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苯氧乙酸类降血脂药非诺贝特 (fenofibrate)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 ,糖尿病组 (D组 ) ,非诺贝特治疗组 (F组 )。第 4、6周分别随机取各组大鼠一半检测血糖、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血肌酐、尿白蛋白及肾脏肥大指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 β1 )、层粘连蛋白 (LN) ,IV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测定肾小球平均体积(MGV)、肾小球平均面积 (MGA)。结果 :非诺贝特治疗组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率均低于糖尿病组 (P<0 0 5 ,P <0 0 1 )。第 6周时 ,F组TGF - β1 、LN、IV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D组 (P <0 0 5)。结论 :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肾脏有部分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降血脂、下调糖尿病大鼠TGF - β1 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20)及雷公藤甲素组(n=20)。模型组与雷公藤甲素组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并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相应生化指标并计算肾脏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NF-α与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指数、血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大鼠的各项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TNF-α与MCP-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大鼠肾脏组织TNF-α与MCP-1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NF-α与MCP-1的水平,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TGF-β1)、CD68(巨噬细胞标记物)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说明氯沙坦钾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15周后, 观测肾组织形态学、肾功能和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的变化,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TGF-β1、CD68和MCP-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体重均降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MCP-1、CD68、TGF-β1的阳性细胞数升高,模型组24 h尿蛋白和肌酐升高;(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肌酐、24 h尿蛋白、甘油三酯及MCP-1、CD68、TGF-β1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结论: 在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中氯沙坦钾可以通过减少肾组织MCP-1表达,阻止巨噬细胞的浸润,下调TGF-β1表达,对糖尿病肾病病变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纤维连接蛋白(FN)在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肾组织的表达改变.方法:选取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枸橼酸钠缓冲液.成模后6周,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各组大鼠肾TSP-1和FN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后6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表达TSP-1和FN蛋白数量较正常对照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到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SP-1的mRNA较正常对照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FN的mRNA较正常对照组也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糖状态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SP-1和FN的表达增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雷酚内酯对IgA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和Th1/Th2免疫失衡的调控。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联合建立IgA肾病模型。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尿蛋白。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二乙酰肟比色法检测血清尿素氮。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2、IL-4和IL-10的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肾小球IgA的沉积。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Masson法观察肾间质纤维化。蛋白印迹法分析TGF-β1和MC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酚内酯组尿蛋白、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2和IFN-γ水平明显下降,IL-4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酚内酯组IL-2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IL-10水平及IL-4/IFN-γ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IgA沉积增加,胶原纤维增多,TGF-β1和MCP-1表达明显升高(P0.05)。雷酚内酯可减少IgA的沉积和胶原纤维,抑制TGF-β1和MCP-1的表达(P0.05)。结论:雷酚内酯可保护IgA肾病大鼠的肾功能,减轻肾间质纤维化,改善Th1/Th2漂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大鼠糖尿病模型肾内炎症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建立STZ诱导的单侧肾切除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对照组、糖尿病组与依那普利给药组,每组 10只。8周末检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肾组织与尿丙二醛(MDA)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应用PAS染色观察肾小球病理组织学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ED-1(巨噬细胞表面标志)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表达。 结果: 依那普利给药组大鼠肾重、肾重/体重、AER与肾小球面积、肾小球容积及系膜区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P<0.01);模型组肾组织和尿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依那普利可明显缓解这些变化(P<0.05);模型组肾小球ED-1阳性细胞数及 MCP-1、ICAM-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依那普利给药组肾小球巨噬细胞浸润及MCP-1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ICAM-1表达无明显差异。 结论: 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部分可能与抑制肾内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核黄素对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核黄素对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核黄素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收集各组血、尿及肾组织,生化方法检测24h尿蛋白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计算肾脏脏器系数(KW/BW);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组别肾皮质TGF-β1、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因子-1(PAI-1)蛋白质水平;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比较,核黄素治疗组大鼠尿蛋白量显著降低(P0.01),肾组织及血清SOD、CAT活性升高(P0.01),肾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核黄素治疗组肾皮质TGF-β1及PAI-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结论:核黄素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肾组织TGF-β1、PAI-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脂血症肾损害大鼠肾组织中骨调素(OPN)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表达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辛伐他汀治疗组,每组10只。观察12周。实验监测尿蛋白量、血脂、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MCP-1表达,用RT-PCR、免疫印迹检测OPN 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实验结束时,高脂模型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C、24h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C、24h尿蛋白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而 HDL-C则明显高于高脂组(P<0.01);高脂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增宽,小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而辛伐他汀组病理改变较高脂组有所减轻;高脂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肾组织中MCP-1、OPN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辛伐他汀组大鼠肾组织中上述指标的表达较高脂组有明显下调(P<0.05);肾组织中OPN蛋白表达与其MCP-1表达和尿蛋白量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肾组织中OPN和MCP-1的表达,从而减轻小管间质巨噬细胞浸润,从而降低了高脂血症肾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并探讨小剂量白细胞介素17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DN组及IL-17A组.DN组及IL-17A组均以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IL-17A组给予小剂量IL-17A重组蛋白,连续给药12周后,下腔静脉取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等;将大鼠放入水平代谢笼中收集各组大鼠24h尿液,测定大鼠24h尿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炎症因子表达;Western blot测定IL-17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DN组及IL-17A组尿蛋白、HbA1c、肌酐、尿素氮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7A组尿蛋白、肌酐、尿素氮均显著低于DN组(P<0.05).DN组大鼠在注射IL-17A后促炎因子表达显著减少,抑制性炎症因子表达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IL-17A蛋白显著减少.结论 IL-17A具有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作用,并有可能逆转糖尿病肾病,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生化方法测定血糖、尿蛋白、血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肾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W 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蛋白质水平;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木犀草素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1)、24 h尿蛋白明显减少(P0.01),血清及肾组织SOD、CAT活性升高(P0.01),肾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木犀草素治疗组肾皮质TGF-β1及PAI-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结论:木犀草素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及降低肾组织TGF-β1、PAI-1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锌指转录因子Snail 1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DM),分为2、4、8、12、16、20、24周以及16周A、20周A和24周A组,其中A组动物从第13周起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每个时点均设鼠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糖、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肾脏指数。PAS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Snail 1和纤连蛋白(FN)的蛋白及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nail 1蛋白表达。结果: DM各组大鼠的血糖、24 h尿蛋白、血肌酐、肾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A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DM组(P<0.05,P<0.01)。Snail 1免疫组化阳性染色见于各组DM大鼠肾小管,正常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A组见弱阳性表达,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减少。DM组肾皮质Snail 1、F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A组显著低于DM组(P<0.01)。Snail 1与FN mRNA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Snail 1蛋白表达水平与血糖、尿蛋白、血肌酐、肾脏指数亦呈正相关( P<0.01)。结论: Snail 1基因和蛋白在DM大鼠肾组织过度表达,提示Snail 1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建  房磊  吴瑕  王猛  杨健莉 《解剖科学进展》2015,(3):272-274,278
目的研究经静脉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肾小球足细胞跨膜蛋白(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模型组组(10)和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组。参照Anderson's方法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MCP-1与Nephrin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三组大鼠肾组织MCP-1 m RNA与Nephrin m 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肾组织MCP-1蛋白和m 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LY294002处理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05)。模型组肾组织Nephrin蛋白和m 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05),而LY294002处理组显著高于模型组(0.05)。结论 PI3K抑制剂LY294002能够下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MCP-1的表达,上调Nephr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甲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2型糖尿病(DM)模型大鼠肾脏的足细胞损伤及其机制.方法:高糖高脂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雷公藤甲素治疗组[DT组,200 μg/(kg*d)灌胃给药],另设对照组(NC组).8周末检测血压、血糖、肾重、肾肥大指数、24小时尿白蛋白(24 UAL)、Ccr及肾组织电镜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组织ED-1表达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OPN、TGF-β表达的改变.结果:DM大鼠24 UAL明显高于NC组(P<0.05),雷公藤甲素治疗组大鼠24 UAL明显低于DM组(P<0.05).DM组大鼠肾小球ED-1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NC组(P<0.01),雷公藤甲素治疗后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明显低于DM组(P<0.05).DM组肾组织Nephrin表达较NC组显著降低(P<0.01),雷公藤甲素可明显恢复肾组织Nephrin 表达(P<0.01).与NC组比较,DM组肾组织OPN、TGF-β蛋白表达上调(P<0.01),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肾组织OPN、TGF-β的过度表达(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足细胞损伤,达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内源性激动剂乙酰甘氨酸重氮氨苯脒(DIZE)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N组和DIZE处理组(DIZE组)。DN组与DIZE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12周后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建立后给予DIZE 15 mg·kg~(-1)·d~(-1)或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4周处理。16周末称量体重和肾重,计算肾质量体质量比(KW/BW),收集血、尿标本,检测血糖(GLU)、24 h尿蛋白(24UP)及血清肌酐(SCr)等指标。通过PAS染色观察各组肾脏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AngⅡ、Ang-(1-7)、TGF-β1及VCAM-1水平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观察collagenⅠ和FN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collagenⅠ和FN mRNA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观察各组大鼠ACE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DIZE显著提高了糖尿病大鼠ACE2的表达(P0.05),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血浆AngⅡ含量(P0.05),提高了Ang-(1-7)的水平(P0.05)。与NC组大鼠相比,DN组与DIZE组大鼠的24UP、SCr和KW/BW明显升高(P0.05),collagenⅠ和FN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增加,肾脏组织TGF-β1及VCAM-1明显上升(P0.05)。DIZE组与DN组大鼠相比,24UP和SCr水平降低(P0.05),GLU和KW/BW无明显差异,collagenⅠ和FN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量减少,肾脏组织TGF-β1及VCAM-1水平降低(P0.05)。结论:ACE2内源性激动剂DIZE显著提高了ACE2的活性,增加了Ang-(1-7)的含量,从而降低了肾脏纤维化及炎症水平,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Snaill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糖尿病组(DM)、胰岛素治疗组(A).检测Snaill、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及纤连蛋白(FN)的蛋白和(或)mRNA表达.结果 Snaill阳性染色见于各组DM大鼠肾小管.从16周开始在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α-SMA蛋白阳性表达.肾皮质Snaill与FN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而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与Snaill呈负相关.结论 Snaill基因和蛋白在DM大鼠肾小管高表达,并可能通过介导FN生成和抑制E-cadherin转录触发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参与了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罗格列酮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6)、阿霉索肾病组(n=7)、罗格列酮治疗组(n=7),12周后测大鼠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和血肌酐、尿素氮,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NF-κB p65的核转位及ELISA(夹心法)检测肾组织NF-κB p65的活性,RT-PCR测肾皮质PPARγ mRNA及TGF-β1 mRNA的表达及免疫印迹检测肾皮质PPARγ、TGF-β1蛋白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阿霉素肾病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减少,血清白蛋白升高,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下降,差异显著(P<0.01),肾脏病理损害减轻;肾组织NF-κB p65活化和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受抑制,而肾皮质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差异显著(P<0.01);阿霉素肾病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p65活性与PPARγ mRNA表达呈直线负相关(r=-0.8305,P<0.01);肾组织中PPARγ mRNA与TGF-β1mRNA表达呈直线负相关(r=-0.7938,P<0.01).结论:罗格列酮作用于阿霉素肾病大鼠后,可能通过上调PPARγ表达,部分抑制肾组织NF-κB p65活性,进而抑制肾组织中TGF-β1表达,从而使系膜基质沉积减少,肾组织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能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Res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第8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24 h尿蛋白(24hTUP)水平以及肾组织中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TUNEL染色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PI3K、Akt及p-Akt的表达.结果 给予白藜芦醇治疗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中Scr、BUN及24 h TUP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肾脏细胞凋亡数量减少(P<0.05);肾组织中PI3K与p-Akt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Akt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损伤,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赵锦  陈玮  魏杰  朱雯 《免疫学杂志》2020,36(1):74-79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保护,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Normal)、模型组(DN)、阳性对照组(厄贝沙坦IRB:25 mg/kg)、ICA(淫羊藿苷:100 mg/kg)组,每组10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霉素构建糖尿病肾病(DN)模型,检测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UAE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MCP-1和肾组织中SOD、GSH-px和MDA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VEGF、p-p65的表达。结果与Normal组相比,DN组大鼠UAER、Scr、BUN、MDA、IL-1β、IL-6、MCP-1、Caspase-3、TGF-β、VEGF、p-p65表达显著上升,SOD、GSH-px表达显著下降(P0.05);给予ICA处理后,大鼠UAER、Scr、BUN、MDA、IL-1β、IL-6、MCP-1、Caspase-3、TGF-β、VEGF、p-p65表达显著下降,SOD及GSH-px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淫羊藿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减轻大鼠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并抑制肾组织细胞的凋亡,从而减少肾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彩色蚕茧提取物-丝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二甲双胍治疗组和丝胶预防组.建立链脲佐菌素致动物模型,以血糖≥16.7mmol/L作为成模标准;丝胶治疗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分别给予丝胶(2.4g·kg-1·d-1,35d)和二甲双胍(55.33mg·kg-1·d-1,35d)灌胃;丝胶预防组大鼠于注射链脲佐菌素前给予丝胶(2.4g·kg-1·d-1)灌胃35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24h尿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免疫印迹法观察肾VEGF和PED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和肾VEGF蛋白的表达升高,肾PEDF蛋白的表达降低;丝胶治疗组、丝胶预防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的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和肾VEGF蛋白的表达低于模型组,肾PEDF蛋白的表达高于模型组,且丝胶治疗组、丝胶预防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无差别.结论:丝胶可通过上调肾PEDF蛋白、下调肾VEGF蛋白改善糖尿病肾病时肾血管生成的不平衡,发挥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的保护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诺贝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苯氧乙酸类降血脂药非诺贝特(fenofibrate)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非诺贝特治疗组(F组)。第4、6周分别随机取各组大鼠一半检测血糖、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血肌酐、尿白蛋白及肾脏肥大指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测定肾小球平均体积(MGV)、肾小球平均面积(MGA)。结果:非诺贝特治疗组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率均低于糖尿病组(P<0.05, P<0.01)。第6周时,F组TGF-β1、LN、IV型胶原蛋白表达低于D组(P<0.05)。结论:非诺贝特对糖尿病肾脏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通过降血脂、下调糖尿病大鼠TGF-β1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