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中医学的未病先防是一级预防,通过改善体质,从根本上阻止致病因素对机体的侵害.本文旨在通过建立体质辨别的模糊识别数学模型,使得体质辨别更为准确量化,为治未病的推广发挥更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井庆彦 《医学信息》2018,(8):140-141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中医学治疗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并得到临床的重视和认可。治未病是中医学中的重要防治思想,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有效的预防作用。即在未病之前,预防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发展,以预防为主的治疗原则。本文从“治未病”理论入手,研究“治未病”理论的实质内容和应用,并从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方面分析“治未病”理论,更好的满足人类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3.
反复自然流产属于祖国医学“滑胎”范畴。本病患者体质有其独特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具有易感性,当从“治未病”的思想来调治,即采用院孕前调理肝脾肾,孕后补肾固胎,补气养血提前保胎、防堕,其疗效满意,充分体现了“治未病”思想的防治价值。  相似文献   

4.
董玉舒  李慧 《医学信息》2019,(13):147-149
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指导中医养生保健、防治与康复,体现了对诊断的预判性及治疗的及时性。当下医疗模式更注重治疗与防治并行,强调将医疗防治的重心前移,医疗模式的转变高度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但实现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的现代化、客观化却面临挑战。本文将阐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科学意义、向现代化、客观化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及其构建中医“治未病”理论现代化、客观化的意义,以期与医疗同道共探之。  相似文献   

5.
《解剖与临床》2008,13(3):164-164
中国医师协会将于2008年8月28日在青岛举办国医2008科普之旅暨“治未病”百姓健康公益大讲堂活动启动仪式,同期举办“治未病”诊、治、研学术大会和《中国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手册》首发式。详细内容请登陆http://www.cmda.gov.cn。联系人: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产业委员会赵显财  相似文献   

6.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临床治疗方法多种,目前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主要有封闭疗法、针炙疗法以及综合疗法等。中药三伏贴配合针炙疗法是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经典阐释,能最大程度地驱风散寒,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安全、经济、副作用小,运用三伏贴配合针炙防治肩周炎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是祖国传统医学防病、治病的重要思想,其内涵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已经烧伤的患者,树立既病防变的思想,在积极处理烧伤原发病的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积极预防烧伤并发症,做到对烧伤并发症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防止或延缓烧伤后病情加重或恶化,以促进烧伤愈合和功能康复,提高烧伤救治成功率和救治水平。本文阐述了用"治未病"的观点预防和早期治疗烧伤并发休克、肾功能衰竭、血栓栓塞、水肿、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尚先宝 《医学信息》2019,(11):45-47
中医药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不仅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还可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患者接受程度更高,具有一定优势。中医药治疗兼顾整体和局部,通过结合外治和内治疗增强治疗效果。但对于该疾病中医还未形成系统治疗方法,并且治疗中没有充分结合"治未病"理论,为进一步提升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效果,应做到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9.
被国家人事部,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的李全国大夫,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中医治癌专家。 李大夫现任河南康复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20多年来,他潜心于中医治癌研究,大量翻阅中医文献,广泛收集民间验方,悉心研究肿瘤病理,取得了丰硕成果。他通过总结研究中医学理论后认为,癌症病因是气血失调,痰气交阻,热毒凝结造成气血凝滞,痰湿互结不化结块而形成肿瘤,他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清热解毒、消炎止痛、补气养血、活血化瘀、软  相似文献   

10.
井庆彦 《医学信息》2018,(17):143-144,148
目的 观察治未病三伏贴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冬病夏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贴膏治疗,观察组采用治未病三伏贴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VCmax、FEV1、FEV1/FVC、红斑和水肿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Cmax、FEV1、FEV1/FVC等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斑、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未病三伏贴可提高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冬病夏控制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且临床皮肤反应轻,患者容易接受,利于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糖尿病管理,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对于慢病管理一途,一直没有一个权威而切实际的管理方法,利用中医"治未病"思维理念,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级去展开思路,开拓社区糖尿病管理新思路,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将沉寂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发挥其应有社会效能,在实践中创新思维,探索新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法,总结新经验.  相似文献   

12.
消渴病的临床表现与典型糖尿病(DM)具有一致性,与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本文从消渴病的定义及临床特征入手,分析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和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认为消渴病的实质就是微循环障碍(血瘀)。指出消渴病的防治目标应该立足改善微循环障碍,不仅需要采用中药、西药治疗,也需要采用中医"治未病"、整体调理等策略维护好微循环,以预防消渴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从瘟疫相关理论出发,揭示瘟疫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关系,为2019-nCoV肺炎的发生和防御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可将其纳入中医学“瘟疫”的范畴。本文阐述瘟疫的含义及发展,论述2019-nCoV的中医阶段性辨治,揭示瘟疫理论的防治对2019-nCoV肺炎预防的启示。对2019-nCoV肺炎的发生、辨治及防御等方面提出新见解,有助于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更有效治愈2019-nCoV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以肝实质脂肪贮积以及细胞变性为特征,且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它与遗传易感和胰岛素抵抗有密切相关性。在中医古籍中,该病则属于“肝癖”、“肝著”、“痞满”等范畴。随着现代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迅速攀升,占据我国慢性肝病的主导地位之一,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中医在诊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领域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行分类和早期干预,充分体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及“救治于后不若摄生于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第六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年会"定于2015年12月4日至6日在深圳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学术部、北京市中和亚健康科学研究院与北京聚医堂医学研究院共同承办,各省亚健康分会协办。将邀请国内外亚健康著名专家、学者,各地亚健康分会和治未  相似文献   

16.
薛守宇  黄振鹏  刘瑞 《医学信息》2019,(10):154-155,162
目的 通过对300例大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探讨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且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方法 300例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年12月~2018年6月西安市高校大一和大二学生,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分析,观察其体质类型,统计各种体质所占比例。结果 在9种体质中,平和质69 例,占总人数的23.00% 。通过统计分析,偏颇体质中气虚体质分布最多,为66例,占22.00%,其次是阳虚质54例,占18.00%,阴虚质30例,占10.00%,实性体质者9例,占3.00%,兼夹体质72例,占24.00%。结论 300例大学生的虚性偏颇体质所占比例高,体质类型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主,探索中医体质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三大肝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等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明显增高,两者并存于同一个体的现象较为普遍,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大。中医药在促进肝脏脂肪代谢、提高抗病毒疗效、抗纤维化进展等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从中医学理、法、方药、非药物治疗等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浅述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辨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与识别声音熟悉性有关脑区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组块设计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声音熟悉性的神经网络基础。方法:利用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3名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扫描,同时给予事先录制编辑好的言语性声音刺激,并通过反馈系统记录反应结果。应用SPM99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获得脑区激活图和局部血氧水平反应曲线,并分析受试者行为学反廊结果之间的相关件及行为学反应结果与“熟悉”声音激活脑区之问的相关性。结果:与接受“不熟悉”声音刺激相比,受试者在接受“熟悉”声音刺激时,下列脑区显著激活:后扣带回、丘脑、右颞中回和右前额中回。相应的受试者在接受“不熟悉”声音刺激时,相对于接受“熟悉”声音刺激,左楔前叶、枕叶和楔叶显著激活。受试者对“熟悉”声音的判断正确率与对“熟悉”声音识别的平均反应时间呈负相关(r=-0.60,P=0.03);而辨别“熟悉”声音的平均反应时间与丘脑的激活程度呈正相关(r=0.59,P=0.03)。结论:后扣带回、丘脑、右颞中回及右前额中回可能是辨别“熟悉”声音神经网络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辨别“熟悉”声音与辨别“不熟悉”声音之问可能存在不同的脑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介绍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及中医护理工作情况及具体做法。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过程中,我科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中医的整体护理观念、辨证施护、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和治未病等几个方面分别介绍。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使患者真正体验到中医护理及优质护理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突出了中医特色,推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生脉散对抗小鼠氧化损伤的作用与机理。方法:通过剪除小鼠胡须的方式引起氧化应激,造成精神损伤模型,对中医的“未病”状态进行模拟。并采用此模型对传统方剂“生脉散”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采用羰基蛋白、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以及MnSOD和CGPx的mRNA表达拓为衡量氧化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