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我科自1972年至1985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下同)3415例。小儿出血热为291例(8.5%),其中62例发生急性肾衰,占21.3%。5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10例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现作一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75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83~1986年元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805例。其中用中药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出血热少尿期重危型7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75例均按《湖北省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的诊断、分型标准。其中重型48例,危重型27例;男49例,女26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2岁,20~50岁68例,占90.6%;学生1例,  相似文献   

3.
本院从1976~198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患者347例,其中治疗组168例加用毛冬青治疗,同期对照组179例未加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47例中治疗组168例,男114例,女54例;对照组179例,男127例,女52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3岁。97%为农民。入院前病程3~10天,多数在病后4~6天入院。临床分期:治疗组168例患者入院时病期分别为发热68例,低血压休克72例,少尿或无尿  相似文献   

4.
1996年5月~1997年11月,笔者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热期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8例HFRS发热期患者均按1987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确诊,并经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查证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7~65岁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是常见病,死亡率较高,死于少尿期者居本病首位。我们采用自拟中药汤结肠滴注法治疗出血热少尿期患者32例,取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文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均符合1987年出血热全国会议制订的"出血热防治方案"中规定的诊断和分型、分期标准。全部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2例,其中危重型4例,重型24例,中型4例:年龄18~56岁,平均38.5岁;均为男性。对照组30例,其中危重型2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71~1973年在水利工地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600余例,每收良效。现就其中以清瘟败毒饮为主抢救的19例少尿期危重型患者的情况,讨论如下。一般资料 19例出血热少尿期危重型(均据省《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手册》的诊断、分型标准)患者中,男18例,女1例;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者17岁,大  相似文献   

7.
卢宁  付丽  李敏 《中医药信息》2002,19(3):47-48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死亡率较高 ,应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以桃红四物汤为主 ,治疗2 6例出血热少尿期 ,治愈率达 84.6 1 %。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11)98年12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山莨菪碱注射液对46例发热期中重度流行性出血热(EHF)进行了对照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6~1988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203例,其中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者94例占(45.3%).治疗按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5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称治疗组),其中男34例、女17例.年令最大63岁、最小5岁,21~40岁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伯鹏 《四川中医》2007,25(7):70-7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0%,总有效率7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热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来势凶猛 ,病情险恶。笔者根据姜春华教授“先证而治 ,截断扭转”之法则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 12例 ,特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2 8~ 50岁 ;从发病到收治最短 3天 ,最长 5天 ;发病季节以冬春为主。2 诊断标准依据 1986年南京会议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标准进行分期分型。其中发热与少尿期重叠并见 5例 ,发热与低血压休克、少尿期三期重叠者 7例 ,收治时伴有上消化道大出血者 1例 ,伴 DIC者 1例。化验尿蛋白 ( )者 8例 ,( )者 4例 ,全部病例均有“三红”、…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各期患者脉象、舌质微循环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的关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主管技师吴少华,在张仲海副教授的指导下,运用脉象仪及微循环检测对确诊的192例HFRS患者各期的脉象及舌质微循环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发热期的患者,主要脉象为浮、数、细、弦或洪。这些脉象与发热期的辨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余勉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10):433-435
根据中医辨证,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休克76例,其中中医组(采用开闭固脱法)治疗43例,西医组治疗33例。并同时观察了54例出血热休克患者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中医组为95.35%,西医组为93.9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中医组在回升血压、改善甲襞微循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提示甲襞微循环检测可作为出血热休克之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判定的一项主要观察指标;开闭固脱法是救治出血热休克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凉血化瘀法治疗重症流行性出血热——附450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1975~198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2250例,我们对其中450例重症出血热患者应用凉血化瘀法治疗,收到一定效果,现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中医"温热疫毒"或"冬温时疫"的范畴,中医临床以高热伤津、迫血妄行为特点。据此我们自1984年1月~1985年1月选用清热生津的白虎汤为基础方,结合不同病期的临床见症加减治疗40例患者(少数危重患者采用必要的西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两清排毒汤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兴  魏晓华 《陕西中医》2005,26(8):784-785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清营凉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采用自拟两清排毒汤(银花、连翘、水牛角、大黄、麦冬、白茅根等)配合西药(常规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20例。结果:治愈率为97.6%。提示:本方对流行性出血热具有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排便利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月~1989年7月,我们采用清瘟泻毒饮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223例,与同期单用西药的76例对比,疗效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按照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试行)方案[山西卫生防疫1982;(2):28]作为诊断、分型、分期的标准。中西医结合组(中西组)223例,男130例,女93例,年龄12~77岁。发热期101例,发热重少尿期84例,发热重少尿重低血压期38例。临床分型:轻型80例,中型94例,重型40例,危重型9例。实验室检查:血小板(BPC)2.5~5×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1年1月至1984年12月,采用桃仁承气汤保留灌肠并用速尿静脉注射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肾功衰13例,疗效满意。另设对照组(单用速尿80~100毫升,静注日3~4次,13例。) 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是根据1981年全国“出血热”防治科研座谈会制定的统一标准。疗效判定:治疗组及对照组给药后尿量在100毫升以上者,为有效,给药四次后每日尿量低于100毫升者,为无效。疗效观察:治疗组13例,其中有效11例(84.6%),用药2~4次后,效果明显,无  相似文献   

19.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少尿期约有 32 %左右的患者可并发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 ,笔者应用拜新同治疗此类高血压患者 18例 ,与卡托普利治疗组对照观察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选择我院自 1997年 9月~ 1999年 8月住院的 HFRS并发高血压的患者 36例 ,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2 8.3± 7.6 )岁。入选患者均符合 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上制定的诊断与分型标准 ,且既往均无高血压病史。 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拜新同组 )和对照组 (卡托普利组 ) ,各 18例。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同种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予口服拜新同 30 mg每…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死率较高。据1975年浙江省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科研协作组报告,死于肾衰尿毒症及其合并症者占全部死亡病例的46.6%①。本院自1973~1975年2月,单纯西医西药收住217例,死亡率4.1%,其中死于少尿期、急性肾衰者占死亡病例的77.7%。自1980年6月~82年4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64例,其中有少尿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过的(不包括少尿倾向)44例,仅死亡1例,病死率为2.2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