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胆二者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对18500例腹部超声检查资料分析,统计肝、胆疾病共存的发生率。结果脂肪肝合并胆囊异常发病率为45.22%;急性黄疸型肝炎合并胆囊异常发病率为89.39%;肝硬化并腹水合并胆囊异常发病率为98.94%;原发性肝癌合并胆囊异常发病率为87.88%。结论肝胆疾病有着共同相关的发病因素,二者是共同存在、合并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国人胰胆系罕见、少见疾病与其他胰胆疾病的关系,提高胰胆系疾病的检出率。方法:分析1984年5月-2001年1月间成功行逆行胰胆管造影1061例,其中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胰胆管合流异常、乳头旁憩室等胰胆系罕少疾病160例。结果:胰胆系罕少疾病占15%(160/1061), 单病种的检出占0.09%-6.22%。胰胆系罕少疾病中约60%合并其他胰胆疾病。结论:胰胆系罕少疾病同时合并其他胰胆疾病的发病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151例肝硬化患者的胆系B型超声检查,结果发现胆结石45例,其胆石的B超检出率为29.8%,高于自然人群胆石发病率的8.2%。胆石症与肝硬化互为影响,肝功能异常、门脉高压、脾亢、以及继发感染是胆石生成的重要条件。而胆石、胆绞痛、及反复胆系感染常引起胆汁引流不畅,淤胆和感染,又加重肝损害,促进了肝硬化病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与无肝病胆囊结石发病率的比较郜荣世,祁文慧,斯琴(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院)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而且容易合并胆系疾病。本文经回顾性调查,发现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病发率明显高于无肝病者。现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调查了近一年来我院超声诊断室的6872例病...  相似文献   

5.
潘文君  孙绍武 《甘肃医药》1995,14(4):190-191
本文对5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合并与非合并胆系感染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就B超及肝功检查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急黄肝合并胆囊炎者比较高达78.0%,急性乙肝几乎全部合并胆囊炎。合并胆系感染者症状重。BIL、ALT及TTT的复常时间明显延长。急黄肝时门脉系统压力增高,症状缓解后门脉压力随之下降,机理与肝硬化者有异,合并胆系感染者门脉压力复常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胆心综合征手术前临床及心电图变化。方法1500例胆道疾病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对比观察胆心综合征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与心电图变化。结果胆道疾病患者合并胆心综合征的发病率为20%,术后治愈率为99%。结论胆心综合征患者经胆囊切除术后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7.
胆系统病可致心脏损害已为同道所共识,为探索胆系疾病对心脏的危害因素,对136例中青年(年龄≤50岁)胆系疾病患者心电图改变及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48.5%(66/136)的患者心电图发生异常改变,且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62.1%)及各种心律失常(50.0%)。同时胆绞痛,阻塞性黄疸、血WBC(或N)增高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分别为78.3%、93.8%、82.5%),为胆系疾病心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称为肝源性溃疡,其发病率为非肝硬化患者2.5倍,在肝硬化者临床组中其发病率为18.6%.  相似文献   

9.
吕晓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5):1908-1909,1914
目的研究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该科收治的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349例,分析其年龄、性别与发病的关系,研究不同性别及老年、非老年患者常见并发症、合并症的差异。结果349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男性高发年龄为40~60岁,占男性患者的70.5%,女性高发年龄为50~70岁,占女性患者的71.6%;50岁以上女性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80.3%:60.8%,P〈0.01);并发原发性肝癌与合并酒精性肝病者男性多于女性(分别为12.6%、4.2%,P〈0.05);老年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构成比女性高于男性(分别为24.0%、14.2%,P〈0.05);合并酒精性肝病者老年低于非老年患者(分别为4.2%、12.3%,P〈0.05);合并心脑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老年明显多于非老年(分别为13.5%、1.2%,P〈0.001;18.8%、7.9%,P〈0.01;18.8%、5.1%,P〈0.001)。结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高发年龄、原发性肝细胞癌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老年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重叠感染的发病率与非老年相比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0.
老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方法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确诊的60岁以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102例,对所有病例行B超及/或CT扫描并做实验室检查以确定其所患胆胰疾病,分析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结果 全组并发胆系结石75例,占73.53%。各种胰腺炎共2l例占20.6%。34例胆囊切除患者中29例继发胆总管结石,占85.29%。结论 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有关,特别与胆系结石及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总管结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30份血液标本进行ANA检测,其中乙型肝炎组219例、乙肝后肝硬化组60例、乙肝后原发性肝癌21例及对照组130例。结果:对照组ANA阳性3例(2.30%)、乙型肝炎组ANA阳性24例(10.95%)、肝硬化组ANA阳性13例(21.67%)、原发性肝癌组ANA阳性6例(28.57%),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与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酶标板吸光度(A)值较对照组及乙型肝炎组高。结论:ANA的检测对乙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发展和转归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析374例肝硬变患者胆石症的 发生与民族、性别、年龄、肝硬变病因、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以及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与 386例非肝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变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50岁以上组高于 40岁以 下组,肝功能B级和C级组高于肝功能A级组;肝硬变胆石症组血清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高于非胆石症 组,而血清白蛋白低于非胆石症组[结论]肝硬变患者常并发胆石症,并与年龄、肝功能障碍程度以及肝 功能损害造成的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血清白蛋白代谢障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CA199及CA125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99及CA125水平检测结果(肝硬化无腹水组56例,肝硬化伴腹水组40例),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CA199及CA125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无腹水纽及肝硬化伴腹水组血清CA199及CA125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伴腹水组血清CA199及CA125明显高于肝硬化无腹水组(P〈0.05);肝硬化伴腹水组部分患者经治疗腹水消失,消失后血清CA199及CA125明显低于腹水消失前(P〈0.05)。结论:血清CA199及CA125水平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有一定临床意义,可作为腹水消长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酚妥拉明、川芎嗪、大黄治疗肝硬化并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 62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2例 ,在护肝、利尿、白蛋白、抗感染等基础治疗上 ,加用酚妥拉明、川芎嗪、大黄口服。对照组 30例 ,仅采用基础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4 .33 % (P <0 .0 5)。结论 在基础治疗上 ,加用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3年10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872例,比较大肠癌并肝硬化患者和大肠癌非肝硬化患者两组肝转移的发生率.结果大肠癌并肝硬化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7.1%(7/98),大肠癌非肝硬化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24.3%(188/774),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可减少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A125,CA19-9表达水平,探讨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4例,肝活检病理诊断显示53例合并早期肝硬化,41例无肝硬化改变.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清CA125,CA19-9水平.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清CA125与CA19-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伴有肝硬化病理改变组显著高于无肝硬化病理改变组.伴有肝硬化病理改变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CA125与CA19-9阳性率分别为49.1%,35.6%,显著高于无肝硬化病理改变组及正常对照组.伴有肝硬化病变组血清CA125与CA19-9水平有任一项增高阳性率为67.7%,显著高于单纯血清CA125和CA19-9的阳性率.结论血清CA125,A19-9检测有助于慢性乙肝患者早期肝硬化发现,血清CA125,A19-9联合检测较单纯CA125和CA19-9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70岁以上)胆道疾病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疾病140例的经验,择期手术104例(74.3%),急诊手术36例(25.7%)。结果治愈133例(95%),未愈出院5例(3.6%),死亡2例(1.4%),术后出现并发症35例(25%)。结论高龄不是胆道手术的禁忌证,择期手术应全面细致的体检,积极治疗合并病,选择好合适的手术时机。急诊手术采用简单实用有效的术式为原则,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打击。术后全面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泽军  赵安成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13-4014
目的:探讨应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诊断肝硬化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本室建立的尿GPDA测定方法,检测87例肝硬化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组,并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ycosaminidase,NAG)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尿GPDA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组。87例肝硬化患者尿GPDA阳性检出率为43.2%,与尿NAG一致,尿GPDA与NA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尿GPDA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早期肾小管损伤,是一项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胃黏膜病变的特点。方法521例研究对象共分为3组:A组191例,为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B组175例,为慢性肝炎基础上的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C组155例,为对照组,既往无慢性肝病史的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患者。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3 d内行胃镜检查,观察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及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的检出情况。结果A组患者有131例(68.6%)检出PHG,81例(42.4%)检出AGML,B组患者PHG和AGML检出例数分别为119例(68.0%)和79例(45.1%),C组PHG和AGML的检出例数分别为11例(7.0%)和21例(13.5%);A组与B组患者其PHG及AGML检出例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A组或是B组其PHG及AGML检出例数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易合并PHG及AGML,上述2种胃黏膜病变的胃镜检出率远高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PHG及AGML可能与慢性肝病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肝癌和肝硬化患者各30例血清中唾液酸蛋白进行测定,以5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探讨唾液酸蛋白在肝癌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结果:肝癌组唾液酸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和肝硬化组;其阳性率在肝癌与肝硬化或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我们认为:血清唾液酸蛋白含量对肝癌的诊断是一项颇有意义的参考指标,尤其对肝癌与肝硬化的鉴别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