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刘玉山 《职业与健康》2005,21(4):522-523
目的 探索职业性慢性苯及其化合物的发病规律、中毒时间与工龄和年龄的关系。方法 研究咸阳市1993~2 0 0 3年6月发生的职业病慢性中毒案例的发病时间与发病年龄、发病时间与发病工龄等关系。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 5 .12±7.41)岁,平均发病工龄(2 .5 0±4.0 6)a。国有企业患者的发病年龄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发病工龄则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年龄在2 6岁以下,接毒工龄在1年以内的工人应作为职业卫生监护的重点人群。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应作为该市开展职业卫生监督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1997~2001年慢性职业中毒患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福建省慢性职业中毒患病特点,为控制职业中毒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1997~2001年诊断的慢性职业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中毒类别、患病年龄、患病工龄和经济类型分布.结果 636例慢性职业中毒中主要为铅及其化合物中毒(533例、占83.80%),其次为混苯(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的有机溶剂)中毒(88例、占13.84%),其它化学物中毒较少(15例、占2.36%);慢性职业中毒患病年龄81.1%为35岁以内,平均(29.82±8.01)岁;患病时接毒工龄平均为(3.44±4.54)年,近70%在3.0年内;乡镇、三资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比较患病率较高、患病年龄下降(P<0.01)和接毒工龄明显缩短(P<0.01);女性患病年龄和接毒工龄均比男性低(P<0.01).结论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仍为主要危害,25~35岁年龄段及接毒工龄在1.0~3.0年的从业人员应作为健康监护重点人群;应加强乡镇、三资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女性职业卫生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蒙古自治区慢性职业中毒患病特点,为控制职业中毒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7-2011年诊断的慢性职业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中毒类别、患病年龄、患病工龄和经济类型分布.结果 213例慢性职业中毒病例中,主要为铅及化合物中毒,有184例,占86.38%;其次是汞及其化合物中毒,有27例,占12.68%;苯中毒有2例,占0.94%.慢性职业中毒患者年龄在40岁以内的占69.5%,平均(36.99±8.27)岁;患病时接毒工龄平均为(2.76±3.52)a,有75.6%的患者在3年内患病;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比较,患病率较高(x2=113.32,P<0.01),患病工龄下降(t =3.79,P<0.01).结论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仍为主要危害,20~40岁年龄段及接毒工龄在1.0~3.0 a的从业人员应作为健康监护重点人群;应加强非公有制企业职工职业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2000至2009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松江区2000至2009年确诊的职业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病种类、发病趋势和患者年龄分布等特征。[结果]松江区2000至2009年间共发生416例职业病。其中,职业性皮肤病病例数居首(144例),占总病例的34.62%,病种以化学性皮肤灼伤(139例)为主,其次为职业性皮炎(4例);第二位为职业性眼病,为78例,占总病例的18.75%,以化学性眼部灼伤(45例)和电光性眼炎(33例)为主;居第三和第四位的分别是慢性职业中毒69例(16.59%)和尘肺48例(11.54%)。416例职业病患者中男性322例,女性94例。职业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5.81岁,慢性职业中毒和尘肺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4.47岁和44.52岁。尘肺病患者接尘工龄的中位数为9.5年,尘肺病新发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他职业病发病人数2006年之前逐年上升,之后略有下降。[结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是该区常见的职业病,应加强接触化学危害因素工人的防护。重视高发的慢性职业中毒和尘肺病的预防控制,尤其应注意尘肺新发病例逐年增加和低龄化的现象,加强粉尘作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深圳市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特征,为做好正己烷危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6-2015年确诊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资料(包括发病时间、临床特征和职业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年间共发生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107例,其中男性77例(占72.0%),患病年龄中位数22(17~52)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群发病例为主(占86.9%),相比散发病例,群发患者发病年龄更小、工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群发事件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散发病例无季节集中现象。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宝安区,电子、印刷行业的患病比例最高(占89.7%),且以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空调密闭无尘车间更易发生。 结论 电子、印刷行业中的小型私营企业应成为正己烷危害的重点监控对象,特别是在冬春季高发季节,应针对存在空调密闭无尘车间的企业加强宣传、监管。职业健康检查是早期发现中毒病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2-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职业病发病规律及特征,为做好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浦区2002-2013年收到的职业病报告卡进行逐份核校,对职业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调查期间报告新发职业病404例,患者年龄(38.69±13.60)岁(18~79岁);男性317例,女性87例,男女比例3.64∶1.发病人数居前三位的职业病为:职业性皮肤病(148例,36.63%)、尘肺(102例,25.25%)和职业中毒(81例,20.05%),职业性皮肤病接害工龄中位数为1.33年,尘肺和职业中毒的接害工龄分别为(11.44士6.38)年和(5.92±4.55)年.新发尘肺类型前四位依次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和矽肺(分别占55.88%、13.73%、10.78%、8.82%).硫化氢中毒、慢性苯中毒分居急、慢性职业中毒首位(13/48、32/33).病例分布行业中化工、建材、轻工和机械位居前四位(发病例数依次为87、86、81、77);经济类型以私营企业(170例)和集体企业(80例)为主;规模多集中在小型(316例)企业. [结论] 2002-2013年上海市青浦区职业病发病呈现发病年轻化和发病工龄短的趋势,职业性皮肤病、尘肺病和职业中毒是需重点防控职业病,硫化氢、苯及苯系物、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矽尘是青浦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加强对小微私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管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董秋 《职业与健康》2004,20(11):40-41
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来我们通过对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的血压分析,以探讨慢性二硫化碳中毒对各类高血压病的影响,为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高血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是在我院住院的病人,年龄42~60岁,平均(52.52±7.4)岁;平均工龄(29.7±9.2)a.对照组130例为来我院体检的某单位行政人员,年龄45~57岁,平均(51.9±5.3)岁;与慢性二硫化碳中毒组比较两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人员通过内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史分析,均排除脑,心、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慢性锰中毒是常见的职业中毒之一,我院1986~1999年共收治慢性重度锰中毒患者27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总结的27例重度锰中毒患者,均由电焊作业所致,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诊断,男性20例,女性7例,年龄47~70岁,平均56.3岁,专业工龄16~32a,平均23.0a。  相似文献   

9.
谢伟群  康美香  熊俊 《职业与健康》2013,(23):3057-3061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2年东莞市职业中毒的发病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6-2012年东莞市职业中毒的发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2006--2012年东莞市网络直报职业病诊断病例共272例。职业中毒发病病例整体呈上升态势,职业病中毒发病趋向于群体性,以职业性慢性中毒为主(64.34%);②职业性急性中毒病种主要是含卤代烃为主的有机溶剂中毒(59.79%);职业性慢性中毒病种主要是苯中毒(49.14%)和正己烷中毒(39.42%);③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职业性慢性中毒病例中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区别;④职业性中毒(急性和慢性)以青壮年发病为主(〈45岁);⑤职业性急性中毒发病工龄多数〈5a,职业性慢性中毒发病工龄多数〈10a;⑥职业性中毒(急性和慢性)病例多分布于经济条件发达的南部镇区,并依次向中北部镇区递减;⑦行业以轻工业多见;⑧经济类型以非公有制私营经济为主;⑨职业性急性中毒病例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职业性慢性中毒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结论东莞市职业性中毒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从传统的单一病种向多元化病种发展,不断出现新的职业性中毒病例,如卤代烃溶剂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应建立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安阳市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当地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以安阳市2000-2018年确诊的职业病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0-2018年安阳市共确诊新发职业病240例,总体呈低发略上升趋势。尘肺病、化学中毒、噪声聋发病数居前3位,分别占67.50%、17.92%、7.50%,其中:煤工尘肺、矽肺占尘肺的95.06%;急性职业中毒占职业中毒的20.93%,以砷化氢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为主,慢性职业中毒占职业中毒的79.07%,以苯中毒为主;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占职业性肿瘤的77.7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均为噪声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均为中暑。40~49岁、50~59岁年龄组和20~29年工龄组的职业病病例最多。不同种类职业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发病工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185、13.838,P值均<0.001)。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炼焦业、医药制造业,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结论安阳市新发职业病以尘肺病、职业性化学中毒、噪声聋为主,应加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炼焦业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