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病细菌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资料,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年来儿科住院部326例腹泻病患儿进行大便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并对细菌性肠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细菌病原学检查阳性68例,77株,阳性率20.86%。致泻性大肠杆菌23株,白色念珠菌13株,普通变形杆菌12株,奇异变形杆菌10株,枸橼酸杆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志贺氏痢疾杆菌2株。致病菌多为耐药菌株,但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本地区痢疾杆菌耐药情况及磷霉素加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耐药性细菌性痢疾的效果。方法:临床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的60例患儿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应用SS琼脂培养基,经37℃18~24h培养,多价血清和单价血清确定为痢疾杆菌。再用微生物分析仪对分离出的痢疾杆菌进行菌型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应用磷霉素静脉滴注加氧氟沙星保留灌肠对患儿进行治疗。结果:5年内共检出痢疾杆菌60株,全部为多重耐药菌株。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曝唑耐药率超过85%,对头孢噻肟钠耐药率也达到5.2%,未发现对磷霉素、氧氟沙星耐药菌株。所有患儿全部治愈。结论:本地区近年来痢疾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曝唑耐药率很高。而对磷霉素、氧氟沙星敏感性好,临床治疗效果好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组3年间观察386例住院急性腹泻病患儿四季均有发病,但呈两次发病高峰,一是6 ̄9月份二是10月至次年1月份。有病原学资料的135例中,第1个高峰以细菌性腹泻为主,其中痢疾杆菌感染为46.3%,高2个高峰以轮状病毒(HRV)感染为主。以6月龄以上至2岁以下小儿为发病的多发年龄,占同期腹泻患儿的71%,病原学与病情分析提示,有无脱水和发热不是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腹泻的可靠依据。发病季节有助于细菌性还  相似文献   

4.
88株痢疾杆菌的分型及药敏试验.经血清学鉴定结果:福氏痢疾杆菌占86.4%(76/88),宋内氏痢疾杆菌和鲍氏痢疾杆菌,分别占12、5%(11/88)和1.1%(1/88).药敏结果:痢疾杆菌对先锋霉素敏感率96.5%,丁胺卡那霉素86.3%,庆大霉素70.5%,氟哌酸63.6%.氨苄青霉素63.6%,而对其它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1997年中毒型痢疾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丹红  申芳娥 《北京医学》1999,21(3):157-159
为了解近年中毒型痢疾特点变化,对1997年1月 ̄12月住院的52例确诊为中毒型痢疾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痊愈51例(98.0%),放弃治疗1例;脑水肿型多见,有脑水肿表现者占94.3%;便培养阳性者全部为福氏2a痢疾杆菌;针对其发病机制是急性微循环障碍采用综合措施。并强调把握时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组3年间观察386例住院急性腹泻病患儿四季均有发病,但呈两次发病高峰,一是6~9月份;二是10月至次年1月份。有病原学资料的135例中,第1个高峰以细菌性腹泻为主,其中痢疾杆菌感染为46.3%;第2个高峰以轮状病毒(HRV)感染为主。以6月龄以上至2岁以下小儿为发病的多发年龄,占同期腹泻患儿的71%。病原学与病情分析提示,有无脱水和发热不是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腹泻的可靠依据;发病季节有助于细菌性还是非细菌性感染的判断。在6~9月份肉眼大便无脓血,不能作为排除细菌性痢疾的依据。细菌性腹泻检出病原菌痢疾杆菌占首位,其次为大肠杆菌、沙门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等,真菌性肠炎的发生率为0.75%;发现肠道滴虫1例。迁延性腹泻患儿大使细菌培养阳性8/17(39%)例,其中福氏痢疾杆菌6(33%)例,提示1岁以上患儿细菌感染为引起迁延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而1岁以下患儿则HRV感染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肠道门诊1996年8月~10月期间103例具有痢疾症候群的急性腹泻患者进行大便培养,从中分离出33株痢疾杆菌,经生化、血清学鉴定,并测定药敏、及β-内酰胺酶分析。菌型分布3个群,其中福氏、志贺氏菌占优势27/33,宋内氏、史密斯志贺氏菌各3株。药敏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具有很好的敏感率,无交叉耐药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7%。产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共有6株,占18.18%。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磷霉素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药敏效应。方法应用K—B法对临床分离出的24株多重耐药菌进行磷霉素和亚胺培南(泰能)、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体外药敏实验。结果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磷霉素、亚胺培南和舒谱深的敏感率分别为91.7%、95.8%、95.8%。结论磷霉素可以成为治疗临床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感染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福氏志贺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福氏志贺氏菌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住院患儿大便培养分离所得46例痢疾杆菌进行菌型分析和药敏试验,并观察平均住院日的变化。结果3年细菌培养检出痢疾杆菌46株,全部为福氏茵,血清型及亚型取代其它型及亚型;药敏试验结果提示痢疾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增加,对红霉素、氨苄西林、苯唑青霉素及复方新诺明等几乎完全耐药。急性细菌性痢疾平均住院日有延长趋势,治疗难度增大。结论福氏志贺氏菌是小儿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的血清型,临床治疗宜根据药敏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10.
便秘是指大便干硬,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有困难而言,常指习惯性便秘。笔者运用推拿手法结合药物敷脐治疗婴幼儿便秘4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6例便秘患儿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9岁;病程最短10d,最长3年。本组患儿均为排便间隔时间在3d以上,粪质干燥坚硬。30%患儿大便艰难(开塞露、肥皂灌肠方可大便),干燥如羊屎,90%患儿伴有厌食,25%患儿伴有肠痉挛等症(已排除肠道器质性、炎症性疾病)。2治疗方法2.1推拿手法以清热通便,健脾和胃消食为主。2.…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6~1999年间尝试应用太阳能治疗小儿腹泻病15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近几年收治的腹泻患儿。腹泻病的诊断依据及病程分类参照1992年10月《中国腹泻病诊断及治疗方案》[1]。本组 150例,男 90例,女60例。年龄:<6月40例,6月~1岁80例,1~3岁20例,3~6岁10例。病程:< 3天 85例, 3~ 7天 35例, 7~ 14天 20例,> 14天 10例。大便次数每日为10次左右,最多达22次,最少5次。大便性状:似蛋…  相似文献   

12.
依诺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依诺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的疗效,方法;收集性菌痢132例。并设对照组60例,结果:用药前大便培养生长痢疾杆菌119株,药敏提示108例对甲氧苄氨嘧啶,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耐药,用依诺沙星治疗治愈70例(94.6%),无效2例(2.7%)有效率97.3%,用药后多数症状消失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诺沙星可作为治疗急性细菌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48例细菌性痢疾病人大便中培养的福氏痢疾杆菌对7类13种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其耐药率为49.5%,耐药谱以耐3种为主,耐药是难治性痢疾病重要因素。为临床选择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48例细菌性痢疾人大便中培养的福氏痢疾杆菌7类13种抗生素经性分析,其耐药率为49.5%,耐药谱以耐3种为主,耐药是难治性痢疾病重要因素,为临床选择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女性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可疑患者472例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型别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结果 支原体培养阳性258例(54.7%),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168例(35.6%),明显高于人型支原体(MH)11例(2.3%)和UU+MH阳性79例(16.7%)。258例支原体阳性患者10种药物的敏感率为59.7%,其中敏感率最高的是交沙霉素,达91.1%,敏感率最低是乙酰螺  相似文献   

16.
194株痢疾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985年以来检出的194株痢疾杆菌的药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年来,痢疾杆菌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耐耐药率一直在50%以上,平均为80.9%和74.2%,该两药已不能作为治疗细菌性痢疾的常规药物。痢疾杆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氟哌酸的耐药率分别为22.2%,12.1%,23.7%,16.9%,12.2%,且无明显逐年升高趋势,可供本地区选择治疗细菌性痢疾药物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580例痢疾杆菌菌群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80例痢疾杆菌菌群与药敏分析卢朝升张桂莲1994年10月至1996年10月温州地区小儿急性腹泻的发病数有明显增加,呈流行状态。我院儿传门诊及住院1824例患儿中共检出细菌性痢疾580例,占31.8%,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580例...  相似文献   

18.
403例住院患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3例住院患儿死亡分析陆煜娟,孙玉华(附属弋矶山医院防保科)(病案室)我院儿科1987年1月至1993年10月共收治患儿12068名,男性8910名,女性3158名,男女之比为2.82:1,死亡403例,住院死亡率3.34%,现分析如下。1资料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2001~2004年腹泻患者有关肠道致病菌组成及药敏状况,为腹泻病的研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大便培养,筛出致病菌后经生化反应管鉴定,药敏反应板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病原菌以志贺氏菌属为主占62.6%,其次是弧菌属占24.71%,而单胞菌属、沙门菌属及大肠杆菌分别占6.13%、4.79%、1.70%。宋内志贺菌和弧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而福氏志贺菌及沙门菌属多重耐药较多。结论腹泻病感染以男性为主,中青年发病多,夏季为发病高峰,感染菌种较多且药敏试验有菌种差别。  相似文献   

20.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①病例组3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28例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病人,11例来自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患儿。男29例,女 10例。年龄 2~13岁,平均年龄 71/2岁,其中0~3岁10例(占25.6%),4~6岁9例(占23.1%),7~9岁 10例(占 25. 6%),10~12岁 10例(占25.6%)。诊断标准:根据1998年山东荣成血液病会议诊断标准诊断。FAB分型:39 例初治或复发的小儿急性白血病中,急淋32例(占82.1%),其中L117例、L214例、L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