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推广适应儿童的非创伤性充填技术(ART),总结应用ART治疗乳磨牙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1年选取112名6岁-8岁儿童,225颗乳磨牙,采用ART技术,跟踪随访1年。结果:成功195颗,失败30颗,成功率86.8%。结论:ART技术是一项只用手工器械去除龋洞坏组织,并用粘结性修复材料修复龋洞的治疗技术,对儿童乳磨牙龋病早期治疗有实用价值,并有利于开展群防群治。  相似文献   

2.
翁曙萍 《江西医药》2005,40(2):95-96
目的评价无创伤性修复技术修复乳牙龋损的疗效。方法选择双侧同名乳磨牙中龋儿童共82例164颗牙,一侧患牙作为实验组,采用ART技术用FX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另一侧患牙作为对照组,常规备洞用银汞合金胶囊充填。并于治疗后6个月、1年、2年随访复查。结果实验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RT技术治疗早期乳磨牙龋的疗效好于银汞充填,ART技术在预防治疗早期乳磨牙龋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非创伤性修复技术修复乳磨牙龋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的分析。方法:选择双侧出现同名乳磨牙龋的儿童共80例,160颗牙齿。一侧患病的牙齿作为实验组,并且采用ART技术充填,利用FX玻璃离子水门汀。另外一侧患病的牙齿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用银汞合金胶囊充填常规备洞。在患者治疗后半年,1~2年内进行复查。结果:最终发现实验组的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RT技术治疗早期乳磨牙龋的疗效比用银汞充填这种方法要好很多,并且ART技术在预防治疗早期乳磨牙龋中也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创伤性的修复技术/ART技术在乳磨牙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乳磨牙龋患儿150例,研究组(75例)采用ART技术治疗,对照组(75例)用传统方式治疗;对比两组修复后效果。结果研究组修复总有效率92.0%,对照组为78.7%;研究组综合效果更优(P<0.05)。结论 ART技术在乳磨牙龋治疗中修复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FX玻璃离子水门汀对乳磨牙龋病非创伤充填技术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9例200颗乳磨牙进行非创伤充填观察,并对充填1、2、3年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FX玻璃离子水门汀对乳磨牙非创伤充填的成功率分别为92.2%、91.2%和88.9%。结论FX玻璃离子水门汀非创伤充填乳磨牙龋效果较满意,临床上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龋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单纯复合树脂充填与复合树脂+流动树脂充填分别修复乳磨牙深龋的疗效。方法乳磨牙深龋患儿100例(共200颗患牙),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100颗患牙)。A组应用复合树脂+流动树脂充填,B组采用单纯复合树脂充填,随访观察2年后进行评估。结果 A组牙治疗成功94颗,失败6颗,成功率为94%;B组牙治疗成功74颗,失败26颗,成功率为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树脂+流动树脂充填修复乳磨牙深龋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下颌乳磨牙斜裂保存治疗至替牙期的方法。方法 采用降低咬合,去龋制洞,拔除患牙折裂片,清创,氧化锌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术等,观察其疗效2周后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结果 保存治疗33颗患牙。经一年复查,成功率96.67%。结论 下颌乳磨牙斜裂儿童患者,经过保存治疗患牙能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至替牙期。  相似文献   

8.
<正>乳磨牙龋齿是儿童口腔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儿童年龄偏小对龋齿病的治疗心存畏惧而不愿接受治疗,延误治疗时机最终导致儿童患龋率逐年升高。非创伤性填充技术(ART)是利用手动器械清除龋坏组织,消毒之后使用新型玻璃离子材料充填龋洞,该种材料粘结性强、耐高压并且具有较强的耐磨性。此外,该技术还具有简单方便,创伤性小,易于使患儿接受治疗、疗效好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ART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适合儿童乳牙龋齿的无创伤性修复技术(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并评价其修复乳牙龋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乳磨牙患龋齿的儿童,采用ART技术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对86颗乳牙龋齿进行充填,其中面洞53颗,邻面洞33颗。结果治疗6个月后,86颗修复牙中成功81颗,成功率94.2%,失败5颗,失败率5.8%;治疗12个月后,86颗修复牙中成功77颗,成功率89.5%,失败9颗,失败率10.5%。结论 ART技术在治疗儿童龋损中,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显著,是临床修复儿童龋齿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患龋儿童的龋病情况及特点,为患儿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635例3~6岁患龋儿童龋病情况调查,并对患龋儿童的年龄差异,以及龋齿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龋均为4.73,其中5岁患儿龋均最高,为5.12;男性患儿龋均略高于女性,但两者差异尤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一乳磨牙患龋率最高,其次是第二乳磨牙.结论 5岁患儿患龋率最高,患龋率以下颌第一乳磨牙最高.  相似文献   

11.
陈彪 《贵州医药》2006,30(1):74-75
目的探讨在幼儿园利用非创伤性充填技术(ART)修复集体儿童乳牙龋的效果及集体儿童对ART的接受程度。方法在增城市8间幼儿园选取4岁患乳牙合面洞牙本质龋的儿童150 名,共247颗龋齿,全部采用富士-Ⅱ玻璃离子行ART充填术,治疗术后半年、1年各复查1次。结果大部分患儿治疗中无不适感,97%的儿童表示如果有龋齿愿意使用同样的方法治疗;根据标准一年的成功率89%。结论 ART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易学、实用,成功率高、继发齿龋齿低,患者易于接受,对乳牙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幼儿园集体儿童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病变下颌第一磨牙行半牙切除术后结合单冠修复的疗效。方法选择下颌第一磨牙部分牙根有严重的牙周或根尖周病变,或牙冠龋坏达龈下难以进行根管治疗,或牙根根折的患牙,应用半牙切除术后对保留下来的牙根进行根管治疗并做单冠修复。结果 1年后复查,成功率92%。结论半牙切除术结合单冠修复保留了健康的牙根,避免或减少了对正常牙体组织的切磨,既有效地恢复了牙列的完整,又恢复了患者的咀嚼功能,是保存病变下颌第一磨牙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郑州市金水区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萌出情况、患龋率及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参照第三次全国151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随机抽取金水区的6所小学共2104名二年级(7~9岁)学生,对其第一恒磨牙萌出状况及龋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普查发现2104名学生的第一恒磨牙萌出率为93%,总患龋率为为16%,其中只有20%得到完善的治疗。另外,7~9岁儿童适合窝沟封闭的第一恒磨牙封闭率仅为16%。结论郑州市金水区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情况严重,需要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投入更多早期预防措施,并建议小学二年级(7~9岁)是本地区开展集体窝沟封闭的较佳年龄。  相似文献   

14.
孙莲莲  李长春△ 《天津医药》2016,44(9):1169-1171
目的 调查滨海新区适龄儿童氟斑牙与窝沟龋的患病情况, 探讨氟斑牙与窝沟龋的关系, 为氟斑牙与窝沟龋的防治提出指导意见。 方法 参考《WHO 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四版), 并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 3 778 名 7~ 9 岁教育水平相近的儿童进行氟斑牙与窝沟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样本中氟牙症发生率<10%, 社区氟牙症指数(CFI) 为 0.075。 男学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是 15.57%、0.46, 而女学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和龋均分别是 17.41%、0.58。 男女间第一恒磨牙患龋率(χ2=2.345, P> 0.05)和龋均无差异。 不同年级组患龋率(χ2=172.576,P< 0.05)和龋均有差异,两者均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 结论 天津市经过多年改水降氟工程之后, 在本地区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及氟斑牙指数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患龋率可能与第一恒磨牙的萌出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宋梅  王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11-3712
目的:观察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和玻璃离子用于治疗乳牙浅龋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口腔门诊就诊的3~10岁儿童112例,乳磨牙合面窝沟浅龋在去龋后用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对龋损部位及窝沟进行封闭术,并采用对侧同名牙或邻牙也有窝沟龋者作玻璃离子治疗对照研究.结果:封闭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者保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4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光固化组保存率高于玻璃离子组(P<0.05),继发龋病发生率低于玻璃离子组.随访发现该方法能有效阻止龋坏的进一步发展,1年内1例发展为中龋,而对照组有31.66%牙发展为中龋,2~3年后中龋发生率亦有明显差异.结论:光固化复合体窝沟封闭剂的保存率较玻璃离子高,更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窝沟龋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Carisolv微创法与传统车针法在乳牙龋治疗中的充填效果,对Carisolv法做出临床评价。方法选择66例双侧同名乳磨牙中、深龋患者,共135颗患牙。同一患者一侧为传统车针法去龋充填,一侧为Carisolv法去龋充填。比较两种方法去腐时间、患者接受程度、充填体脱落及继发龋发生情况。结果Carisolv法中、深龋去腐所需时间分别为(12.3±4.2)和(21.3±5.2)min显著长于传统车针法的(6.3±2.1)和(10.5±3.1)min。80.3%的患者认为Carisolv法更为舒适,8.9%的患者认为有异味或时间长难以耐受,10.8%的患者认为两种方法都不好。Carisolv法中龋治疗时,42.8%的患者感到轻微酸痛,并未使用麻药;深龋治疗时,86.2%的患者感到轻微或明显酸痛,10.3%的患者使用麻药。充填后所有患者未见牙龈化学性损害;深龋组充填2周后回访,未出现牙髓明显损害。2年追踪观察,中龋治疗时Carisolv法和车针法在充填体脱落率、继发龋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深龋治疗时,Carisolv法充填体脱落率和继发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车针法(P<0.05)。结论乳牙龋病治疗Carisolv法去龋较传统车针法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操作温和更易被患者接受,对正常牙体牙髓组织无损害,也未见牙龈化学性损害,深龋治疗时充填体的脱落率和继发龋发生率较车针法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向阳区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情况,为该区的学龄前儿童龋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随机抽样检查向阳区的幼儿园内儿童共计97例。其中,男童47(48.45%)例,女童50(51.55%)例。结果:调查对象总体患龋率为64.95%,龋均为3.95,修复率为7.47%。患病模式呈现患龋率和严重程度无性别差异(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磨牙中的下颌第二磨牙(46.91%)有较高患病率,乳切牙中的上颌中切牙(22.16%)有较高患病率。乳磨牙中下颌牙齿患病率较高,乳切牙中上颌牙齿患病率较高。大部分的患者(66.15%)同时发生磨牙和切牙龋损。结论:在研究的样本中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及病变严重程度均较高。应定期进行学龄前儿童口腔检查,对发现的龋损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广州市海珠区8岁儿童第一恒磨牙萌出及患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公立、民办学校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取整群、系统的抽样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原则,对广州市海珠区54所公立、民办小学三年级(8岁)儿童第一恒磨牙萌出及患龋情况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16名8岁儿童中,第一恒磨牙萌出率为89.9%,女生萌出率高于男生;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12.4%,民办学校高于公立学校,女生高于男生。结论广州市海珠区公立、民办学校儿童恒牙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除实施免费窝沟封闭外,还应建立针对民办学校的儿童牙病综合防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颌乳磨牙龋源性髓室底穿通保存治疗至替牙期方法。同时清除髓室穿通处腐质,碘仿糊剂根管充填一次法并覆盖髓室底穿通处,合树脂修复牙体。结果惠牙36颗经保存治疗,随访一年,成功率91.67%。者经过保存治疗惠牙能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至替牙期。方法采用降低咬合,去龋制洞,在预备根管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ZOB)试填2周后,复结论下颌乳磨牙龋源性髓室底穿通儿童患者经过保存治疗惠牙能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至替牙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