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发扬祖国医学成就,更好地为增进人民健康服务,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在有计划地积极地整理、编辑、出版各种中医中药书籍。该社经同各有关方面,特别是同中医界人士进行了反覆的商讨研究後,苜先决定出版一批中医学的基础书籍。为了完成中医书出版计划,该社除决定在内部增设中医书编辑组机构外,并拟聘请全国著名中西医组成中医书出版编审委员会,进行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1949年以来,学者在全国进行3次大范围的中医古籍资源普查,分别编撰了《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其中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书最多、最全,计13455种。《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在编撰过程中,对古籍的分类问题、书名著录、成书年著录、著者著录、出版年著录、版本著录等方面修订了前两次编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在古籍的归类、书名的统一、卷数、著者朝代、成书年、版本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纰漏,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赵燕  赵艳 《中医学报》2022,37(1):209-215
目的: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进而探讨民国中医出版业的发展特点。方法: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蓝本,采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特点。结果与结论:民国时期本草类书籍的出版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1912—192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书籍出版以翻印前代著作为主,出版内容缺乏原创性;1928—1937年是本草类书籍出版的繁荣发展阶段,此时出版数量最多,原创书籍比例大幅度提升,出现了实验类本草著作、大部头丛书及教科书,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黄金十年";1938—1949年书籍出版数量受到战争的影响,波动较大,是中医出版业发展的不稳定阶段。出版中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是出版数量最多的地区。此外,浙江、北京、四川、广东等地出版数量相对较多。出版主力为中小书局,大型书局在出版印刷成本较高的影印本著作和大部头本草著作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类型以印刷成本较低的铅印本、石印本为主。  相似文献   

4.
近日.记者有幸拜访了极具影响力的《简明科学技术史话》(1981年出版)一书的作者、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原高级工程师申漳教授。申漳教授虽然年逾花甲.但探索精神却从未因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退休在家的他,刻苦钻研中医古籍,对中医理论做出了独创性、开拓性的解析.于2008年出版的《中医今解与关系医学》更是凝聚了申漳教授近20年的心血。  相似文献   

5.
俞慎初教授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学术广博精深,著述宏富等身。由其学术继承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刘德荣、俞鼎芬编写的《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俞慎初》一书(以下简称《俞慎初》),于2001年10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1950年到1990年,台湾地区中医药事业历经了艰辛的发展进程,而中医药图书的出版也随之而起伏。综观近40年台湾中医药书籍的出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湾中医事业在各时期的状况;一方面中医药图书的兴盛是由中医事业的发展所决定;另一面中医药书籍又反过来,对中医的进步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图书馆采编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调查目的 采编,即采访和编目,其工作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图书、期刊以及非书资料的采集工作,二是对采集的书刊资料进行分类、编目,为有序的组织藏书、管理藏书、利用藏书打下基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编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计算机编目逐渐代替了手工编目,联合编目广泛开展等,这些都提高了编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CALIS医学中心2003年10月对全国114家高校医学图书馆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特别设立了"资源建设"和"书刊加工"专项.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作为当前收载中医书籍最为全面的目录书,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重视,然而此书出版距今已有十几年,期间许多珍贵的民国伤寒文献被陆续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漏载民国伤寒类著作4本,分别为《伤寒科》《伤寒质难》《伤寒论类方汇参》《伤寒论金匮要略新注》,6本民国伤寒类著作馆藏地记录不全,另有9本著作存在书名、人名、成书年代及分类混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905年博医会编《护病要术》为中国近代早期出版的护理书籍。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有专科护理书籍刊行。中华护士会成立后,制定了护士课程,统一考试、注册,同时通过与广协书局协作,为护理专业书籍出版,推动护理教育起到甚为重要的作用。到1949年有明确记载的护理书籍有近百种。这些书籍中较有影响的,大部分是译著或以国外原著为蓝本的编译之著。  相似文献   

10.
由汪冶、田兰、田华咏整理的《中国侗医药史》一书于2014年3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基础,参考相关书目工具书及研究论文,对民国时期针灸医籍数量进行详细考证,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医籍与其收录原则不完全相符.统计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的数量时应当注意:时间范围为1912-1949年;应将丛书作为子目各书的一个版本,而不应将二者分别作为2种不同书籍计算;译作及外国人的著作不应计算在内.根据以上原则统计的结果是:民国时期中国针灸医籍数量为201种.  相似文献   

12.
一、目录学——治学的门径目录学是关于图书的分类、编目和著录的专门学问,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医目录学则是在中医学科范畴内研究中医文献的分类、编目和著录工作的学问。《汉书·叙传》载:“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序略洪烈。”目录一词,殆从此出。同书《艺文志》又载当时的校书情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91年版,简称<联目>)收录了我国1949年前出版的12124种中医现存图书书目及其各种版本,其中清代广东刊印出版的医书有303种,收藏在广州市内的有200种,占清代广东出版医书总数的66.01%.通过对广州几个重要的图书馆的资料实物调查,发现有些清代粤版医籍的书目、版本或在广州的藏地等情况<联目>记载有遗漏,并补正<联目>漏载的清代广州博济医局出版而藏于广州市的8种著作;补充16种<联目>未载书目之清代粤版中医书(包括抄本);补充17种书目载录在<联目>内,但该书的清代广东版本在<联目>中没有显示的医书;10种医书,其书目、版本<联目>皆有记载,但<联目>漏登其在广州的藏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余瀛鳌先生主编的《中医临床必读名著30种》一书于2010年6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由于党对中医事业的重视和关心,中药学有了迅速发展,除了中医各行政管理机构的不断完善,以及各中药院校、专业的不断建立以外,兹就以下几方面加以概述。1 本草文献整理本草文献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本草书目整理方面,197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主编修订的《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了749部建国前编著的本草,比1961年收录的544部增加了205部,为研究本草版本、考证本草药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对历代本草书籍进行了重印,其中50年代重印的本草书籍有19种,60年代重印的本草书籍有3种,70年代重印的本草书籍有4种,80年代已重印和计划重印出版的本草书籍有142种。对本草古籍的辑佚、校点和注释方面尚志钧做了大量工作,重辑了《唐新修本草》和  相似文献   

16.
张步桃(1941~)生于台湾省莲花县的中医世家,自幼随父习医,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中医养生家、著名中医、台湾中医药委员会执行秘书、台湾过敏及气喘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台湾传统医学会秘书长、张仲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在台湾,张步桃曾先后出版了《小病不求人》、《张步桃养生观》、《张步桃开药方》、《张步桃解读伤寒论》等十余种养生书籍,深受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以前(尤其是1912—1949年间),现已掌握的中医及其相关的各种期刊当在800种以上,所含论文不少于10万篇。期刊文献的特点是它的时效性与广泛性。这些文章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清末民初中医的发展历史,展现了近代中医发展的大事记及这一时期医家的风采与成就。这段数十年的历史与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史在时间上相比虽微不足道,但在中医的发展史上却是完全不同以往的历史阶段,其间发生了决定中医生死存亡的大事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与中医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因此,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西医护理工作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于20年代后期,但未独立发展,因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是构筑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所以中医护理的发展始终与中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直至相似的历程。1985年中医研究院出版《中医护理学》一书,中医护理这个名词在各中医机构才广泛应用^[1]。但中医护理更多的是以现代医学护理为依据,参以中医理论予以记述,为了使中医护理体系更明晰,本文对中西医护理工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曾昭耆教授曾担任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中央首长保健医生,并先后兼职于多家学术团体,担任多家医学杂志编委。他特别强调医生全方位的基本功培养,并善于结合自身丰富的,l盏床经验和社会阅历进行传授。作为编委,自2002年创刊起,他为本刊撰写了数十篇“病例故事”、“专论”等专栏文章,并积极参与本刊为社区医生举办的“刊友会”等活动。2008年出版《漫漫从医路》一书,总结了他的临床行医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1929年创办的上海中医书局是民国期间创办最早,也是最大的中医类书业机构。在钱季寅、秦伯未等人的主持下,抗战前的中医书局资本充足,在中医典籍的流通发行方面贡献极大,出版的《影印古本医学丛书》等书籍学术价值很高。后由于战火的影响,中医书局的发展步入低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书局与千顷堂书局等一起组成上海卫生出版社,后又被并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书局的存在时间并不长,但发行出版中医典籍颇多,对其进行研究既可管窥民国中医发展的复杂环境,又能管窥民国中医典籍出版的整体概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