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燕婷  韩柏  王彦芳 《安徽医药》2023,27(10):1975-1980
目的探究住院抑郁症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纳入 2021年 9月至 2022年 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首发中重度青少年抑郁症病人 120例,分为无自伤自杀行为组( n=29),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组(n=65),自杀未遂(suicide attempt,SA)组( n=26)。使用自制调查表收集一般资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24评估病人的情绪状态;使用自尊量表( SES)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儿童期虐待问卷( CTQ)、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网络成瘾测试( IAT)评估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结果无自伤自杀行为组、 NSSI组、 SA组抑郁、焦虑的得分逐渐增高, SA组 HAMD与 HAMA得分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 27.6±4.54)分比( 22.83±4.80)分;(20.3±4.14)分比( 17.21±4.60)分,均 P<0.05]; NSSI组和 SA组 CTQ总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神经质、精神质、 ASLEC总分、人际关系、受惩罚、 IAT得分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 NSSI组及 SA组内外向及 SES得分显著低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 37.33±3.10)分比( 35.98±2.34)分比( 39.70±3.37)分; 22.00(18.50,24.00)分比 17.50(15.00,22.00)分比 26.00(23.00,29.50)分,均 P<0.001)]; SA组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其他、 IAT得分高于 NSSI组[( 9.00(8.00,10.25)分比 8.00(7.00,9.00)分; 14.50(13.00,17.00)分比 13.00(12.00,14.00)分; 8.00(7.00,10.00)分比 6.00(6.00,8.00)分; 55.00(54.00,56.00)分比 53.00(51.00,54.00)分,均 P<0.001)]; NSSI组学习压力得分高于无自伤自杀行为组[(11.68±5.29)分比( 8.72±5.33)分, P<0.05],以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质、 IAT为 NSSI的危险因素, SES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青少年抑郁症病人 NSSI行为的患病率较高,精神质、网络成瘾是自伤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自尊的程度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徐莉  王蕾  李雁飞 《安徽医药》2022,26(9):1747-1751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病人味嗅觉改变与应对方式、反刍性思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72例老年食管癌病人,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及评估味嗅觉改变。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味嗅觉调查表(TSS)评分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的相关性。结果39例(54.17%)病人出现味嗅觉改变,以轻度改变为主。TSS无改变及轻、中、重度改变病人的TSS评分的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病人SCSQ中积极应对得分(16.92±3.09)分,高于消极应对得分的(13.04±2.17)分(P<0.05)。ERRI评估结果侵入性反刍沉思得分为(15.30±4.96)分,目的性反刍沉思得分为(16.25±4.5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SS评分、消极应对与侵入性反刍沉思呈显著正相关,与目的性反刍沉思呈显著负相关(P<0.05);积极应对得分与侵入性反刍沉思呈显著负相关,与目的性反刍沉思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病人味嗅觉改变的发生易使病人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而应对方式与反刍性沉思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积极应对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黄滨  韦海楼  何剑华 《安徽医药》2019,23(3):580-583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AD)照顾者应对方式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AD病人的主要照顾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名,对照组主要照顾者仅提供门诊或电话咨询,每月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入组时、居家6个月后采用Zung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调查主要照顾者情绪状态,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SCSQ)评价照顾者应对方式。 结果 观察组干预 6个月后SAS、SDS评分为(35.35±2.00)、(37.57±0.70)分,明显低于入组时的(51.24±2.73)、(47.43±1.16)分,且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的(51.68±1.98)、(47.12±1.4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积极应对因子得分为(26.36±1.11)分,明显高于入组时的(20.44±0.83)分,且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的(20.87±0.89)分,消积应对因子得分(9.48±0.59)分,低于入组时的(15.34±0.73)分,且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的(15.67±0.50)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AD照顾者情绪状态,促进应对方式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使病人在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中有质量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童年创伤及家庭环境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儿童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60例为病例组,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郑州市某中学60名健康儿童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2组受试者进行评估,分析儿童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童年创伤及家庭环境特征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因子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及道德宗教观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病例组的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童年创伤中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因子得分均与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因子得分均与矛盾性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娱乐性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情感虐待因子得分与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因子得分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部肿瘤科2017年3—10月接受放化疗的永久性肠造口病人96例,按病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8周正念减压疗法。在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完成后3个月,使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进行评定。结果 8周正念减压干预后,治疗组病人SIS 总分得分为(53.20±6.47)分,HADS-A得分为(6.71±3.40)分,HADS-D得分为(6.51±3.05)分,Stoma-QOL得分为(49.16±6.97)分;干预完成后3个月,治疗组病人SIS 总分得分为(48.20±5.69)分,HADS-A得分为(6.13±3.45)分,HADS-D得分为(5.58±3.26)分,Stoma-QOL得分为(50.75±6.82)分;两组病人病耻感总分组间比较、时间比较、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病人的焦虑得分的组间比较、时间比较、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9,P<0.001);两组病人的抑郁得分的组间比较、时间比较、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5,P=0.004);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比较、时间比较、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P<0.001)。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缓解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谭金华 《安徽医药》2019,23(8):1536-1538
目的 调查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水平以及应对方式,从而进一步探讨病耻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提供护理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患有精神分裂症且处于康复期的病人共80例,对其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病耻感评估量表进行病耻感评分,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应对方式的评分,并将病耻感量表得分与应对方式量表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耻感评估量表评分的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的总分(29.58±8.54)分,总分及3个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均存在一定水平的病耻感,应对方式越积极,病耻感越弱,临床中护理人员应正确引导病人以积极地方式去应对。  相似文献   

7.
彭姗 《安徽医药》2020,24(2):300-303
目的探讨团队培训模式对急诊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急诊护士 60名,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月未实施团队培训模式急诊护士 30名作为训前组,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2月实施团队培训模式后的急诊护士 30名作为训后组,培训时间为 2个月,比较两组职业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知识、应对方式、职业暴露。结果训后组职业安全防护掌握率明显高于训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训后组紧急处理知识掌握率 98.33%明显高于训前组 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训后组消极应对( 6.98±0.78)分、总压力得分( 10.12±1.63)分明显低于训前组( 10.62±1.52)分、(13.59±1.22)分,训后组积极应对得分( 26.32±2.54)分明显高于训前组( 20.62±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后组职业暴露频率 3.33%明显低于训前组 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团队培训模式可有效改善急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知识、应对方式,有利于减少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开展利伯曼康复训练程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态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符合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由病区护士和利伯曼康复训练师进行系统的利伯曼训练12周.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采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和用药态度量表(DIA)在入组前、第4周、第12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NOSIE的社会兴趣因子得分分别为(23.85±9.77)、(15.48±8.85) (P<0.01),迟缓因子得分分别为(1.22±2.48)、(3.43±3.28)(P<0.05),总积极因子得分分别为(88.00±18.14)、(75.19±16.35) (P<0.05);SQLS仅有精力/动机因子[得分分别为(24.00±18.60)、(42.50±1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IA得分分别为(6.68±2.39)、(3.0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伯曼康复训练程式能有效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态度,迸一步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宜敏  余春华 《安徽医药》2019,23(8):1539-1542
目的 探讨抑郁情绪对肺癌病人化疗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2017年1—5月期间收治的76例肺癌病人分别在化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前瞻性记忆问卷(PM)、回顾性记忆问卷(RM)进行测查。化疗后根据SDS评分,将病人分为抑郁组(34例)、未抑郁组(42例),比较化疗前后抑郁评分及认知神经心理学特征的变化。结果 76例病人顺利完成化疗前后的测试。化疗前病人在SDS、MMSE、PM、RM得分分别是(36.34±7.11)分、(27.52±1.72)分、(18.78±4.24)分、(17.97±4.34)分,化疗后得分分别是(49.21±12.45)分、(26.01±1.78)分、(20.52±3.70)分、(19.50±2.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抑郁组病人在MMSE、PM、RM得分分别是(25.02±1.09)分、(21.56±3.01)分、(21.23±3.21)分,未抑郁组病人得分分别是(27.11±1.47)分、(19.32±4.05)分、(17.50±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病人化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且认知障碍与抑郁状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中生儿童期虐待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儿童期受虐学生与非受虐学生各212名,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SSRS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CTQ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受虐组儿童期虐待各因子与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正相关,与情感温暖与理解呈负相关;性虐待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躯体虐待因子与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呈负相关,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结论:与非受虐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相比,初中生儿童期受虐存在明显差异,其社会支持程度也低于非受虐初中生。初中生儿童期虐待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