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纤溶酶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纤溶酶联合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疗法治疗,治疗14d、30d后评定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纤溶酶联合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2.
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联合组)治疗,并与单纯应用纤溶酶(纤溶酶组)和单纯应用复方丹参或银杏达莫(中药制剂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比较。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显效率(77.5%)显著高于纤溶酶组(33.3%)和中药制剂组(34.8%),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NDS减少幅度与纤溶酶组和中药制剂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和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疗效,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爱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29):3844-3846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纤溶酶和氯吡格雷。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和阿司匹林,观察2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1),且对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纤溶酶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成章  王胜  吴平  孙皓 《当代医学》2011,17(11):58-59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人。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14天,治疗组给予纤溶酶联合血塞通治疗14天,评定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优于单用血塞通。  相似文献   

5.
许雪清 《海南医学》2011,22(6):34-36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1月到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单独治疗;治疗组给予纤溶酶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蒙冰  任丁  周凤坤 《广西医学》2013,(11):1560-1561,1569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1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1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治疗,疗程1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5%,对照组总有效率72.7%,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延长,NIHSS评分逐渐降低,而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纤溶酶200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天1次,共14天。治疗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61%(38/46例),对照组为63.04%(29/46例),差别有显著性(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桂芳 《当代医学》2008,(9):144-145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于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赛百注射用纤溶酶、低分子肝素钙和拜阿司匹林50例)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株50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评定临床疗效,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拜阿司匹林序贯于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伍嘉坚 《中外医疗》2010,29(10):96-96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0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纤溶酶治疗。观察组给予纤溶酶和奥扎格雷钠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与血塞通对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组)62例与对照组(血塞通组)56例,治疗14天,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第21天时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64.5%)及有效率(91.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对照组48例;研究组每日用纤溶酶200 U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根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判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7.8%,对照组达66.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徐红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88-89,91
目的观察纤溶酶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及奥扎格雷钠和纤溶酶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CSS、B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CSS评分明显较低,BI评分明显较高(P〈0.05);血液黏度高切、血液黏度低切、血浆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结论纤溶酶和奥扎格雷钠联合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u,以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另用依达拉奉30mg,以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用7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45%,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58%)(P〈0.01);治疗组存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后血浆纤维蛋白(FIB)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无增加出血事件及其他副作用。结论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纤溶酶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要比对照组的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大于对照组的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溶酶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脑循环,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虫类中药灌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虫类中药灌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的作用。方法将1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6例患者按照卒中单元模型治疗,并给予常规调整血压、血脂等治疗;治疗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虫类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血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脑血流各指标(除椎动脉以外)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虫类中药灌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以改善脑血流,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探索纤溶酶、拜阿司匹林和川芎嗪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38例急性脑梗死给予纤溶酶、拜阿司匹林和川芎嗪;另38例用一般治疗做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达95%,疗效优于对照组68%(P<0.01),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血流变明显改善,无颅内外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上述三药联合应用治疗ACI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48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进行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1%。两组经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较治疗前提高,且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林爱霞  朱仁梅 《安徽医学》2015,36(4):469-471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用药方法,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1例接受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的(观察组),另51例患者单用纤溶酶治疗(对照组),对照组第1天给予纤溶酶100 U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从第2天起给予纤溶酶200 U加入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观察组纤溶酶用法同对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疗程结束后第1天,及第30、90天门诊随访时用改良型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并在疗程结束后第1天根据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判定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疗程结束后第1、30、90天,观察组患者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62.7%(32/51)、88.2%(45/51)vs 41.2%(21/51)、70.6%(36/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提高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纤溶酶静脉滴注;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静脉滴注。治疗前后二组患者均做凝血三项及血脂等测定。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6.9%,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8.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给予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