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湖北省监利市中医医院治疗的6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比较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CT分级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与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将扩张增粗的阑尾误诊为末端回肠。CT分级0级1例,1级0例,2级29例,3级26例,4级5例,5级4例。而病理诊断为单纯性阑尾炎29例,占44.62%;诊断为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26例,占40.00%;诊断为坏疽性或出血性阑尾炎伴穿孔5例,占7.69%;诊断为阑尾炎性包块或阑尾脓肿包块5例,占7.69%。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在诊断急性阑尾炎方面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扫描速度快,扫描时间短,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褚丽东 《大家健康》2013,(5):144-145
目的研究分析肝胆管结石和胆管癌的关联,从而总结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在临床中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在2000年2月~2012年9月来我院进行病理检查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共490例,其中合并胆管癌的患者共18例,本文对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患肝内胆管结石的490例资料中,合并胆管癌患者占3.7%,共18例。其中,有34.2%的肝胆管癌,41.0%的肝门部胆管癌;18.0%的肝外胆管癌;6.8%的壶腹部癌。这18例胆管癌患者全部接受了手术治疗,正确诊断率为22.2%,有4例;其中有27.8%的患者术中病变细胞根本切除,共5例,而治疗后效果欠佳,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25.7%,2年的生存率仅为14.3%。结论研究分析发现,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患者中,45岁以上的患病率居多,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对45岁以上,患肝胆管结石病程超过10年,且出现消瘦、腹痛加剧不易缓解等问题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相应诊断,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以避免并发胆管癌的发生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MPR)和曲面重建(CPR)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龙川县人民医院经16层螺旋CT扫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外胆管癌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16层螺旋CT机扫描,并使用Syngo CT workplace中的3D功能软件进行重建图像。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MSCT CPR显示胆管癌近端扩张的胆管成像率达100.0%,均能显示完整的扩张胆管及梗阻端形态;定位准确率达100.0%;定性准确率达95.2%,1例误诊为结石;胆总管癌8例,壶腹型2例,肝门型胆管癌11例。结论 CPR可直观显示胆管癌近端胆管的扩张程度,胆管癌的形态、侵及范围及邻近组织结构的受累情况,更好地显示胆总管的连续性,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能否切除的可能性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MRI及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3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手术病理肝门部胆管癌的MRI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比较,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及CT平扫对病灶显示率分别为100.00%、60.00%,而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100.00%、90.00%;同时30例肝门部胆管癌MRI及CT均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 MRI及CT均是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诊断方法,而MRI在显示肝门部胆管癌病灶位置、肿块大小、范围、门静脉侵犯等方面较CT具有更显著的优势,MRI对肝门部胆管癌有更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癌病人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0例肺癌患者,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等综合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再次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良恶性病变检出率、疾病类型确诊率及诊断表现。结果①70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恶性病变66例,占(94.29%),良性病变4例,占(5.71%)。70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恶性病变70例,占(100.00%),良性病变0例,占(0.00%)。②70例患者中中央型肺癌35例,周围型肺癌35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中央型肺癌检出32例,占(91.43%),3例误诊,占(8.57%),周围型肺癌检出35例,占(100.00%),误诊0例,占(0.00%)。结论肺癌病人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显著效果,早期诊断价值较高,但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存在误诊现象,故而临床应协同其他措施诊断,以确保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结肠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前多层螺旋CT图像,参照患者术后的病理结果对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38例患者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的影像学诊断经术后病理证实准确率100%,所有患者CT均表现为肠壁局部增厚,其中28例患者可见软组织肿块,19例主要表现为肠管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安全且较准确的检查方法,在结肠癌的术前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腹超声与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诊断克罗恩病(CD)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CD患者96例,其中经过确诊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经腹超声与MSCT检测.统计MSCT、经腹超声对CD的诊断效能、对不同类型病变的检出率、对不同分型...  相似文献   

8.
祁英香 《中外医疗》2016,(2):190-191
目的 探讨和分析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使用超声诊断的方法 以及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来该院经过穿刺活检病理或者手术确诊为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并对其超声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50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中共有34例恶性病变,占患者总数的68%;16例非恶性病变,占患者总数的32%,超声诊断和患者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相同的共有39例,诊断准确率为78%. 结论 超声诊断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临床诊断中能够达到显著的敏感性要求,但是,其特异性相对较低,通过结合其他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配合使用腋下淋巴结异常技术能够保证诊断准确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林 《当代医学》2016,(23):8-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在肝门区胆管癌术前分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MRCP检查,统计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肝门区胆管癌术前分型和可切除性评估的准确情况。结果 MRCP检查法术前分型准确率为85.42%,显著高于CT检查法的7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P检查法术前切除性评估的准确率为83.33%,显著高于CT检查法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可有效提高肝门区胆管癌术前鉴别诊断分型的准确性以及对肿瘤切除性评估的准确性,有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全腹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卵巢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到医院就诊卵巢肿瘤患者80例,其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7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统计两种检测方式术前分期的符合率。结果CT增强扫描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均高于CT平扫(P<0.05);CT增强扫描术前分期总符合率(94.67%)高于CT平扫(82.67%)(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符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我院乳腺肿块实施彩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4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彩超诊断乳腺肿块的效果。结果:41例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共发现58个肿块,其中良性乳腺肿块占84.48%(49个),恶性肿块占15.52%(9个)。良性肿块形态规则的占77.55%,恶性肿块形态规则的占22.22%,良性内部回声均匀的占63.27%,而恶性内部回声均匀的占33.33%。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恶性肿块的血流信号检测率为88.89%,而良性肿块为24.49%,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乳腺肿块通过实施彩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3年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进行总结. 结果术前诊断正确率为37.5%(6/16),术中和术后病理发现10例(62.5%).其中左肝内胆管癌10例(62.5%),右肝内胆管癌5例(31.3%).病理诊断为胆管周围侵润型12例(75%),肿块形成型4例. 结论对年龄较大、长期反复胆管炎发作的慢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出现用常规方法难以控制的发热、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时,应高度警惕胆管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的关系,总结本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8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15例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3.1%(15/485).其中,肝内胆管癌占33.3%,肝门部胆管癌占40.0%,肝外胆管癌占20.0%,壶腹部癌占6.7%;15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前诊断正确率20.0%(3/15);根治性切除率为26.7%(4/15).术后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6.7%和13.3%.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率低,顸后差.对45岁以上,有较长病史及反复胆管炎发作,黄疸进行性加重,或腹痛难以控制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应高度警惕并发胆管癌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能提高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RI及MRCP检查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4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及MRCP检查,观察所有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结果 41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为肿块型、16例患者为浸润型、4例患者为乳头状型,MRI显示T_1WI为等信号或者略低信号,T_2WI为等信号或者略高信号,对病灶增强扫描显示其持续强化;MRCP能够将病变胆管的形态显示出来,并显示走形存有中断或者狭窄的情况。结论肝门部胆管癌采用MRI及MRCP检查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2例肝门胆管癌的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评估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12例经CT诊断的肝门区胆管癌病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8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采用GE Bright speed 多排螺旋CT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层厚5㎜,层距5㎜.其中7例作了增强薄层扫描,层厚3㎜,层距3㎜.结果12例肝门区胆管癌中肝总管癌5例,肝管分叉部癌7例;肝内胆管扩张12例,肝门区肿块5例.增强扫描能更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胆管壁增厚.结论本病的CT表现特点是肝内胆管及左右肝管明显扩张,肝门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及肝门区小肿块,肿块增强扫描延时强化具有一定特征性.CT是检查肝门区胆管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B超在卵巢癌诊断的结果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卵巢癌的患者58例,对其B超诊断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回顾性分析发现,所有患者中肿块患者17例,囊性肿块患者6例,囊、实混合性肿块最多为30例,与58例患者病理结果比较,占91.38%。结论:经临床分析可得,B超能够及时诊断卵巢癌,能够极大程度地将卵巢癌控制在早期,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肝门区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包括早期诊断及术前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4月间31例手术确诊为肝门区胆管癌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后,由3位医师给出诊断及术前评估,对比术中评估。结果 CT诊断确诊肝门胆管癌29例,未确诊2例,手术确诊31例,未确诊0例,CT诊断正确率达93.5%。CT诊断可切除21例,不可切除10例,手术证实可切除20例,不可切除1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以较高的正确率诊断肝门胆管癌,并且能给出较准确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6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与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采用胸部正片和受伤胸部疼痛部位肋骨部位的DR摄片检查,之后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通过临床诊断与影像学证实,60例患者中总共发生123处骨折,其中多发性骨折患者有33例(55.00%),肋骨段为第4~10段患者最多(71.54%),水平节段中腋段发生率最高(54.48%);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准确率为97.56%,DR平片诊断准确率为79.67%,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发现患者合并锁骨骨折8处,肩胛骨骨折13处,颈椎骨和胸椎骨骨折8处;肺挫伤12例,胸腔积液8例。结论 16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有着显著的诊断作用,能够极大程度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并且在隐匿性骨折方面其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DR平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在肝门部胆管癌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基于超声内镜引导的穿刺活检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内镜诊疗培训中心因肝门部胆管癌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超声内镜检查及治疗,同时术中行ERCP经乳头的活检或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活检技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活检方式分为ERCP组及超声内镜组,比较2种活检方式的敏感性,对行超声内镜检查患者进行内镜下Bismuth分型,比较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CT/MRI)诊断Bismuth分型的一致性。结结果 2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相似,行ERCP经乳头肝门部胆管活检患者29例,其中21例获得组织学诊断,活检灵敏性为72.4%;行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活检技术肝门部胆管活检的24例,其中17例获得组织学诊断,灵敏性为70.8%,19例患者获得细胞学诊断,灵敏性为79.2%;ERCP活检灵敏性略高于超声内镜引导的细针抽吸活检技术胆管活检,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24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其中CT/MRI诊断BismuthⅠ/Ⅱ型为1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有骨折或者关节脱节创伤的患者100例,通过多层螺旋CT多层横断面(MSCT)扫描检查,兼顾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VR、SSD)对骨折以及关节脱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所有病例的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检查结果显示,可见骨折部位附近软组织情况。通过对所有病例SSD重建结果分析可知,所有重建结果共94例,占94%,其中6例骨折多发部位为骨盆处未显示,VR重建患者共82例,其中确诊共78例,4例未完全检查出,骨折多发部位亦为骨盆处。MPR检查患者共有60例,骨折部位经过完全显示,检出率为100%。MSCT扫描可获得大量信息数据,同时层次较为丰富清晰,SSD检查立体感较高VR扫描结果可以进行清晰显示,而MPR检查可全面、多方位、立体显示,可以完全展现骨折的线位走向。结论:多层螺旋构建的方式对于骨创伤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有较为先进的扫描技术,同时可以实现较强的处理功能,在进行骨创伤检查时优势较大,重建功能效果较好,有利于对于骨折及脱位情况的诊断、发现、定位,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