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施伤口风险管理对策对急诊科就诊病人护理过程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2-01~2013-02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慢性伤口病人按入选标准筛选895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实施伤口风险管理对策,统计平均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病人满意率,与实施风险管理对策前的伤口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研究对象中,急性伤口和慢性伤口的治愈率分别为99.4%和92.7%,无1例发生感染,平均治疗时间(12.98±3.15)d,低于实施前的(15.29±3.72)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零投诉,满意率为99.8%,高于实施前的9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7%,显著低于实施前的4.86%,不良事件等级严重度也较实施前有明显减轻,差异均有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科伤口处理存在较多风险,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控制为目标的伤口风险管理对策能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伤口治愈率及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急诊科自2011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选择2011年本院收治的6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2010年本院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及沟通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可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风险意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细节护理及常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儿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患儿128例,依照护理方式,分为细节组和常规组,每组64例,分别给予细节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调查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细节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工作中,与常规护理相比,细节护理可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降低医患纠纷发生风险,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急诊科不良事件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将4年时间分为2个时间段,2010年1月-2012年1月为护理整改前,2012年1月-2014年1月为护理整改后,对比分析护理整改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及效果。结果:经本院的数据统计调查,护理整改之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为6.26%明显低于整改之前的21.25%,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根因分析法可以有效的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确认,寻找出安全护理途径,对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急诊科采用根因分析法对于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我院移动护士站PDA技术使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差异。方法:对PDA技术使用前后两个年份所有住院病人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DA使用前(2012年)住院病人数:12606例,临床不良事件发生68例,临床不良事发生率为0.54%;PDA使用后(2013年)住院人数15 755例,临床不良事件发生39例,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5%。PDA使用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PDA使用后临床不良事件病人投诉比例降低(2012年5例,占不良事件的7.35%;2013年1例,占不良事件的2.56%),主动上报比例增加(2012年47例,占不良事件的69.12%;2013年31例,占不良事件的79.49%)。结论:PDA技术的使用,使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病人投诉比例降低,主动上报比例增加,说明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增强,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护士长行为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急诊科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技能操作质量及护理安全质量等)存在问题和隐患,制定实施护士长行为管理的措施。实行方案于2014年5月开始,1年后对护士长行为管理质控,对患者、医护、科间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投诉事件和护患纠纷进行统计,比较护士长行为管理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管理的质量。结果:护士长行为管理实施1年后,优质护理实施、病房管理、业务培训3个方面优于实施前(P0.01)。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士长行为管理,有利于提升病房管理质量、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高护患满意度、医护满意度和科间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高干科的实施与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226例高干科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运用风险寻源、归因分析;选择收治的248例高干老年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2010年8月前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将风险管理应用在护理管理中,比较2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对照组明显降低,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急诊科风险事件与投诉,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危机管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87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48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总结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危机管理.比较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及患者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及患者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危机管理有利于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投诉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比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和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以及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急诊绿色通道救治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5例经急诊绿色通道救治和护理干预的患者与85例未经急诊绿色通道常规就诊的患者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接诊时间、从急诊科至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从急诊科至手术开始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投诉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从急诊科至手术室时间、入手术室至手术开始时间及从急诊科至手术开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投诉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可有效提高急救工作时效性和急救成功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2012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主动上报护理部的不良事件中选出I级以上事件92例,对不良事件类别、发生原因、事件涉及人员的工作年限及学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工作3年内护士发生比例大于75%,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群体;低年资护士对工作制度的执行力不够、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风险意识及责任意识不强、沟通能力不良,培训效果不到位等。结论:通过加强低年资护士的专业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风险意识、评估和沟通能力等对策,积极有效地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1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接到患者及其家属的59例投诉事件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比较加强内科护理沟通前后患者投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59例投诉事件当中,内科护理沟通问题占88.1%(52/59),加强内科护理沟通前发生投诉事件49例(内科护理沟通问题42例),加强内科护理沟通后发生投诉事件仅10例(内科护理沟通问题8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善解决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提高内科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静脉给药是临床主要给药方法之一。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只要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过程中存在某些不足之处,被患者认为对其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或增加了他们的痛苦等,即会被患者投诉。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或不可预见的职业风险,当一些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或处理时,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被患方投诉。因此,护理投诉事件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现阶段,由于静脉输液患者数、输液剂量及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因静脉给药不良事件引发患者投诉的事例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1—6月我院共有4例护理投诉事件,其中有3例是因静脉给药不良事件引发的。针对发生的投诉事件,护理部及相关科室护士长等经认真分析、积极整改后至今未再出现类似事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取我院64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种类,制定预防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对策。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64例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适应的对策。结果:给药错误、延误检查、对遗嘱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是儿科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需要特别重视并改善。结论:加强医院的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给幼儿患者营造快乐融洽的环境。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给患儿一个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剖析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频发原因,制订相应对策,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回顾统计某医院近3年上报、投诉的护理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年共受理护理不良事件59例,主要发生在药物错误使用、漏用、违规操作等方面。结论:提高临聘护士待遇,逐步落实同工同酬稳定护理队伍,加强三基培训,完善后勤保障供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以提高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水平。方法分析急诊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并对影响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优化管理,针对性的制定急诊护理风险优化管理措施,予以实施。结果2012与2010年相比,总的医疗事故由12起降至5起,事故、投诉等不良护理事件由12个降至5个;患者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8%逐渐增加到66%。结论通过对医院的急诊科护理工作及其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的实施等进行优化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减小医疗事故、医疗错误以及医疗投诉等风险的比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鄢陵县中心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340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投诉事件、护理风险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头颈肿瘤外科病房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能显著降低护理投诉事件、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护理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11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风险防范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护理纠纷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应急处理以及医患沟通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风险防范护理可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相关指标(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急救不完善等)、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急救不完善等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急诊患者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