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宋苏颂主编的《本草图经》引用孙思邈文献原文18则,涉及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月令》,均为北宋本或更早的版本,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和辑佚价值。《本草图经》所引《备急千金要方》与今传本《备急千金要方》及古本《孙真人千金方》互有异文,这些异文有些是苏颂等人化裁所致,有些则是因为所据版本不同所致,据前者可校正、补...  相似文献   

2.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千金翼方》系其为补充《备急千金要方》而作,全书30卷。《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列"妇人方"三卷,《千金翼方》将"妇人"内容增至四卷,且两书皆将"妇人"卷置于众病之首,足见孙思邈对妇科的重视。本文对两书"妇人"卷的篇目和内容进行了比较,两书相同篇目13个,《千金翼方》新增篇目12个,两书相同篇目与新增篇目内容又有同有异;《千金翼方》重复《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228首,新增方119首;另外篇目分类亦有调整,如"产后心闷"篇中4首方皆选自《千金要方》"产难"篇。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也是著名的针灸学家。他的两部医家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下统称《千金方》),反映了他的针灸学术思想,为后世针刺手法的临床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浅议孙思邈妇科学术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医家孙思邈(公元581—682年),今陕西省耀县人。毕生治学严谨,博学多才,著《千金要方》三十卷与《千金翼方》三十卷。孙氏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书名贯以“千金”。该书首列《妇人病》三卷,集数十载经验,对妇人病的论治颇样,值得后世研习。  相似文献   

5.
孙思邈对中医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孙思邈对中医皮肤病学的贡献进行了专题研究,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皮肤病学的整理分析看,孙氏补充了前人在病名、病因方面的不足;积累了唐以前历代医家治疗皮肤病的有效方荆,根据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和实际需要,重视局部外治,并创制了新的剂型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千金要方》异文对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金要方》一书的古传本《孙真人千金方》与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差异校大,通过两种不同版本的对校研究,能够探寻出《千金要方》真实的面貌,为《千金要方》的系统研究创造条件。同时也证明宋人在校订《千金要方》时对其医学资料确有过大幅度的改动,特别是增补了大量的医学内容,使今通行本《备急千金要方》与孙思邈原作已有显著不同。而《孙真人千金方》则保留了孙思貌著作的原貌,对《千金要方》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有许多关于食疗的学术思想。《千金要方》第26卷还立专篇《食治》讨论食疗,而更多的则散见于《千金》二书的各卷中。这些食疗思想,集唐代以前食疗学说之大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为我国传统养生体系的滥觞。唐代孙思邈所撰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集前代医学之大成的综合性医学著作,是我国传统医学养生理论的一个高峰。文章试从对二者的养生理论进行比较,以发其异同,进而探讨中医养生理论在此阶段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医学或隋唐科技文化,孙思邈和他的《千金方》是不可跨越的.在医学史上,孙思邈和张仲景、李时珍并列为“三大医圣”;在药学史上,他还和扁鹊、桐君并尊为“三大药王”;在道教中,他又与葛洪、陶弘景荣列为三大道医.在先医庙、药王庙和道观中各享祭奉.孙思邈的一生,德高寿颐,资质雍容,博识多闻,精通医药,充满传奇,在他的诸多著作中,《备急千金要方》(下文简称《要方》)和《千金翼方》(下文简称《翼方》)最堪彪炳,被后世合称为《千金方》.  相似文献   

10.
<正>孙思邈,世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因幼患风冷痼疾而立志成医,其一生博采群经,熟读精研,撰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1])。其中《备急千金要方》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名之为"千金"~([2])。孙思邈十分重视妇孺,该书首列妇孺科,打破了以往男尊女卑、忽视小儿的封建思想的束缚。除了卷五专篇论述儿科学的内容,卷十五小儿痢第十、卷三十小儿病第九,都是对儿科学的论述,从小儿孕育到生理病理,从临床诸疾到辨证论治,从内服外治到针灸药摩,论述范围极为广泛,详尽独到,本文将其儿科学  相似文献   

11.
宋校《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通过注文的形式对书中方名、药味组成、药味数量、药物剂量、煎服方法、剂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标注,为后世学者所称道。虽然宋人在校勘两书时参考大量文献,工作态度也十分严谨,但由于校勘本身的难度及校勘方法不够完善,使得注文中存在许多错误,在展示宋校《千金方》全貌的同时,也显示出传世医籍在成书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注文可作为对宋校《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深入研究的切入点,由此进一步理清其版本源流、基本构成、引用文献及引用方式等基本问题;注文本身具有突显学术问题、提示科研方向的指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代君臣多留心方书,为一时之风尚,郭思亦为热心于普及医药知识的官吏之一。他有感于《千金要方》篇卷浩大,一州一县,也未有几家能拥有此书,即便是有,也难以日日示人,贫苦之人无法看到。为普及与传播《千金要方》的内容,郭思作《千金宝要》,并刻于巨石之上,其撰集特色为:临床各科均有涉及,但重点撰集了《备急千金要方》中各科的急症,重视妇人、小儿的健康护理,用药简、便、廉,目的是使老百姓遇急病、常见病,仓卒之下,翻检此书,便于施行。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传统医学一直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和饮食的作用。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的理论,从人的生命周期整体出发,确立了"春夏取冷太过"的病因观,提倡通过"温食"以养生防病,反映了其顾护脾胃的整体养生观,是李东垣脾胃论的先驱,对中医脾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医学一直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和饮食的作用。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的理论,从人的生命周期整体出发,确立了"春夏取冷太过"的病因观,提倡通过"温食"以养生防病,反映了其顾护脾胃的整体养生观,是李东垣脾胃论的先驱,对中医脾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讨论从知识层面研究《千金方》学术内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借助知识解析的理念与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现《千金方》中蕴涵的知识,反映当时中医学术在知识层面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篇次篇题异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校本为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注本《备急千金要方》,新雕本指20世纪90年代从日本回传中国的《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存20卷)。该本在较大程度上保存了原著原貌。宋校本与新雕本在篇章结构及文字内容上多有出入。将两种传本相应的篇次篇题详加对照,在查明宋人改动《千金方》篇次结构的基础上,探求其修改《千金要方》的中医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孙思邈倡导的"精诚合一"医德观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及现实意义。所谓"精诚合一"既医术精湛又品德高尚,两者缺一不可。孙思邈的医德观不仅在古代医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实中也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对现实社会中优秀医生的风范进行了褒奖,对违背医德者的各种行径进行了批判,指出继承和发扬孙思邈"精诚合一"医德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孙思邈,自号孙真人,唐初著名医学家,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著《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二书。孙氏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其学术思想是多方面的,如重视医德与医术相结合,将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重视对药学和方剂学的研究,被后世誉为药王;研究伤寒的观点和方法对后世启发颇多;提倡食治与养性、养老等。此外,孙思邈在针灸学研究方面亦十分突出,他保存了唐以前重要的针灸文献史料,并首绘彩色《明堂经图》;明确指寸取穴法,勘定穴位,发展经穴理论;完善针灸治疗大法,重视针灸预防与治疗作用;临证重视诊脉刺灸,治疗疾病针、灸、药并重,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今以《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二书中的针灸内容为据,探讨孙思邈在针灸学方面的主要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20.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是研读《金匮要略》的重要参考著作之一。其学术成就是精释《金匮》,为后学开方便之门;殚思极虑,深揭仲景原著奥旨;旁参博引,择要而从诸家精论;师古不泥,敢于质疑正误补阙;探赜索隐,方义分析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