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放疗抵抗依然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敏感性的一个最大障碍。多种基因的表达产物影响肿瘤的放射敏感性,而放射敏感性标志物的发现,对于发现放疗抵抗的机制,改善放疗抵抗患者的预后,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放疗预后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多种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展开综述,为了解放疗抵抗的分子机制,预测食管癌放射治疗预后效果打下基础,并为肿瘤的放疗增敏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手段之一,而放射抗拒是肿瘤局部复发、放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各种信号通路在食管癌放射抗拒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食管癌的放射抗拒细胞通路进行归纳总结,开发各种信号通路特定靶点的有效拮抗剂,将为食管癌及其他肿瘤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原发肿瘤。放射治疗是目前脑胶质瘤综合治疗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经过放射治疗以后,部分肿瘤又会复发。随着肿瘤干细胞学说的确立,神经肿瘤干细胞的成功筛选和分离,研究者开始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研究,从肿瘤干细胞角度解释其放射生物学行为。放射肿瘤学研究者探求从治疗上特异于杀伤神经肿瘤干细胞,靶向作用于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以期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最终使恶性胶质瘤临床放射治疗受益。  相似文献   

4.
分割放射治疗过程中残留肿瘤细胞的加速再增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割放射治疗过程中残留肿瘤细胞的加速再增殖祝捷,曹世龙,王志祥肿瘤的放射治愈意味着肿瘤干细胞丧失无限增殖能力。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中,如果假定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不变,则其干细胞数量呈指数性减少,因而肿瘤治愈放射剂量依赖于两个因素:治疗过程中肿瘤干细胞的数...  相似文献   

5.
放疗是食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放疗抵抗是食管癌放疗面临的最大困扰和障碍。放射敏感性是当今肿瘤放射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多种基因可影响食管癌的放射敏感性,如果能筛选出放射敏感性的决定性基因,对于研究放射增敏、靶向治疗和预测放疗效果指导个体化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入手就以往研究中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的主要基因及重要分子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徐臣  孙洪赞 《现代肿瘤医学》2019,(18):3341-3345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我国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可通过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中晚期,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因宫颈癌细胞产生放射抗性从而导致放疗敏感性降低是晚期宫颈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同时,这群抗性细胞也是肿瘤复发的根源。因此,放射抗性是宫颈癌临床治疗中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总结了在宫颈癌中已经验证了的放射抗性的基因、蛋白标志物,旨在更好的构建宫颈癌治疗及预后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手术治疗是食管癌根治性治疗的手段之一,但食管癌患者就诊时约半数的患者已无手术适应证。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另一重要手段,而单纯放射治疗效果却不理想,5年生存率大多数报道在10%左右。这就要求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还能起到放射增敏、增加局部疗效的作用。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3年11月间收治的5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放射治疗一直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在照射野的确定、照射剂量和分割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腔内放疗和热疗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关放射增敏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就国内外这几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临床放射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子豪 《癌症进展》2003,1(2):131-136
近代放射治疗建立在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临床肿瘤学基础上,上述三个领域近期的发展对放射治疗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放射物理学的三维立体定向(3D-CRT)的出现和应用,使肿瘤体外放疗更加精确;根据放射生物学的研究分割(照射)成果,使临床放射治疗设计出不同的分割治疗方案,其中受普遍关注的是超分割照射、加速超分割照射;临床肿瘤学的进展使得各种治疗肿瘤的手段在综合治疗(包括放射治疗)模式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余子豪 《癌症进展》2003,(3):131-136
近代放射治疗建立在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临床肿瘤学基础上,上述三个领域近期的发展对放射治疗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放射物理学的三维立体定向(3D-CRT)的出现和应用,使肿瘤体外放疗更加精确;根据放射生物学的研究分割(照射)成果,使临床放射治疗设计出不同的分割治疗方案,其中受普遍关注的是超分割照射、加速超分割照射;临床肿瘤学的进展使得各种治疗肿瘤的手段在综合治疗(包括放射治疗)模式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施学辉 《中国肿瘤》1999,8(4):169-171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年新发病例占世界各国新发病例一半以上。预测至2000年我国每年死于食管癌的人数将超过19万人[1]。放射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食管癌确诊时,每100例中只有20例能根治切除,其余80例主要依靠放射治疗或(和)其他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而根治切除的病例,40%发生局部复发后仍将依靠放射治疗。常规分割放疗80%病例局部病灶未控制或复发,5年生存率大多不超过10%,提高放疗局控率是提高食管癌疗效的关键,也是目前食管癌治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提高放射治疗剂量以最小的放射剂量达到最大的肿瘤杀灭…  相似文献   

12.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下降是影响放疗疗效的主要原因。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能够赋予恶性肿瘤进展所必需的特征, 如肿瘤起始特性、侵袭性、传播能力和对化疗及放疗的耐受, 且EMT也可以由放射本身诱导, 从而赋予肿瘤细胞辐射抗性。已有证据表明, 抑制EMT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但对涉及的分子机制及关键靶点、通路还缺乏整体的认识。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EM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作用的研究, 重点关注了其中的信号通路、EMT诱导转录因子, 有助于加深对EMT影响放疗敏感性的理解, 为提高放射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下降是影响放疗疗效的主要原因。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能够赋予恶性肿瘤进展所必需的特征,如肿瘤起始特性、侵袭性、传播能力和对化疗及放疗的耐受,且EMT也可以由放射本身诱导,从而赋予肿瘤细胞辐射抗性。已有证据表明,抑制EMT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但对涉及的分子机制及关键靶点、通路还缺乏整体的认识。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EM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作用的研究,重点关注了其中的信号通路、EMT诱导转录因子,有助于加深对EMT影响放疗敏感性的理解,为提高放射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笑良  李建成 《中国肿瘤》2010,19(2):121-124
食管癌的三维适形放疗与束流调强放疗正日益受到肿瘤治疗临床与放射物理界的关注。文章综合国内外食管癌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束流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并对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和束流调强放射治疗各自的优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988例食管癌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野外淋巴结转移的途径和几率,为食管癌放射治疗设野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对988 例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病变两端各延长3c m 为界划分放射治疗野内、外淋巴结。对术后放射治疗野内、外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长度、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做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9 .1 % ;放射野内、外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 .2 % ,30 .4 % ;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率与病变长度、外侵及 T 分期呈正相关,其中 T3 , T4 期病变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 .8 % ,40 .0 % ;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与鳞癌和腺癌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常规食管癌放射野外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值得今后食管癌放射治疗设野时注意。  相似文献   

16.
周道安 《中国肿瘤》2001,10(1):54-55
由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委托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主办的第2届全国食管癌放射治疗研讨会于2000年8月15至18日在河北承德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专家100余人到会。会议就我国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现状、立体适形新技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从事的工作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有关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食管癌立体照射、食管癌的术前术后放疗及其综合治疗等文章共115篇,安排了2个单元交流,2个单元的讨论。现就交流的论文作一简介:1关于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  相似文献   

17.
进展期食管癌综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患者通过手术治疗 ,多数获得较好的疗效 ,但进展期食管癌无论选用任何单一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及热疗等疗效均不甚满意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放疗、热疗、内镜局注化疗及食管内支架多种手段综合治疗进展期食管癌 ,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现对此作一综述。一、放射治疗 既往我们一直采用常规分割照射食管癌 ,但疗效并不满意 ,5年生存率仅为 5~ 10 % ,主要失败原因是局部未控和复发[1] ,近年来随着放射生物学及放射物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肿瘤细胞经放射线照…  相似文献   

18.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诱导肿瘤细胞DNA损伤与DNA损伤反应/修复基因表达、放射方式和剂量有关。鉴于DNA损伤反应/修复基因表达谱对放射效应的作用和影响,探索新的肿瘤放射治疗剂量分割模式对改善放射抗拒肿瘤的放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基于DNA损伤反应基因表达谱的肿瘤放射剂量分割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郭耀信 《中国肿瘤》2000,9(12):562-563
近20年来 ,随着放射生物学的发展和照射技术的革新 ,对传统肿瘤放射治疗已提出了新概念。1肿瘤放射生物学1 1肿瘤细胞内在的放射敏感性作为放疗效果的预测因素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 ,治疗成功或失败与肿瘤的类型、分期或分级均有很大的关系 ,即使是相似的肿瘤其疗效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人们发现实验中对放射线抗拒的细胞系常常来源于临床对放射线抗拒的肿瘤类型 ,这说明肿瘤内在的放射敏感性对肿瘤的放射治疗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即通过测量细胞放射敏感性来预测肿瘤的放射反应。根据细胞存活曲线 ,测算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术前放射加手术切除综合治疗食管癌69例。随机分为半量放疗组31例和全量放疗组38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术前放射剂量和手术间隔时间影响食管癌的切除,而后者更为重要。肿瘤及周围组织对放射的反应程度及其局部损伤的恢复间期是影响手术切除的主要因素。术前放射治疗后适宜的手术间隔时间应该是在放疗后1个月内和(或)半年 ̄1年之间。术前放射治疗并不影响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因此,对放疗后病例,特别是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