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训传  高长达 《中药材》1995,18(7):327-329
对危害麦冬的地下害虫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调查,较系统地研究了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并筛选出了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农药:菊乐合酯,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危害川麦冬的蛴螬种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波  刘先齐 《中药材》1997,20(5):222-223
对川麦冬受害田蛴螬幼虫的田间调查和室内外饲养观察,发现危害川麦冬的蛴螬有5个种,其中两个优势种群:苹绿异丽金龟一年一代,灰胸突鳃金龟两年一代,在田间年年有危害,隔年危害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3.
陈树仁  程新霞 《中药材》1997,20(9):433-436
白芍田蛴螬是以华北大黑鳃金龟为主的混合种群,主要活动于20cm以上的土层,危害则集中于10cm以上表土层。7月是防治低龄幼虫关键时期,危害程度受白芍品种、土壤类型、生长年限等影响。  相似文献   

4.
川麦冬蛴螬优势种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川麦冬蛴螬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实验观察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结果:危害川麦冬的蛴螬主要是灰胸突鳃金龟Hoplosternusincanus、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u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前者两年发生一代,世代重叠,以二、三龄幼虫越冬;后二者每年发生一代,均以三龄幼虫越冬。麦冬受蛴螬的危害程度与麦冬连作年限、间套作模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结论:蛴螬的防治应结合栽培措施以农业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5.
芍药的化学与药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芍药为毛茛科植物,药用其根。习惯分赤、白芍两种。白芍药系植物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产于浙江、安徽、四川,多为栽培品。根部挖出后,去头尾及支根,洗净,刮去外皮,煮透,修整后晒干;或用硫黄熏之使白。赤芍药系植物 Pa-eonia lactiflora Pall.(芍药);P.veitc-hii Lynch.(川赤芍);P.obovata Maxim.  相似文献   

6.
白芍田害虫防治的关键是控制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危害。本文就田间防治成虫、白芍栽植前及生长期防治幼虫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时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该虫综合防治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药材的生长年限与其质量息息相关,近年来兴起的"草本植物生长轮"被用于判别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生长年限。该研究结合常规石蜡切片和徒手切片方法,对芍药Paeonia lactiflora、草芍药P.obovata、川赤芍P.veitchii、美丽芍药P.mairei、窄叶芍药P.anomala、新疆芍药P.sinjiangensis和块根芍药P.anomala var.intermedia 7种植物的根和就地引种栽培芍药的主根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芍药组7种植物的根在显微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可用于不同种之间的鉴别;芍药组7种植物根的次生木质部中,口径较大的导管和周围的小导管或木纤维聚集呈团块状分布,切向断续排列成与形成层平行的环,均形成清晰的生长轮;吉林四平就地引种栽培的一至四年生的芍药主根中均有生长轮,且与其生长年限一致。该研究报道了芍药组7种植物的生长轮现象,由于野生芍药组植物根中生长轮特点与栽培的芍药类似,因此可为其生长年限提供判别依据,也可为赤芍类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徐菲拉  石森林  何军民 《中草药》2007,38(8):1197-1198
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具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功效,其临床常用饮片有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3种[1]。白芍的主要成分为芍药苷,因此芍药苷是评价白芍质量的基本指标。本实验以芍药苷为指标,考察炮制时间对酒白芍质量的影响,这对改进白芍炮制方法,提高饮片质量提供实验依据。1材料与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100、检测器UVD,美国Agilent公司;PL5124型纯水机,美国PALL公司;CQ250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超声波仪器厂;AB—204—N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芍药苷对照品,批号0736-200117(中国…  相似文献   

9.
当归芍药散对老龄大鼠胆碱能神经功能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芍药散是对阿耳茨海默性痴呆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为了阐明其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日本的Hiramatsu M等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了当归芍药散对大鼠的脑皮质、海马、纹状体、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的胆碱能神经的作用。结果显示,老龄大鼠脑内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AT)活性在皮质和纹状体中减少。乙酰胆碱酯酶在海马、中脑、脑桥—延髓部位减少,在  相似文献   

10.
当归芍药散防治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饲养法建立家兔高脂血症模型,观察当归芍药散对高脂家兔的血清脂质、肝脏脂质的影响。【结果】当归芍药散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家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100(ApoB100)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降低肝组织TC、TG,抑制脂质在肝脏的沉积。【结论】当归芍药散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上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栽培和野生芍药中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酸、丹皮酚7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研究赤芍与白芍的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及其形成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栽培和野生芍药为材料,分别采用直接干燥、水煮后干燥、去皮后水煮干燥、水煮后去皮干燥4种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同时测定各类材料7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结果:野生芍药的芍药苷和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栽培芍药,而栽培芍药的芍药内酯苷含量高于野生芍药,二者在上述3种成分含量的相对差异受加工方法影响较小。采用水煮后干燥、去皮水煮后干燥、水煮去皮后干燥处理会导致栽培和野生芍药的苯甲酸和丹皮酚含量降低为痕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处理下的栽培和野生芍药截然聚为两大组。结论:赤芍和白芍的药效成分含量差异主要来源于其本身的差异,受加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正> 东阳盤安两县芍药栽培法要点:栽培芍药,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药头”育苗,育苗时间为三年,第二个阶段是分株定植,种植时期为二年或三年,兹分别说明如下:育苗阶段选取药头:在七月初旬,当芍药收获后,即在芍药的茎基和根的接界处切断,(如图一所示)根部留作药用;茎基堆集在一间阴暗房间的角落地上,上面埋以细砂,时常洒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维药克孜力乔古鲁克药材(Paeoniae radix hybridae,PRH)的品种进行精准鉴别,同时将其原植物块根芍药Paeonia hybrida Pall.与窄叶芍药P.anomala L.和新疆芍药P.sinjiangensis K.Y.Pan进行区分,为保证药材来源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块根芍药的DNA,基于内部转录间隔区的核糖体DNA序列(ITS)进行PCR引物扩增并测序,并从Gen Bank数据库下载块根芍药和其原变种窄叶芍药和近缘种新疆芍药的ITS序列,采用DNAMAN、Editseq、Me GA5等软件,计算块根芍药种间、种内的Kimura 2-parameter(K 2-P)遗传距离,寻找块根芍药的特异位点,并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结果块根芍药G+C含量范围为55.82%~56.45%,与另外两个种G+C含量未重叠;所有样本ITS序列的K 2-P遗传距离范围为0~0.026,其中种间遗传距离分布为0.014~0.026,大于块根芍药种内遗传距离0.000~0.012;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块根芍药与另外2个种有6个特异位点;N-J系统聚类树也将19个样品聚为两个大支系,所有块根芍药聚为一支,有84%支持率,其中中国地区分布的块根芍药聚为一小支,俄罗斯地区分布的块根芍药亲缘关系较远。结论经过遗传距离、系统聚类、特异位点分析等系统研究发现ITS序列能区分块根芍药与其原变种窄叶芍药和近缘种新疆芍药,可以应用于维药PRH的精准鉴别,并且在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分方面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一测多评法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和3种单萜芍药苷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和3种单萜芍药苷类成分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UltimateTM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以丹皮酚为内标物,建立其与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校正因子计算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成分的含量,同时利用外标法计算4种成分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间的差异,验证一测多评的准确性、科学性。结果:12批牡丹皮药材中3种单萜芍药苷类成分的含量可以用一测多评的方法进行测定,其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以丹皮酚、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建立的一测多评测定含量的方法对牡丹皮药材的质量评价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栽培芍药的传统加工方法对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对4年生栽培芍药的直接干燥品及水煮去皮后干燥品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过水煮去皮的加工方法对栽培芍药进行加工后干燥,其各个有效成分含量较直接干燥品都有一定变化,但各主要有效成分的变化趋势表现得并不一致。测得水煮去皮干燥品较直接干燥品中的没食子酸、儿茶素和芍药苷含量增加,而芍药内酯苷、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酸含量降低;其中没食子酸和苯甲酸两种成分的含量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水煮去皮干燥对栽培芍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进行水煮去皮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栽培芍药的质量,可为芍药的加工炮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芍药根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近红外光谱法(NIR)测定芍药根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的方法,快速评价其质量。方法从四川、安徽、浙江采集了65份芍药根样品,晒干。先用UPLC测定样品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并测定其近红外光谱。选择53份为校正集样品,12份为验证集样品;以UPLC测定的含量为参考值,运用偏最小二乘法,通过优化波段、光谱预处理方法和主因子数等参数,建立校正集样品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与NIR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根据未知样品(验证集)的NIR预测这2种药效成分的含量。结果 53份校正集样品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NIR预测值与UPLC测定值之间的标准偏差分别为1.437 2%和0.784 3%,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 2和0.994 4。12份验证集样品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NIR预测值与UPLC测定值之间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714 5%和0.632 4%,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 0和0.994 6。四川、安徽、浙江样品中这2种成分之和分别为5.49%、5.33%、4.81%。结论 NIR可快速同时测定芍药根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评价其质量。以这2种药效成分之和为指标,四川、安徽、浙江栽培的芍药根的质量相近,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四物汤及其提取物对辐射致血虚证小鼠造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其提取物治疗辐射致血虚证小鼠的作用机制和有效物质基础。【方法】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制成血虚证模型,观察四物汤对其外周血和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影响,基因芯片检测有效单体芍药苷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四物汤、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提取物对血虚证小鼠外周的白细胞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四物汤和芍药苷增强血虚证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芍药苷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泌造血因子(G—CSF,GM—CSF,PDGF—α)等,抑制造血抑制因子(M—CIP)的分泌。【结论】四物汤补血的物质基础可能是芍药苷,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CSF,GM—CSF,PDGF-α等造血因子可能是四物汤补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紫穗槐叶杀虫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艳萍  卢翠英  白根举 《中草药》2005,36(10):1468-1469
紫穗槐Am orpha f ruticosa(L.)属豆科紫穗槐属植物中的一种多年生落叶丛生小灌木。原产北美州,大约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上海。因其种植容易、抗旱力强、生长迅速旺盛,并且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所以现已在我国北方特别是沙漠地区广泛种植。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如果在一些植物的周围种有紫穗槐,则这些植物很少被兔子、田鼠危害,同时对沙漠害虫-大皱鳃金龟甲F renatod esg rand is有很强的毒杀作用。所以若将紫穗槐和其他植物间种,可形成紫穗槐对其他植物的保护林带。它的根、干、皮、叶及果实中均含对某些昆虫有毒杀作用的化学…  相似文献   

19.
芍药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范丙友  李芳  张文婷  史国安 《中草药》2013,44(15):2136-2142
目的 克隆芍药肌动蛋白(Actin)基因并应用RT-PCR技术分析Actin基因在芍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根据近缘物种Actin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PCR扩增引物,以“桃花飞雪”芍药根部总RNA反转录而成的cDNA为模板,采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芍药Actin cDNA全长并克隆至pMD 18-T载体上,阳性克隆经菌落PCR、质粒PCR及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基于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PCR引物,应用RT-PCR技术分析Actin基因在芍药根、茎、花、叶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芍药Actin基因全长l 134 bp序列,共编码377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JX310002;序列分析表明芍药Actin蛋白中存在3种肌动蛋白特征信号序列,与其他植物肌动蛋白氨基酸同源性达99%;基于同源模建预测的3D结构中含有4个结构域;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芍药肌动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7×104,等电点(pI)为5.31,是一个定位于胞液、不含跨膜域、不含信号肽分子的亲水性、稳定蛋白;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表明Actin基因在芍药根、茎、叶、花组织中的表达量保持恒定.结论 首次从芍药中克隆了Actin基因,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Actin基因适合作为芍药功能基因表达分析的内标基因,为有效利用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当归芍药散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寻找、筛选、预测当归芍药散中5味中药的化学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与RSA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对当归芍药散药物靶点、RSA疾病靶点取交集、绘制韦恩图,从而预测当归芍药散-RSA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当归芍药散—成分—RSA—靶点"网络;分别借助String平台、R软件对RSA药物-疾病潜在作用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GO生物过程、分析KEGG通路。结果:当归芍药散主要通过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泽泻醇、儿茶素、川芎内酯A等30个活性成分作用于IL6、AKT1、JUN、TNF、PTGS2等84个与疾病相关的靶点。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脂多糖反应等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调节MAPK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以达到平衡机体TNF、IL等炎性因子含量,避免了过度自身免疫的发生,从而改善妊娠结局。结论:本研究反应了当归芍药散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当归芍药散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