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掌侧Barton骨折切开复位,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切开复位,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掌侧Barton骨折。结果:术后随访5~18个月1,2例骨折全部愈合,根据Aro骨折术后功能评价:优8例,良4例。优良率达100%。X线显示掌倾角8~18(平均11.0)°,尺偏角16~26(平均22.4)°,桡骨轴向无短缩。结论: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掌侧Barton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其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好,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腕关节功能,效果满意,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继亮  王飞  李力毅 《武警医学》2012,23(2):136-138
目的 探讨应用重建钢板治疗伴有移位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疗效.方法 对2005-08至2009-08收治的移位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病例17例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三维CT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并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获得完整随访16例,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45±1.27)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按照Rowe肩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良率达87.5%.结论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复位,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以改善功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新宪 《西南军医》2008,10(2):99-99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对4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结果42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5.3个月,采用Neer评分方法评定疗效,Neer评分优良率为71.4%。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肱骨头坏死3例,皆为四部分骨折者。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具有内固定牢靠、术后不需要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将我院收治的90例足部HawkinsⅠ、Ⅱ型距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手法复位结合空芯拉力螺钉固定,对照组予以手术切开复位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两组术后24个月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和Mazur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改善比对照组显著(P<0.01)。足部HawkinsⅠ、Ⅱ型距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骨折愈合效果、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T形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用T形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移位骨折38例,按A0分类:B形26例,C形12例。平均随访23个月(10~41个月)。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2~4个月(平均3.1个月)。按照Neer’s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6例,良7例,可3例,差2例。结论T形钢板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牢稳,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满意,为一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6例(3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4.4%。结论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良好的方法.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蔡建新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48-1349
目的:评价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越性,探讨此类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术中情况、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随访6~18月,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8月,无钢板断裂、松动及骨折再移位情况发生,功能评价优良。结论: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好、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喜海  陈歌  张忠杰 《西南军医》2009,11(5):823-824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收治的32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术后进行6到24个月治疗效果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复位要求,术后无复位丢失及内固定松动断裂,平均6到8个月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3例,良5例,一般4例,优良率达88.9%。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一种满意方法。  相似文献   

9.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4例。采用闭合复位和有限切开撬拨复位,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34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 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与关节面台阶高度以及骨折再移位情况。结果 术后6 个月,研究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17 例、良者29 例、差者3 例,与对照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为优者14例、良者 27 例、差者 8 例无明显差异 (Z = -1.198,P =0.231); 研究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桡骨高度明显矮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t =21.667、8.025、9.399、38.106,P均<0.001); 研究组患者中有 1 例患者出现骨折再移位,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折再移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χ2 =1.010,P=0.315)? 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在腕关节解剖结构复位中的效果虽不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但能够获得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同等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未增加患者骨折再移位风险,且操作更简单,患者更易接受,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髋臼横行骨折经前侧入路给予髋臼前柱3种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方法将制成髋臼横行骨折模型的18个新鲜标本,随机、平均分为3组。LS组:单纯拉力螺钉固定组;RP组:重建接骨板固定组;LP组:锁定重建接骨板固定组。本实验在美国BOSE-3500型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进行,依据3枚克氏针所代表的三维坐标平面,将半骨盆标本调整至人体倒置单足站立位置固定于包埋盒中,实验进行连续性轴向加载直至三组内固定均达到失效。观察3组标本在同一载荷下的纵向移位、纵向位移均2.00mm时的载荷及此时的内固定轴向刚度。结果 LS组骨折的纵向位移大于RP组、LP组,轴向刚度小于RP组、L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与LP组的纵向位移及轴向刚度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前侧入路给予前柱内固定治疗髋臼横行骨折时,锁定重建接骨板固定组与重建接骨板固定组稳定性相似,无统计学差异,单纯拉力螺钉固定组稳定性较弱。  相似文献   

12.
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探讨有移位的髋臼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3年4月-2000年1月62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治疗的经验。手术治疗组47例,按Judet等方法对骨折进行分型,46例根据分类结果选用适当的手术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例行全髋置换术。非手术治疗组15例,予以股骨髁上牵引和延迟髋关节活动及负重。结果:手术治疗组47例中,41例获随访(87.2%)。Matta影像学评分:优18例,良19例,一般1例,差3例;Matta临床评分:优16例,良18例,一般5例,差2例。非手术治疗组15例中,11例获随访,其中1例死亡。Matta影像学评分:优2例,良2例,一般3例,差3例,Matta临床评分:优2例,良1例,一般4例,差3例。结论:对于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优于非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总结2000年6月-2008年9月对46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5例,横行伴后壁骨折11例,"T"形骨折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8例,前柱伴后壁骨折4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46例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8年(平均3.9年).按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3例,良14例,一般7例,差2例,优良率为80.4%.术后发生脂肪液化2例(4%),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4%),股骨头坏死3例(7%),异位骨化3例(7%),创伤性关节炎4例(9%),无手术死亡或骨不愈合发生.结论 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入路,以及术中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是提高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自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共开展移位髋臼骨折手术66例.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前入路髂腹股沟入路12例,后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30例,前后联合入路22例,“Y”形入路2例,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4 h(1.5~6.5 h),平均出血量550 ml(350~1 200 ml),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12 ~46个月).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34例,良好复位25例,不满意复位7例.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r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23例,良29例,可8例,差6例.结论 正确的骨折分型诊断,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各种复位方法与固定技巧的熟练运用,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3例,采用跟骨外侧可延伸的L形切口入路,切开撬拨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2个月的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0例,良7例,可6例,优良率73.9%。末次随访X线片上的跟骨形态学指标(Bo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髋臼骨折26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改善髋臼骨折治疗效果及防治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本文髋臼骨折 2 6例 ,其中骨折移位 <3mm、关节腔内无碎骨块者 11例 ,行骨牵引治疗 ;骨折移位 >3mm、关节腔内有碎骨者 15例 ,行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 2 4例 (手术组 14例 ,非手术组 10例 ) 2 0~ 72个月 ,按Matta标准 ,非手术组优 9例 ,良 1例 ;手术组优 10例 ,良 3例 ,可 1例。轻中度异位骨化 2例 ,轻度创伤性关节炎 2例 ,术中坐骨神经损伤 1例。结论 绝大部分髋臼骨折需手术治疗 ,手术前明确骨折分类 ,把握手术时机 ,正确选择切口 ,满意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膝关节屈曲、松弛坐骨神经张力、良好的复位质量及减少手术创伤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或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有移位或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患者行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或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治疗.其中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组共30例患者,平均年龄28.1岁;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共35例患者,平均年龄26.1岁.所有患者得到12个月随访并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重建钢板内固定组相比,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组的术中损伤明显小于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骨折愈合率、JOA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有移位或粉碎性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优于重建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8.
髋臼骨折36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1984年1月~2002年12月经治的髋臼骨折386例进行临床观察,所有患者按Letournel-Judet分类,就其骨折分型、患者年龄、就诊时间、伴发创伤、髋臼骨折治疗并发症、不同的手术显露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68例经8个月~17年、平均4年11个月随访,按Matta评定法,保守治疗组27例,优11例(40.7%),良11例(40.7%),尚可3例(11.2%),失败2例(7.4%),优良率81.4%。手术治疗组341例,优111例(32.6%),良169例(49.6%),尚可57例(16.7%),失败4例(1.2%),优良率82.1%,总优良率为82.1%。无死亡和感染。结论 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移位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良好的手术整复工具、适时手术,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重建钢板上置和前置治疗老年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重建钢板上置和前置治疗老年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别用重建钢板上置法、重建钢板前置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39例,其中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66.7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按Constant评分评价患侧肩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2个月,平均18.7个月.重建钢板上置组与前置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半年、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钢板上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前置组;重建钢板前置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上置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锁骨中段骨折,重建钢板上置和前置法均可获得较佳疗效,但重建钢板前置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是一种可靠的治疗老年锁骨中段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的内固定方法,为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6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后环损伤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0~69岁,平均39.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6例,高处坠落伤12例,挤压伤5例.骨盆后环损伤情况:髂骨后部纵向骨折7例;不稳定骶骨骨折27例,按Denis分型标准:Ⅰ区14例,Ⅱ区11例,Ⅲ区2例;不稳定骶髂关节脱位19例,其中伴髂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7例,经耳状关节与韧带的骶髂关节脱位2例,伴骶骨翼骨折的骶髂关节脱位10例.外伤至手术时间3~28 d,平均6.7 d.采用前侧重建钢板固定7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26例,经皮后方跨骶骨重建钢板内固定20例.结果 本组53例均获12~36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无切口感染、术中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骨不愈合或明显双下肢不等长.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9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为87%.功能恢复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19例,良27例,可7例,优良率为87%.5例骶丛损伤患者鞍区感觉减退或膀胱排尿困难的症状均基本消失,2例骶从损伤患者遗留会阴部麻木和足下垂. 结论 手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内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手术者的经验、设备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