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验证中药芪芎健肾颗粒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观察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和肾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芪芎健肾颗粒低剂量组、芪芎健肾颗粒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降低尿蛋白(pro)、血肌酐(CR)、尿素氮(BUN)的含量,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结论】芪芎健肾颗粒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芎健肾颗粒对IgA肾病(IgAN)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观察芪芎健肾颗粒对大鼠尿红细胞(URBC)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肾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芪芎健肾颗粒高剂量组(芪高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有效降低URBC计数、24 h Upr、SCr、BUN(P<0.05),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减少肾小球系膜区IgA的沉积。其中,芪高组在降低24 h Upr、SCr及改善肾脏病理损害方面疗效优于肾炎康复片组(对照组)(P<0.05),但在降低URBC计数、BUN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芎健肾颗粒能有效降低IgAN血尿、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并有延缓肾小球病理进展的作用,是防治IgAN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9,(10)
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及对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102例CG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肾功能相关指标[24h尿蛋白(24h Upro)、尿红细胞计数(RBC)、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炎症指标(NF-κB、TNF-α、IL-6、IL-10)、血浆白蛋白(Alb)、血清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 Upro、尿RBC、尿β_2-MG、Scr、BUN及血清NF-κB、TNF-α、IL-6、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lb、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西药治疗CGN疗效显著,能降低尿蛋白并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过表达、抑制NF-κB通路激活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芪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保肾贴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肾内科CGN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参芪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保肾贴治疗,比较治疗30天后,两组中医症候及疗效、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诱素(LKN-1)]水平、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水平。结果:治疗30天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两组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及尿红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血清IL-17、TNF-α、LKN-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较治疗前血清t-PA水平显著上调、PAI-1水平显著下调(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保肾贴用于CGN患者中,能更好减轻患者中医症候,提高疗效,降低尿蛋白及血尿水平,改善炎性反应,并能上调血清t-PA水平、下调PAI-1水平,有利于延缓肾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辅治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方法: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加用小柴胡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24h尿蛋白定量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IL-1、TNF-α水平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BUN、...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清利活血汤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沙坦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肾清利活血汤口服,3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各指标(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和炎症因子各指标(IL-6、TNF-α、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肾清利活血汤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尿蛋白及SCr水平,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肾清炎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12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61例。2组均予利尿剂、抗生素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加注射用GSH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消肾清炎汤治疗。2组均治疗7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VEGF、GM-CSF、TNF-α水平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BUN、Cr、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VEGF、GM-CSF、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16%,对照组75.4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肾清炎汤联合GSH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VEGF、GM-CSF和TNF-α水平,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炎四味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收治的CGN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限制饮食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口服,观察组给予肾炎四味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 31%(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kn-1、TNF-α、24 h尿蛋白及观察组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或P 0. 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比例及CD4+/CD8+均明显升高(P 0. 01),CD8+比例明显降低(P 0. 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结论:肾炎四味片可以降低CG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24 h尿蛋白,控制炎性反应进展,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活血化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肌酐(S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素氮(BUN)、24h尿蛋白水平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TNF-α和血IL-6在湿热型肾性血尿大鼠中的表达及尿血消1号对肾性血尿的干预机制。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肾炎四味胶囊组、尿血消1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各组予牛血清白蛋白(BSA)基础上加饮食及环境因素制造湿热型肾性血尿模型,造模共12周,造模成功后予相应药物干预2周,检测各组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血TNF-α及血IL-6的水平,并观察肾脏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及各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明显增多、24h尿蛋白定量、血TNF-α及血IL-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肾炎四味胶囊组尿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24h尿蛋白定量、血TNF-α及血IL-6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尿血消1号低剂量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血TNF-α及血IL-6水平变化与肾炎四味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血消1号低剂量与尿血消1号中剂量组相比,尿血消1号中剂量组尿红细胞计数减少、24h尿蛋白定量、血TNF-α及血IL-6的水平减低(P0.05);尿血消1号高剂量组与尿血消1号中剂量对比,尿红细胞计数减少、24h尿蛋白定量、血TNF-α及血IL-6的水平降低(P0.05),从肾脏病理可观察到各治疗组的炎症细胞浸润及肾脏系膜增生情况均比模型对照组程度轻。结论尿血消1号对湿热型肾性血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血TNF-α、血IL-6的生成从而达到治疗及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清利和络方联合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虚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4月在济宁市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清利和络方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85.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CR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清利和络方联合离子导入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虚湿热瘀阻证疗效甚佳,可降低异常增高的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0例CG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IgG]、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UN、24 h尿蛋白定量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gA、IgG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s-CRP、TNF-α、IL-6、IL-8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CGN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蛋白尿和免疫功能,抑制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加味二仙汤治疗脾肾气虚证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在医院治疗的脾肾气虚证CG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1例)与对照组(n=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味二仙汤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针灸配合加味二仙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腰脊酸痛、疲倦乏力、浮肿、食少纳呆)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腰脊酸痛、疲倦乏力、浮肿、食少纳呆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较同期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cr、BUN等肾功能指标及IL-6、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加味二仙汤可改善脾肾气虚证CGN患者临床症状,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减轻炎性水平,恢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青龙汤基于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5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选8只作为正常组(Normal),对剩余42只大鼠施加低温环境、冰水游泳、冷食冷饮5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CGN产生。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小青龙汤低剂量组、小青龙汤中剂量组、小青龙汤高剂量组。小青龙汤灌胃15 d后,收集24 h尿液,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取两侧肾脏。进行24 h尿蛋白、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含量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肾脏病理组织观察;免疫组化(IHC)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TLR4、MyD88、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阿魏酸钠冻干粉联合肾复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TNF-α、IL-6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33/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可显著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症状,降低血清hs-CRP、TNF-α及IL-6等因子水平,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袁平霞  赵刃 《陕西中医》2012,33(8):974-976
目的:观察补益脾肾、活血化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芪芎健肾颗粒(黄芪、山茱萸、山药、川芎、泽泻、桑枝、益智仁、芡实、茯苓、牛膝等)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6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HG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28%,对照组有效率60.3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益脾肾,活血化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5):143-149
目的:研究芪藤消浊颗粒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Syk/Ras/c-Fos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芪藤消浊颗粒(21.6,10.8,5.4g/kg)组和黄葵胶囊1.0 g/kg给药30天后,HE染色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小球病变情况,测定24h尿蛋白含量,血清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RT-q PCR检测Syk、Ras、MEK1/2、ERK1/2和c-Fos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Syk、Ras、p-MEK1/2、p-ERK1/2和c-Fos蛋白表达。结果:芪藤消浊颗粒(10.8,21.6g/kg)组可明显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24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肾脏组织中Syk、Ras、MEK1/2、ERK1/2、c-Fos mRNA和p-Syk、Ras、p-MEK1/2、p-ERK1/2、c-Fos蛋白表达量。各治疗组肾脏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有明显减轻。结论:芪藤消浊颗粒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Syk/Ras/c-Fos通路活化,进而减轻肾小球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权利珍  王峰  李芬  姚泉福 《新中医》2022,54(16):78-82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阿魏酸哌嗪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百令胶囊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肾功能(血清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1 h尿红细胞排泄率)水平,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为80.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IL-2、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炎2号对IgA肾病大鼠肾小球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口服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方法进行IgA肾病模型的制作,治疗组、对照组造模同时分别给予肾炎2号(15g/kg)和福辛普利(4.17mg/kg)至12周末。观察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肾小球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①第7~12周末模型组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内α-SMA的表达减弱(P<0.01),但治疗组、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肾炎2号具有减轻肾小球内α-SMA的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除湿消斑颗粒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治疗的8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胶囊口服,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除湿消斑颗粒温水冲服,连续治疗8周。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和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CRP、TNF-α、IL-5、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CRP、TNF-α、IL-5、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分别为80.0%(32/40)和17.5%(7/4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除湿消斑颗粒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优于单用他克莫司治疗,可能与联合应用明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