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动态观察法对新发病的一组共52例贝尔氏面瘫患者行面神经电图(ENOG)检查,并将不同时期的ENOG结果与面肌功能的最终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若以患侧面神经变性≥90%为面神经不能完全恢复的临界值,<90%为面神经能完全恢复的临界值。则第1天、第3天和第14天依此标准判断面瘫预后的正确率仅分别为:61.5%、61.5%和57.7%。而第7天和第28天判断的正确则可达到78.8%和100%,其中第7天、第28天判断面瘫完全恢复和第28天判断不能完全恢复的正确率均达到100%。文章对贝尔氏面瘫不同时期ENOG检查结果的价值以及手术减压的依据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李晓芳 《中国校医》2005,19(5):544-544,558
面瘫也称面神经麻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冬春季节.面瘫病因很多,大多数患者是因风寒侵犯面部,即面部受到过冷刺激,造成面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面神经因缺血而麻痹,受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表情肌就会因营养不良而出现功能障碍导致面瘫.多年来,我用针刺加中药治疗青少年面瘫25例,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鬼风”能把人的嘴巴吹歪,这完全是迷信。嘴巴突然歪斜是一种口眼歪斜症,其实质是面神经麻痹,医学上称为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 面瘫是面神经受各种原因损害后产生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颌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它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中枢性面瘫的特点为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而上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如闭眼、扬眉、皱额仍正常,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麻痹,多为脑血管  相似文献   

4.
儿童患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以下简称面瘫)较常见,但发生在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却很少见。作者报道了一例3岁男孩在罹患流行性腮腺炎后即发生面瘫,提示腮腺炎与面瘫有关。 该病例为3岁男孩,由于双腮部疼痛、肿大伴低热(37.4C)而就诊。既往未接种过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也无流行性腮腺炎感染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围性面瘫又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简称为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针灸科和神经内科常见的病证之一。现就我科2003—2008年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0例周围性面瘫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宋江红  杨军  齐晓红 《中国保健》2008,16(10):311-311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因受凉或痉挛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主要侵犯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表现为急性周围性面瘫.病理为面神经的血管痉挛、缺血、水肿后致面神经受压和缺血,重者面神经变性.可见于任何年龄,多为单侧,双侧者甚少,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1999~2007年我部因患面神经炎诊治已有25例患者,除3例预后差,其余22例均痊愈,现分析原因并总结诊断及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初春气候多变.常有嘴巴突然歪斜的患就诊。有人说“鬼风”把人的嘴巴吹歪,这当然是迷信。这是一种口眼歪斜症,其实质是面神经麻痹.医学上称谓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鬼风”能把人的嘴巴吹歪,这完全是迷信。嘴巴突然歪斜是一种口眼歪斜症,其实质是面神经(第七对颅神经)麻痹,医学上称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面瘫是面神经受各种病因损害后产生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颌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它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中枢性面瘫的特点为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而上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如闭眼、扬眉、皱额  相似文献   

9.
罗建伟 《健康大视野》2006,14(11):20-20
面瘫为面神经管内段的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多因风寒使面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致神经缺血水肿而发病。患病后出现患侧额纹、眉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宽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患侧口角漏风等症状。笔者自2004年运用腹针和按摩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颞骨骨折致面瘫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16例颞骨骨折面瘫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后进行术后常规及并发症相应护理,分析术后护理的作用和意义。结果 16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面神经功能恢复率高达81.25%,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对颞骨骨折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术后的科学护理对患者的尽快康复、疗效提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汤婕 《健康博览》2020,(3):26-27
春季是面瘫高发季节,尤其是随着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增多,患面瘫的人也越来越多。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典型的面瘫表现为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刷牙漏水、吃饭夹食、口角歪斜。面瘫开始为不完全性,数日或2~3周内迅速发展为完全性面瘫,一般10~14天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
"医生,昨天天气太热了,我多吹了一会儿电扇,今晨起来就发现自己的嘴歪了,吃饭时流口水,一只眼睛闭不拢。"在门诊中,常遇到病人向我诉说类似状况。这些病人患的是面瘫,医学上称为面神经炎。它可见于任何年龄(从儿童到老人),男女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病变侧额上  相似文献   

13.
祛风活络膏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观察山东省蒙阴县中医院(276200)杨真志吴昌红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是临床较多见面部疾患之一。笔者自1995年以来运用自制膏药“祛风活络膏”外贴患侧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面瘫患者耳后剧痛一旦持续一周以上,建议立即到正规医院去做电生理检查。检查一旦发现面神经存在重度损伤,就应采取积极的手术减压治疗,迅速改善面神经的水肿和缺血,以免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北京世纪坛医院面神经研究室近期做了一项统计,约83%的面瘫患者都有过耳后疼痛。疼痛的部位在耳后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秋季气候变幻莫测,忽风忽雨,忽冷忽热。当气温骤降之时,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神经,就容易发生“面瘫”。 所谓“面瘫”,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尤其是患侧闭眼无力者,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此病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且男性多于女性。近年该时节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祖国医学则认为风邪入络所致,是一种最轻型中风。 面神经来自人脑的脑干。这支较细的神经在到达面部之前必须穿过几支动脉间隙以及颞骨岩部的一条小管道。这种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决定了面神经的命运多舛。如果面神经因受寒冷刺激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就容易发生面瘫,而民间  相似文献   

16.
面瘫又称面神经炎,亦称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中比较难治病证之一。牵正黄石汤是治疗该病比较理想的方药之一。此方是笔者在临床运用古方牵正散基础上加味而成, 经临床验证,治疗面瘫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牵正黄石汤并非是治疗所有面瘫,而是针对夙体阳气偏盛,或夙体内有蕴热,或因过度劳累而生热,外邪乘机侵袭所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若非这样是不能随意应用的。如薛某,患面瘫巳半年余,多次经中西医药,以及针灸、按摩等方法治疗,均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笔者根据病证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康复及护理措施,探讨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整理、分析我科2015年1月到12月17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结果:心理护理、饮食营养、眼部护理及口腔护理等在面神经麻痹的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结论:心理护理、饮食营养以及眼部护理等措施是面瘫恢复不可缺少的手段,临床应重视康复护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气越来越冷,风也越来越大了,有些人一觉醒来觉得半边脸很不舒服,一照镜子才发现嘴也歪了,眼睛也闭不上了,刷牙时还会漏水,急忙跑到医院神经科就诊,医生会说:你得了面瘫。什么是面瘫面瘫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西医学又称为:面神经炎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facialpalsy或Bell’sPalsy),系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诱发因素可为感受风寒、病毒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炎相当于中医学的“口僻”、“口眼歪斜”等,系祖国医学“中…  相似文献   

19.
正面瘫了,应该先看哪个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神经内科!但今天,我们不妨换换思路。按国际惯例,面神经的研究和治疗属耳科学范畴,耳鼻喉科医生对面神经的结构、功能了如指掌,当药物治疗"救"不了面神经时,还可以"拔刀相助"。如此看来,耳鼻喉科医生对付起面瘫来,似乎比神经内科医生更有优势哦!  相似文献   

20.
编辑先生:前不久,我因被电风扇的风吹歪了嘴巴,急忙到一家个体诊所就诊,这位医生看了看说我是面瘫,并立即给我做了针灸,还开了不少药物。后来的几天,他嘱我天天去针灸,然而10多天过去了,不但效果不明显,反而口眼歪斜有所加重。最近有朋友说,一般针灸时间好像应在面瘫后一个星期左右。我问缘故,朋友也说不清楚。面瘫发病后多长时间针灸较好?安徽孙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