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列棠  刘炜  刘斌  张美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283-1284
目的:进一步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意义。方法:通过对3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分析,了解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临床诊断。结果:通过对3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在一些具有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无病理性改变或病理性改变不明显的患者,结合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动态观察可以确诊。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2.
3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意义。方法:通过对3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分析,了解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临床诊断。结果:通过对3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在一些具有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无病理性改变或病理性改变不明显的患者,结合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动态观察可以确诊。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3.
王荣贵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17-3318
目的:进一步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意义。方法:通过对2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分析,了解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临床诊断。结果:通过对2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在一些具有不典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无病理性改变或病理性改变不明显的患者,结合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动态观察可以确诊。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尽快明确诊断。方法对53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临床症状均不典型,急查12导联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9例,加做18导联心电图显示急性后壁心肌梗死2例,右室急性心肌梗死3例;动态心电图病理性改变而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20例,无Q波有ST-T变化及Q波、ST-T轻微变化9例。肌钙蛋白I或T、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检查34例患者阳性。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和动态演变,结合心肌酶和心肌三联检查综合分析,才能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方法对55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者心电图诊断出无病理性 Q 波,仅表现出 ST 段抬高者19例;ST 段持续下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21例;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15例。诊断准确率100%。结论心电图检查可为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便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例肺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肺心病合并心肌梗死发病率4.9%,治疗有效率80.0%.患者表现多不典型,确诊有赖于心电图及血清肌酸激酶检查.结论:肺心病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及时行心电图及血清肌酸激酶检查对明确诊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症状或心电图不典型。通过24例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吴常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8):1029-1030
目的总结门诊心电图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规律。方法收集门诊心电图室发现的10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门诊心电图发现:单向曲线下壁心肌梗死17例,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49例,前壁心肌梗死1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6例,非Q波心肌梗死8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除表现为胸痛、胸闷外,还可表现为头痛、牙痛、腹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心电图、血清酶等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引起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的原因,总结减少误诊的措施以及应该吸取的教训.方法 通过对18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分析,总结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的方法.结论 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尤其注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的监测,以尽量减少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心肌梗死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酶学变化三项指标,而心电图是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判定的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在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典型的ECG改变,已为广大心电图工作者及临床医师所掌握,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不典型的、特殊的心肌梗死患者,而早期心肌梗死的酶学变化常常要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4h~6h才会升高,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期诊断就会受到一定限制,而心电图则是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最敏感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掌握早期心肌梗死的特殊心电图改变,可极大程度的防止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误诊、漏诊,从而提高对心肌梗死诊断的阳性率。本文总结分析了60例不典型的、具有特殊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梗死患者,进一步说明依据特殊心电图改变诊断早期心机梗死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病例选择对我院于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具有特殊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梗死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3岁~68岁。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44例,有冠心病、心绞痛史32例。所有病例均首次发生心肌梗死,出现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症状34例,不典型症状26例。特殊心电图表现可分以下几类:1.1心房心肌梗死P波增宽,时限延长>0.12s,多伴有切迹、顿挫、...  相似文献   

11.
杜秀霞 《中外医疗》2008,27(33):22-22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7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结果72例患者中,8例死亡.其中,心源性休克3例,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1例,肺部感染并感染性休克2例.结论:加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原因和心电图不典型改变.  相似文献   

12.
袁晓雯 《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076-207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使用心电图进行诊断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并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所占比例为74.35%,与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所占比例25.64%相比明显较多.ST段抬高是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主要表现,非ST段抬高是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主要表现.结论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对于非典型患者要辅助其他诊断方法进行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典型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45例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MI有各种不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及心肌标记物检测可使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得到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4.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临床诊断较容易.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因无典型胸痛,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心肌酶升高不明显,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笔者就本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5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作一总结,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警惕.  相似文献   

15.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临床诊断较容易.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因无典型胸痛,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心肌酶升高不明显,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笔者就本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5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作一总结,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警惕.  相似文献   

16.
何影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4):182-182
目的:总结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漏误诊情况心电图表现总结分析。结果:阐述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注意要点。结论:本组10例均为老年患者,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无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症状隐匿多样,多种心脏病并存等特点,临床医生对症状不典型者应及时做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刘兆军 《当代医学》2008,14(22):66-67
目的 加强对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早期诊治,避免误诊、误治,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并改善预后.方法 对26例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并明确误诊原因.结果 26例患者就诊初期误诊10例,分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肩周炎、胸壁软组织损伤等,延误治疗,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结论 应高度重视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熟悉本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避免误诊,使患者尽快得到救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3月3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9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无病理性改变或病理性改变不明显.无Q波、无明显ST段抬高者13例;仅有ST-T变化、无Q波9例;梗死型Q波形成,ST段呈弓背向上,T波倒置7例;延缓出现梗死Q波5例,前间壁1例,后壁1例,下壁1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结论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40%的心电图变化不典型,即指没有病理性Q波,或心电图改变不典型者,临床易于误诊、漏诊,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因此对原因不明的上腹部疼痛、胸闷、突发心力衰竭,休克、晕厥等症状者,应及时进行辅助检查和心电图动态观察,进一步明确诊断,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6例因心电图病理性改变而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24例以心电图和心肌酶阳性而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44例心肌三联为阳性。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动态观察综合分析,及时诊断,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方法:回顾1995年-2000年收治的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结果: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误治。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要考虑不典型症状,要及时作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并动脉观察其变化,以期得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