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近几年来,我院对肿瘤病人进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宣传教育、操作等因素,我院在2006年9月份发生1例因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由于处理不及时,造成病人局部炎症、组织坏死等现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长春瑞滨致静脉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先爱 《安徽医学》2006,27(4):339-340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许多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具有严重的毒性和刺激性,根据化疗药物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分为非发疱型和发疱型。发疱性药物主要有:长春碱类、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及丝裂霉素,这些药物可引起组织的严重损伤。长春瑞滨属长春碱类抗肿瘤药,常用于乳腺癌及肺癌的联合化疗方案中。该药局部刺激性大,主要是通过其脂溶性作用,破坏细胞膜,静脉注射时可引起局部疼痛及血管的非外渗性炎症。根据局部表现将静脉炎分为;轻度:穿刺静脉微红、隐痛或刺痛;中度:静脉红肿,烧灼样痛;重度:静脉呈紫色,剧痛难忍,并沿着穿刺静脉分布大小不等的水疱。我们为57例长春瑞滨静脉化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液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为输注化学药物(简称为化疗)及高浓度营养物质.而化疗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局部毒性反应,如静脉炎、血管硬化、闭锁,发疱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容易发生皮下坏死.目前,临床传统的化疗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病人的痛苦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我科自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对150例血液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外周静脉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有效解决了化疗患者的输液难题,现将整体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化疗药物静脉渗漏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目前口服药种类少,静脉输注为化疗药物摄人的主要途径。静脉输注常发生药物的外渗、外漏,轻则引起局部肿胀剧痛,重则导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因此了解渗漏发生的原因,寻找有效的预防对策,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李雪琴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51-851
药物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我科在2009年1月发生1例因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由于处理不及时,造成患者局部炎症、溃疡等现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当前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已被普遍的应用于临床。病人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因为化疗药物本身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刺激性、反复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时间过长以及长时间输液等因素,不可避免的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致使药液渗漏,引起静脉炎,在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如不慎发生外渗或外漏可造成病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溃疡,重者可造成皮下组织坏死以及深部组织如肌腱和关节损伤,甚至造成功能障碍。现将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护理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7.
联合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而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对血管有刺激,加之在操作中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时有发生,化疗药物外渗于皮下组织中,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引起慢性严重的组织反应,对皮肤组织造成的化学烧伤极易导致外渗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死,经久不愈。若药物外渗范围较为广泛,彻底清创后,组织缺损较大,常损伤局部重要血管,神经,肌腱等,造成明显的疤痕增生及局部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及早期正确的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粟玉芳 《广西医学》2003,25(9):1712-1714
化疗是肿瘤内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疗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 ,极易造成静脉炎。如果药物渗漏到皮下组织 ,轻者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 ,重者可损伤神经肌腱 ,甚至造成组织坏死导致肢体功能丧失。近年来 ,为了防治化疗药外渗 ,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取得了很多的经验 ,现综述如下。1 化疗药物外渗 漏的主要原因1 1 直接毒性作用 :化疗药物属于细胞毒类药物 ,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对正常的细胞、组织具有一定的损伤 ,如阿霉素外渗后可引起局部严重的细胞炎症〔1〕。1 2 药物的…  相似文献   

9.
杜彦秋 《中外医疗》2009,28(35):124-125
目的探讨浅静脉化疗大量外渗的预防和救护。方法预防:在老法预防的基础上,局部涂抹多磺粘多糖软膏、碱化(长春碱类可酸化)、冷敷(用于阿霉类);救护:在老法局部封闭的基础上增加生理盐水量,局部多点穿刺使药物从组织中析出,配合其他辅助疗法。结果新法预防能最大限度地预防浅静脉化疗的大量外渗;新法救治对非发疱剂外渗恢复更快,对发疱剂外渗无1例溃烂和功能失常。结论新法预防和救护浅静脉化疗大量外渗可以最大限度地解除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自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静脉化疗仍是目前治疗自血病的主要措施。但是化疗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足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局部血管组织损伤较大,漏至皮下可能会导致组织溃烂、坏死,而且药液的外渗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并加重患者的痛苦。如何保护好血管,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延长静脉的使用寿命,是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发生15例化疗药物外渗,经过及时的处理,均未发生严重后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华 《甘肃医药》2012,(5):391-393
目的:探讨造成化疗药外渗的主客观因素与化疗药外渗的处理方法。方法:从抗肿瘤化疗药的作用、主要毒副反应、外渗及药物刺激程度、配制要求、腐蚀性化疗药物的输注方法、外周静脉(PVC)与中心静脉(CVC)输注引起的外渗处理程序、特殊与局部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外渗静脉炎的处理、引起化疗药外渗的因素、化疗静脉的护理11个方面进行相关知识点学习与护理操作分析。结果:通过对化疗药物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及对发生药物外渗原因的分析,使我们的护士能避免或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并能做到正确处理。结论:临床上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化疗药物的特性,认真学习外渗损伤知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娴熟的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正确输注,并做好化疗静脉的长期护理工作,是避免化疗药外渗、避免医患纠纷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外渗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新生儿更易发生,外渗药物可使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甚至坏死。我科用酚妥拉明湿敷治愈1例因头皮静脉输注白蛋白外渗造成头皮坏死的患儿,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季德胜蛇药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诺维本、丝裂霉素等,均为强刺激的发疱性化疗药物。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往往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充血,甚至坏死、溃疡的发生。自2000年2月~2005年6月,我所对化疗药物外渗患者21例采用季德胜蛇药外敷,联合利多卡因和激素局封、冰敷治疗,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但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有毒性刺激,加之在操作中化疗药物的外渗及静脉炎时有发生。化疗药物的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的一种常见现象。临床表现为:漏出或外渗到血管外可表现为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红肿、热、痛,甚至皮肤及组织坏死,也可导致永久性溃烂。  相似文献   

15.
赵素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660-661
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严重的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2006年—2009年,我科乳腺癌患者输注化疗药物达206例次,通过总结及探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各种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护士的专业培训,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当班护士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外渗化疗药物的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安素泰是抗肿瘤的静脉化疗药物,对正常的组织具有很强的毒性和刺激性。药物外渗是临床静脉输注药物的重要并发症,可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甚至功能障碍。而化疗药物的渗透率为0.1%~6%[1]。我科2003年8月至2005年9月共输注安素泰30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输注安素泰均为卵巢癌,年龄42~60岁,平均45岁。2药物外漏的预防及护理2.1健康教育:使用安素泰外渗其主要症状是疼痛、发红到干燥、变黑、脱皮,随后进行性坏死[2]。坏死原因主要是由于药液渗透到皮下组织,使局部组织与血管间的弥散距离增大,血管受压,细胞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17.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静脉给药是化疗中的主要途径。由于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再加上患者治疗周期长,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易发生化疗药物外渗,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静脉炎,重者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因此,医护人员要了解药物外渗的原因、预防、护理,避免静脉给药过程中化疗药物的外渗,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正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是化疗过程中的一个潜在的并发症。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外渗一旦发生,轻者引起局部红肿、疼痛,患侧静脉通道不能继续使用;重者皮肤组织坏死,甚至损伤神经、肌腱,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预防和护理,不断学习总结,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1]1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刘芳容 《重庆医学》2008,37(8):889-890
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静脉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坏死。奥沙利铂是一类新型的铂类抗癌药物,是继顺铂、卡铂之后的第3代抗癌药物。主要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  相似文献   

20.
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坏死,最近几年,我科对肿瘤病人进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宣传教育、操作等因素,我院在2007年3月份发生1例因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