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倩  张宝平  张平 《河北中医》2010,32(3):365-366
尿失禁是指尿液失去控制不自主地流出,主要包括以下类型:真性尿失禁、溢出性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紧迫性尿失禁、迫尿肌括约肌不协调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占50%~70%。2004-2009年,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05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尿失禁是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症状,系指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能控制排尿。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约占60%。笔者采用穴位埋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压力性尿失禁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治疗本院2009年6月-2014年5月收治压力性尿失禁患  相似文献   

3.
正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发生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种,当尿液的正常存储和排泄过程受到干扰,就会发生尿失禁。尿失禁根据发病机理可分为四类: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科因素对女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对我院130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掌握产妇孕期和产后尿失禁的情况,对尿失禁和分娩方式、妊娠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影响尿失禁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有效问卷110份,110例产妇中37例产妇(33.64%)在孕期出现尿失禁症状,25例产妇(22.73%)在产后的4~8周发生尿失禁症状;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产后体力恢复时间对尿失禁症状的发生有着较大的影响。结论过大的新生儿体重增加了产后发生尿失禁症状的风险;剖宫产能够显著降低产后发生尿失禁症状的概率;孕期和产后多发生轻度的尿失禁,加强盆底肌肉的训练能够有效地预防与治疗产后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肾俞、会阳穴。对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尿失禁治疗分级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尿失禁治疗分级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疗前(P<0.01),电针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用电针能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尿失禁治疗分级,减少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6.
<正>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尿失禁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项:1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2创伤,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3手术,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4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及性别,尤其是女性及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泉鱼  孙建峰 《中医杂志》2007,48(6):532-533
尿失禁为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尿液非自主逸出,此类尿失禁为神经原性尿失禁。脑血管疾病早期恢复期尿失禁的发生率大约为51%~83%。随着时间的推移,尿失禁的发生率会逐渐下降。脑卒中后长期随访资料显示,尿失禁持续存在者占15%。笔者2001~2005年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尿失禁按照西医临床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 充溢性尿失禁是由于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 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相似文献   

9.
温灸气海穴治疗中老年女性应力性尿失禁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力性尿失禁,又称压力性尿失禁、张力性尿失禁,是指当腹压增加时(包括用力、大笑、咳嗽或打喷嚏等情况下)可出现小便自遗.美国及日本均有尿失禁的大规模调查,发现受到应力性尿失禁不同程度影响的老年妇女多达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压力性尿失禁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女性尿失禁类型,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日趋增高。虽然压力性尿失禁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临床上现有治疗方法较多,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一定优势,现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2组在治疗8周后观察1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尿失禁量和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后尿失禁量和ICI-Q-SF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温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钬激光剜除前列腺(HoLE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引起尿失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骶麻下使用美国科以人公司提供的大功率100W钬激光器以及组织粉碎器对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施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与前裂腺组织粉粹术。结果:术后早期6例患者出现尿失禁,占同期HoLEP手术病例的10%,其中急迫性尿失禁3例,压力性尿失禁1例,充溢性尿失禁1例,混合性尿失禁1例,术后3个月随访,4例症状消失,2例患者尿失禁时间超过半年。结论:明确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术后尿失禁发生的原因,进一步提高该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丽珍  王江  张鹏  胡利 《辽宁中医杂志》2013,(11):2280-2283
目的:观察固泉贴穴位贴敷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和空白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口服α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观察组固泉贴穴位贴敷,空白组仅进行盆底肌锻炼,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尿失禁量、尿动力学和血清雌二醇的含量在干预后较对照组、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固泉贴穴位贴敷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失禁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糖尿病和尿失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妇科门诊行健康体检的20岁以上女性,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的方法进行交叉比较研究。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两组,然后根据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分娩史进行配对。结果:810名女性入选,包括270例糖尿病患者和540例非糖尿病患者。结果表明尿失禁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危险增加2.4倍,而年龄和体质量指数与尿失禁的发生关系较小。尿失禁在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为41.8%,在非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和糖尿病是成年女性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急迫性尿失禁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常见,而压力性尿失禁和混合型尿失禁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更高。结论:糖尿病是尿失禁发生较为重要的独立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尿失禁是指在清醒状态下 ,尿液不能控制 ,而从尿道滴沥溢出或流出。尿失禁须与漏尿相区别。后者尿液不从正常径路流出如尿瘘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尿失禁 ,是属于另一种类型的尿失禁。本文只论述压力性尿失禁、紧迫性尿失禁、溢出性尿失禁、逼尿肌运动失调性尿失禁等 4种类型。这几种尿失禁之间界限不明显难以区别。1 临床资料本组共收集 1 993~ 1 998年 3 6例门诊患者 ,均为已婚经产妇。年龄 3 9~ 60岁 ;病程 8个月~ 5 a,临床表现为小腹不适 ,咳嗽 ,打喷嚏 ,大笑 ,提重物时尿液不自主地由尿道排出。经尿常规及尿培养 (-) ,排除了生物源性…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尿失禁是脑卒中恢复期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电针疗法将传统治疗方法与现代治疗技术结合,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脑卒中后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尿失禁的预防、治疗。但脑卒中后尿失禁适宜人群及治疗方法尚存争议。本文通过总结现行的研究成果,发现大脑额叶梗死或大面积脑梗死高龄患者为发生脑卒中后尿失禁高危人群,电针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脑组织血液循环,还可扶正驱邪,标本同治,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为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刺加艾灸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患者30例。参照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愈l2例,占40.0%;有效16例,占5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达93.4%。结论针刺加艾灸的方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而中风后尿失禁发病率较高,一般急性中风患者大约50%发生过尿失禁,中风后1周内尿失禁的发病率为60%,中风后7~10 d尿失禁发病率为40%[1].  相似文献   

19.
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大约有90%的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后出现包括尿失禁在内的后遗症。脑卒中早期恢复期尿失禁的发生率大约为51%~83%;随着时间的推移,尿失禁的发生率会逐渐下降。脑卒中后长期随访资料显示,尿失禁持续存在者占15%。2001—2005年,笔者采用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头针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幸存者尿失禁的发病率很高,大约有20%,是判定脑卒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尿失禁不但给病人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影响了卒中后康复。目前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方法不多,而针刺治疗作为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