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李莉 《护理研究》2004,18(17):1566-1567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经常配制密封瓶装粉剂药物 ,如我科最常见的是配制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 ,为白色薄壳状疏松体 ,加入 1mL注射用水后可溶解为澄明液体。但在操作中易产生气泡 ,且不易散尽 ,排出气泡时既浪费药液 ,又污染环境。为了减少气泡产生 ,于 2 0 0 1年—2 0 0 2年在门诊进行了 160次配制干扰素的实验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采用深圳科兴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 -α -1b ,商品名赛若金 ,每支 3 0 μg ,160瓶 (国药准字S10 960 0 5 8)。一次性注射器采用美国…  相似文献   

2.
避免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产生泡沫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定配制各类皮试液的顺序均为先抽取药液,然后加稀释液(生理盐水)至所需量。但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破伤风抗毒素采用此法时,效果不佳。原因是因气泡产生而导致抽吸剂量不准确。经临床实践、研究,我们采用相反的顺序配制该药液时,无气泡产生,剂...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配制皮试液时 ,由于护士操作不慎或注射器的原因 ,配制过程中易产生气泡 ,从而造成操作繁琐及皮试剂量不准确。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 ,摸索出 4个操作要点 ,避免了气泡的产生。① 1ml注射器针尖斜面对准刻度背面。②第 1次抽吸药液 ,如果是橡皮塞瓶装药物 ,可抽吸至 1ml,在药瓶内排气至应抽取药液剂量再拔出针头 ;如果是安瓿装药物 ,第 1次应先抽吸0 .9%氯化钠注射液至 1ml,排气后推掉注射液至所需剂量。③在安瓿内抽药 ,针尖斜面紧贴安瓿壁。④操作过程中必须固定好针栓。配制皮试液避免产生气泡的方法!53710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相似文献   

4.
王淑兰 《家庭护士》2009,7(10):852-852
配制液体时,有些药物,如维生素K1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容易产生很多气泡,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笔者在多年工作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可有效减少配药时产生过多的气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时微量气泡产生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输液过程中微量气泡的产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为减少输液过程中微量气泡进入人体的机会 ,改良了输液器及对输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将过滤网改在距输液器管终端 10cm处 ,对头孢菌类药液配制后放置时间、配置浓度与气泡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改良后的输液器便于护士及时发现并排除气泡 ,用2 5 0ml生理盐水输注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的微量气泡明显减少。1 资料1 1 输液器终端滤器内残存空气易产生气泡周运红等[1] 提及建议厂家将过滤器安装在莫非氏滴壶上端。但是国家相关规定要求过滤器应放置在输液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手背振荡手法、前手背振荡后指弹交换手法在皮试液配制中的效果。方法:观察组应用手背震荡手法结合抽取适量空气气泡皮试液配制方法,研究组为前手背振荡后指弹交换手法结合抽取适量空气气泡皮试液配制方法,各组再细分成1-5个组,每组各抽取1 ml液体后分别抽取不同空气量气泡分别应用两种手法进行实验,记录各组液体中空气气泡回转一周所需时间,每组做30次。结果:与观察组的操作时间比较,研究组1、2、3、5组明显减少(P0.05),4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前手背震荡后指弹交换手法结合0.04ml空气组所需时间最少,可以在护士皮试液配制操作中选取为最佳操作方法 。  相似文献   

7.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首先发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根据产生干扰素细胞来源不同、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差异,干扰素(IFN)有α—IFN、β—IFN和γ—IFN三种,以α-干扰素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留置气泡技术应用于干扰素肌肉注射中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4B~2008年10月340例次进行干扰素肌肉注射的患者按注射部位定侧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70例,实验组采用留置气泡技术进行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注射。对2种注射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留置气泡技术与传统肌肉注射相比,局部渗出率、瘀斑发生率、疼痛程度、无效腔残留量均较低。经统计学处理,前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留置气泡技术进行肌肉注射安全可行,并且能有效控制注射器无效腔,减少局部渗出和药物浪费,提高了药品的使用率和用药剂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配制参麦注射液时,注射器针头插入瓶内液体上下两个不同方向,注射器回抽后注射器内残余液体量及瓶内气泡.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瓶250ml瓶装液体,分别加入50ml的参麦注射液,均向外回抽等量空气,将各注射器均静置30分钟,分别观察注射器内残余液体情况.结果:2种方法在减少液体浪费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配制参麦注射液时,注射器针头插入液面下,能有效减少注射器残余液体的产生,减少药液浪费,且瓶内气泡产生少.  相似文献   

10.
排气过程中预防微小气泡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在排气过程中往往因液体流速太快,乳头内的液体直接冲击茂菲氏滴管内的液面,产生微小气泡,随液体下流造成排气失败,为提高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我们采用三种方法预防微小气泡产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致肺气体栓塞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氧化氢溶液为强氧化剂,具有消毒、防腐及清洁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清洁伤口。局部过氧化氢溶液涂抹冲洗后司产生气泡,用于深部及体腔内冲洗时因气泡无自由出口,有产生肺栓塞的危险。我院2003年发生1例因误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深部脓腔,导致肺气体栓塞,虽救治成功,未遗留任何后遗症,但教训深刻,为提醒同行警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输液过程中气泡现象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输液过程中产生气泡是近几年来造成护患纠纷的普遍问题之一,为查找原因,我们查阅了近10年的有关护理文献未发现有关于输液气泡的文章。为此,我们调查了京津两市近20家医院,针对各种可能的因素,进行了3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气泡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主要是临床输液药液温度偏低。某些中药、心血管注射药有促生气泡的药性,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用注射器抽吸密封瓶中的药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在临床上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密封瓶(粉剂)药液的抽吸,常会因摇动、注入空气等产生很多气泡,抽不出来的气泡在一段时间后自动爆炸成液体(据观察,一般在放置1~3min后,气泡自动爆炸化成液体),导致药液抽吸不净而致药液浪费。因此,为减少密封瓶内的残留药液,自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改良法抽吸,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6年 7月~ 2 0 0 2年 3月 ,经 310例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把传统的加中成药类的方法稍作改进。现将改进后的操作方法简述如下。临床静滴时 ,护士在配制中成药 (如鱼腥草、脉络宁、清开灵等 )的液体时 ,如果按传统的加药液方法 ,即将抽取的药液直接注入正立的输液瓶内 ,即使在拔出注射器的同时 ,抽出了与药液等量的空气 ,输液瓶内也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这种情况往往会有以下弊端。 (1)即使加药液前已排出了一定量的液体 ,由于加药时气泡的产生 ,在药液还没有完全加完时 ,就会顺着瓶塞针眼处滋出许多小气泡 ,对无菌输液造成污染 ;(2 )由于…  相似文献   

15.
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是护理临床的无菌技术操作之一。由于青霉素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而在使用它之前必须做过敏试验,因此,护士必须做到快速而且准确地配制青霉素皮试液,从而为医生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以往使用原版生理盐水配制皮试液,当用皮试针管抽取生理盐水时,针管药液中常常有气泡夹在其中,在将气泡排出针管同时会损失部分药液,这种方法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又降低皮试液的准确度,现介绍两种经过改进的皮试液配制方法。1方法1.1方法1先用5ml注射器抽4ml生理盐水,将青霉素80万U溶解,再取一个1ml注射器,将针管与5ml注射器针头连…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产生气体的一些技巧,如减少和避免加药过程产生气泡,排气时输液瓶的适宜高度,输液器内减少气泡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764-1764
答: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的活性和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干扰素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即Ⅰ型干扰素,主要由病毒等微生物刺激机体组织细胞产生。Ⅱ型干扰素,主要由抗原或促有丝分裂素刺激T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物质,为一种糖蛋白,有抑制病毒的复制并抑制病毒由感染细胞内释放的作用。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患者感头痛、乏力,唇角与口腔粘膜内疱疹,口腔内破(烂)溃糜烂、疼痛、不能进食。我院自1992年6月以来,开展以干扰素配制的雾化液,利用超声雾化器治疗疱疹性口腔炎220例,疗效甚佳。方法是以干扰素20000U加入500ml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取25ml(含干扰素1000U)利用超声雾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工作中配制皮试液的顺序为先用1ml注射器抽吸药液,然后加生理盐水稀释至所需量。但用此法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时,产生的泡沫会导致皮试液浓度不准确。我们改进配制方法以避免产生泡沫,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56-1956
干扰素通过以下作用机制实现其抗病毒作用:(1)干扰素作用于正常组织细胞,使之产生抗病毒蛋A,从而抑制病毒在正常组织细胞中的复制,产生广谱抗病毒作用;(2)干扰素能激活NK细胞,增强其细胞毒作用,从而使病毒赖以生存的细胞破坏,中止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