 从无腰痛症状的歼击机飞行员中,随机选取100例,摄X线平片观察及测量。结果 正常者40例,其余出现1种以上的改变,占前4位者分别是隐性骶椎裂30例,腰椎骨质增生21例,腰椎侧凸12例,6个腰椎9例,其它改变者11例。同时测量了椎体的径线。结论 腰椎骨质增生与年龄、体型有关,可能是腰痛的隐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招收飞行学员腰椎峡部裂的x线诊断要点,医学影像学诊断的体检方法和流程。方法本文对30名招飞学员腰椎峡部裂,采用CR、DR机行立位拍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x线片,10例加做腰椎CT扫描并二、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对比研究、讨论分析。结果在正位片上,能够看到有诊断意义的x线征像是椎弓根下缘或部分重叠处的峡部裂造成的骨小梁的结构紊乱的改变。侧位片x线征像:  相似文献   

17.
飞行员腰椎椎弓根峡部裂的医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飞行员腰椎椎弓根峡部裂的医学鉴定经验。方法对62名腰椎椎弓根峡部裂飞行员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中14名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进行了1~4年的随访。结果62例中:27例改装合格,21例原机种合格,10例暂不合格,4例停飞。其中10例暂不合格中,有6例因腰椎峡部裂或伴滑脱,并有长期腰腿痛症状暂不合格,4例因其他疾病而暂不合格。停飞4例中:有2例因腰椎峡部滑脱合并长期腰腿痛症状或伴有腰椎间盘突出停飞,2例因其他疾病而停飞。结论在飞行员腰椎椎弓根峡部裂的医学鉴定时应考虑身体状况、飞行任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MRI表现及影像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在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 5 3例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症的传统X线片、CT、MR扫描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 :传统X线平片表现为腰椎滑脱、峡部裂、局部骨质增生硬化 ;CT表现为峡部裂、局部骨质增生硬化、韧带肥厚、椎管狭窄及矢状径增大 (双管征 )、椎间盘变形 ;MRI表现为峡部骨髓信号连续性中断、局部骨质呈T1、T2 低信号、韧带肥厚、腰椎滑脱、椎间孔变形 (双叶征 )、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椎管扩张和狭窄。结论 :MR扫描对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水平骶椎的影像表现。方法12例临床怀疑水平骶椎患者(男2例,女10例;年龄23~25岁)均摄腰骶椎正侧位片,并在患者直立侧位片上,利用CR后处理功能测量第一骶椎上面与水平线所交的角。其中,3例又经CT检查。结果本组12例中,腰骶角在45~55°之间5例,腰骶角在56~65°之间6例,腰骶角在66°以上1例。腰骶正位片示骶骨投影变短,结构重叠,腰骶侧位片示腰骶部极度侧弯。CT片上有椎间盘突出2例,椎间盘膨出3例,以及椎骨狭窄2例。结论侧位片上腰骶部极度侧弯和腰骶角大于45°是水平骶椎的特征性X线表现。CT扫描可发现一些继发病变。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些作者诊断腰椎峡裂(又称峡部不连接、峡部疲劳性骨折或应力性骨折),都强调“腰椎斜位片看骨折线,侧位片看滑椎”,而对利用腰椎正侧位片诊断峡裂未予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