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我院自1973年~1978年6月,应用背部直切口作一侧或两侧肾、肾盂、输尿管中上段和肾上腺等手术50例共56次,今报导如下: 手术方法:在连续硬膜外或乙醚麻醉下,取侧卧或俯卧位,于脊柱旁骶棘肌外缘作背部直切口,上自12肋下达髂脊上缘,全长约10厘米。切开皮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斜行腹直肌后鞘入路在分离腹部二次手术腹腔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70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接受二次手术探查的患者资料,比较斜行腹直肌后鞘入路组(观察组)和常规入路组(对照组)进腹手术时间,进腹出血量,肠管损伤例数,术后排气时间,切口疝等指标。结果斜行腹直肌后鞘入路组在进腹手术时间,进腹出血量,肠管损伤例数和术后排气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常规入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有切口疝的发生。结论斜行腹直肌后鞘入路可有效提高腹部二次手术进腹的安全性,具有操作简单、进腹快、进腹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在剖腹阑尾切除术中 ,对于切口的选择 ,多选用麦氏切口、右下腹直肌分离切口或右下腹直肌外缘切口。对于诊断明确者 ,上述切口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但对于误诊为“阑尾炎”的其他疾病 ,如 :妇产科急腹症、升结肠肿瘤等 ,麦氏切口、横纹切口 ,则不能满足手术需要 ,因其不能很好延长切口。我们综合上述切口的优缺点 ,对阑尾手术切口作了改进。方法为 :选择脐到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作一纵形切口 ,长 3~ 4cm ,此处大致为腹直肌外缘切口。切开皮肤、浅筋膜 ,向内侧可显露腹直肌前鞘 ,向外可显露外斜肌腱膜。使用拉钩 ,将切口略拉向右下方 ,到达麦氏点位置 ,顺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切开 ,余下步骤同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应用此种切口 ,行 2 5例阑尾切除术 ,2例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当发现存在妇产科急腹症时 ,若切口不易延长 ,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时 ,则关闭腹膜和腹外斜肌腱膜 ,按原切口作腹直肌分离切口 ,且适当延长切口 ,使手术视野显露充分 ,而避免两个切口 ,不影响腹部美观 ,2例右侧卵巢囊肿切除应用了此方法 ,效果满意。随访 2 1例病人 ,时间 3个月至 1年 ,未发现伤口异常。此切口优点 :①适应证较麦氏切口、横纹切口...  相似文献   

4.
输尿管口交错膀胱前置治疗神经原性膀胱5例邵武市立医院吴志强王兆同我院自1993年2月至1995年10月采用双侧输尿管口交错膀胱前置腹直肌转位术治疗5例神经原性膀胱,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2~56岁。其中脊膜膨出...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招斌  宋小江  刘娟 《江西医药》2006,41(9):654-655
目的介绍使用小切口的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体会。方法输尿管上段结石45例,经腰部切口。长约5.8cmI皮肤切开后,用小S拉钩将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背筋膜和背阔肌牵拉开,在腰大肌的前方找到输尿管与结石,取出结石后放置双J导管。结果45例中44例结石一次取尽,残石率为0,同时处理输尿管息肉26例,输尿管狭窄1例。失败1例为术中结石上滑到肾脏,放置双-J导管后用体外震波碎石(ESWL)处理。结论小切口手术取石具有切口小、损伤轻、病人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和同时能处理病变输尿管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1年驻月期间1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病灶均经手术切除,其中8例累.殷腹直肌前鞘,3例累及腹直肌,2例累及腹膜,对于直径大于3cm、病灶累及腹直肌及腹膜者,术后给予口服孕‘兰烯酮治疗3-6个月,术后随访半年至6年均无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及辅助检查多可确诊,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预防本病关键在于剖宫产手术时应尽量避免将蜕膜组织和间质成分带至腹壁切口。。  相似文献   

7.
我院从1990年5月~1999年8月共收治阑尾炎1188例,其中合并阑尾周围脓肿85例,占4.3%。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85例中,男72例,女13例,年龄14~78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2~72h。误诊为急性胆囊炎、右侧卵巢囊肿带扭转和陈旧性宫外孕各1例,误诊率为3.5%。 2 方法和结果硬膜外麻醉52例,局麻33例。选择麦氏切口23例,腹直肌切口8例,腹直肌外缘切口54例。手术探查见盲肠壁  相似文献   

8.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我院自1986—07以来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35岁。于1986—07—30以右肾盂积水入院。右腰部钝痛1a(年),肉眼、无痛、间断性血尿4mo,在外院以肾结核治疗无效。检查:立位可触及右肾下极。排泄性肾盂造影:左肾正常,右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扩张,远端输尿管未显影。右逆行造影输尿管呈“S”形。于8月16日行右逆行尿路与下腔静脉插管造影,显示右输尿管于第四腰椎绕至导管后方(附图)。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于8月28日经右侧腹直肌外缘切口,暴露上、中段  相似文献   

9.
由原来麦氏切口改为右侧腹直肌外缘切口,称为“改良阑尾切口”。本文总结了我们1989年10月~2000年10月对856例阑尾炎患者应用“改良阑尾切口”和麦氏切口施行手术,并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3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院自1999年5月~2002年5月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23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230例中 ,男96例 ,女134例。年龄27~80岁 ,平均53岁。病因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53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45例(其中坏疽性胆囊炎22例) ,胆囊息肉28例 ,胆囊腺瘤4例。合并糖尿病15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1 2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麻醉22例 ,其余均采用椎管麻醉。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在5cm以内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前鞘外缘 ,距在腹直肌外缘约1cm处钝分两侧肌肉(注意用力均匀、缓慢、持续) ,使肌肉间的裂隙大于或等于皮肤切口的长度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治愈方法。方法经腹直肌或腹直肌外缘竖切口进腹,分离阑尾,若阑尾根部无坏疽,结扎切除即可,若根部坏疽,可沿阑尾根部浆膜下向盲肠游离阑尾,一般于坏疽处近端均能游离出炎症较轻之阑尾黏膜,做到结扎可靠,无粪瘘发生。结果 80例阑尾周围脓肿均Ⅰ期治愈,获得满意疗效,避免二次手术,减低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92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宪华 《贵州医药》1995,19(3):172-173
随着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增高,胆囊切除术在许多医院普外科的择期手术中已上升到第一位。如何减少手术的损伤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的关注。笔者自1991年6月至1993年8月以右腹直肌4~6cm/小切口施行胆囊切除92例,其中有31例作了胆总管探查。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大出血,无胆漏,也无胆管损伤。感到手术打击小,术后恢复快,切口疤痕小,病员乐意接受。现报告如下:1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下取平卧位,作右腹直肌剑突下斜切口4~6cm,劈开腹直肌束,尽量避免损伤腹直肌营养血管及神经,进腹后以叫”拉勾李开胃肠,方头拉勾李开肝脏下缘,…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97年 4月~ 2 0 0 1年 5月采取经腰背部小切口入路行肾及上段输尿管手术 16 8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6 8例。男 99例 ,女 6 9例 ,年龄 18~ 6 4岁 ,平均为 38岁。其中行肾盂切开取石术 5 4例 ;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2 6例 ;输尿管上段结石取石术 5 4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整形术 16例 ;肾囊肿及多囊肾去顶减压术 12例 ;肾肿瘤切除术 2例 ;肾破裂修补术 4例。患者在连续硬外麻醉下取侧卧位 ,稍向前倾斜 ,患侧向上且腰部抬高 ,小的腰背部切口起自肋脊角 ,沿骶棘肌外缘向下斜向髂嵴中、内 1/ 2交界处 ,一般 6c…  相似文献   

14.
栾书祥  王学文 《河北医药》1991,13(5):273-273
腹直肌纤维织炎可以近似急腹症,常被误诊和延误治疗。现将我们记录较详细的65例诊治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龄10~67岁。21~40岁46例,占70%。病程5天~15年。腹痛部位:右腹直肌中、上段38例占58%,右腹直肌下段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9年6月~12月,采用经腹直肌旁直切口腹膜外径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22例,方法简单,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7例;女5例,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生物工程材料。近年来,国内已有较多应用。我院自1987年1月开始,将碳纤维作为远隔肌替代腱用于儿麻后遗症肌力重建,效果满意,报导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我院所用碳纤维绳由安徽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供应。本组选用碳纤维绳每股为40K(100根单丝为1K),抗拉强度为92kg。二、病例:本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30岁,平均年龄20.4岁。腹直肌、腹外斜—碳纤维代屈髋伸膝装置术14次,骶棘肌—碳纤维代臀肌术6次,共20次手术。三、手术方法 (1)腹直肌、腹外斜肌—碳纤维代屈髋伸膝装置术:沿髌骨外缘作5cm长弧形切口,显露髌骨后,在髌骨上根钻一骨隧道穿过双股碳纤维绳,与骨膜缝合固定二针,在大腿中段前侧作3cm长纵切口,将四股碳纤维绳经皮下隧道由第二切口引出。在腹直肌旁  相似文献   

17.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8~53岁,平均37岁。病程最短1d,最长2年,均经B超及X线检查明确诊断。3例患者手术前曾行体外碎石治疗。其中左肾盂结石重度积水并右输尿管中段结石1例,左输尿管中段结石并右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双侧输尿管中段结石6例,双侧下段结石3例。患者取平卧位,据结石部位分别取上、下腹部正中切口或一侧腹直肌切口。切开腹壁诸层后以一手伸入切口内,于腹膜外小心将一侧腹膜向内下推开并触摸结石,找到后以两把阑尾钳分别夹持结石上下输尿管以固定、牵拉,助手将腹壁及腹腔内容物向两侧牵开以加强显露,直视下用尖刀原位切开输…  相似文献   

18.
李敏  叶运廷 《河北医药》2001,23(7):537-537
我院自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9月采用改良腰部切口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3 6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 6例 ,男 16例 ,女 2 0例。年龄2 8~ 65岁。单侧结石 3 2例 ,双侧 4例。肾结石 6例 ,输尿管上段结石 3 0例。2 手术方式侧卧位 ,抬高腰桥。切口自十二肋与骶棘肌交界处 ,略呈S形止于髂嵴上缘[1]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显露背阔肌和腹外斜肌。髂嵴上缘、背阔肌和腹外斜肌交会中心是腰三角。在腰三角钝性分离背阔肌和腹外斜肌 ,即可见腰背筋膜 ,沿切口方向剪开腰背筋膜 ,向上切断腰肋韧带 ,向下切口相交于髂嵴上缘。…  相似文献   

19.
王旭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5):579-579
多次复发性腹股沟疝由于多次手术,失去正常解剖关系,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肌腱遭到破坏而萎缩,加之老年患者腹壁松弛,疝巨大者再次修补困难较多。笔者先后为16例多次复发性腹股沟疝施行了以腹直肌鞘外缘与耻骨梳韧带缝合,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手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Nuss手术与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2年8月分别行Nuss手术及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漏斗胸患者30例资料,比较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效果评分均明显优于行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患者。结论Nuss手术可以良好矫正漏斗胸畸形,其效果优于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