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药材性状方面:防风野生品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少分枝;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气味特异.防风栽培品根常有分枝;根头部横环纹较少,断面棕色油点较少;气微.显微组织方面:防风野生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有多数类圆形油管,10~22环列;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但年轮状不明显.防风栽培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10~11轮;木质部导管可见大小相间呈年轮状.结论: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的多少,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1~4年的栽培防风可以根据木质部导管的年轮判别生长年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的差异。方法:从六个省区分别选取防风样品,对其药材性状以及显微组织进行对比。结果: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结论:可以通过对比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以及外观差异对这两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赤芍野生品与栽培品性状显微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赤芍及其栽培品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方法:赤芍的药材性状及其显微组织特征比对,显微数量分析方法。结果:不同产地的赤芍比较显示,道地产地多伦产赤芍呈圆柱形,并较其他产地药材直而长,外皮具排列紧密的纵沟纹,较易剥落,断面粉白色;根的横切面导管切向排列,并与木纤维束整齐交互排列;木纤维束由4~19个纤维组成。赤芍的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方面的差异表现为:栽培品的根呈圆锥状,须根多,外皮较平滑,气味弱;根横切面栽培品导管的排列方式与野生品不同,栽培1~2年的根导管稀疏,径向排列,三、四年生的外侧导管呈团块排列;五、六年生的根外侧导管有切向排列;赤芍栽培品淀粉粒较多,单位观察面积数量2656个/mm2,草酸钙簇晶数量较少,27个/mm2;而野生品的淀粉粒数量较少,1791个/mm2,草酸钙簇晶较多,72个/mm2。结论:道地药材多伦赤芍与其他产地药材略有差异,可以根据其外观形态和木纤维束情况区别其他产地赤芍。赤芍野生品和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根横切面导管的排列方式和单位面积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的数目,可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药材横切面显微图像的灰度信息,构建灰度匹配模板,实现与尺度及方位无关的中药材样品图像的自动识别。方法:选取19种常见根茎类药材,以聚乙二醇包埋法制片,采用显微数码成像技术摄取图像并运用图像配准、去噪声、边界定位等方法编程得到药材横切面显微灰度图;选择图像中药材组织结构的中心点以建立极坐标系,从径向及角向划分网格,统计各网格中的灰度信息,得到能表征药材显微鉴别特征的灰度信息数字矩阵;采用适量样品图像训练模板使之泛化,并计算阳性验证样与阴性验证样与模板矩阵的协方差系数,设定最佳的识别分类参数;每种药材制备80张扇形图像,其中70%为训练样本,15%为验证样本,15%为测试样本,用测试样本分别对单个模板及模板集进行测试。结果:在包含非模板集药材的240个样品图像测试中,单个模板测试的正确识别率为90. 1%,模板集测试的正确识别率为92. 5%。结论:该方法能较好地表征药材显微鉴别特征,抗干扰能力较强,主观误差小,样品图像的获取较简便,可为中药材形态学质量控制的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丹参栽培品、野生品及其不同产地丹参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根有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常呈鳞片状剥落。丹参栽培品根多分枝,表面砖红色或红棕色,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显微组织方面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木质部导管有直径较大和较小的相间排列形成的导管束;有的产地样品皮层有石细胞。丹参栽培品无石细胞;导管径向或切向排列,未见导管束。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不同,其根较粗壮肥实,直径可达1.2 cm;质坚实,断面黄褐色,略呈角质样;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维管束19~24束,木纤维少。结论: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丹参在材性状与显微组织存在差异,可以通过药材外观形态、根横切面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等特征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糙独活进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采用滑走切片、粉末制片对药材横切面组织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糙独活根横切面的栓内层窄;皮层排列疏松,裂隙较多,油室成不连续环状排列;韧皮部宽广,薄壁细胞排列紧密,射线明显,油室成不连续环状排列;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有些导管外侧有黄色油细胞。粉末可见木薄壁细胞、油管、柱晶等特征结构。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糙独活的显微鉴定依据,为开发利用这一药物资源提供鉴定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络石藤及薜荔进行显微特征研究,为两者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石蜡切片法及显微技术对叶组织构造和药材粉末特征进行观察.结果:络石藤叶横切面有栅栏细胞2~3列,穿过中脉,主脉维管束双韧型,浅槽状;粉末中有一些细长的纤维,局部膨大成椭圆形,导管主要为螺纹导管.薜荔叶横切面中栅栏细胞不通过中脉,具钟乳体,中脉维管束外韧型;粉末中具有钟乳体,石细胞多见,常聚集,导管主要为梯纹、具缘纹孔导管.结论:络石藤与薜荔在叶横切面、药材粉末特征上有明显的不同,可作为二者显微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常用藏药"松蒂"(篦齿虎耳草)的显微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常用藏药材“松蒂”(篦齿虎耳草)的显微鉴定方法.方法:对“松蒂”主流品种篦齿虎耳草及其近似种爪瓣虎耳草、唐古特虎耳草和青藏虎耳草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比较组织学研究.结果:明确了篦齿虎耳草药材性状、各部位(根、茎、叶、花、花梗及果实)组织构造、粉末显微特征;建立了4种虎耳草的药材性状、茎横切面、叶横切面及粉末鉴别方法.结论:根据基生叶着生形态、毛茸类型、花序类型、小花数目、茎各组织部位比例、花粉粒形态等的特征能有效地鉴别“松蒂”的主流品种篦齿虎耳草及其近似种.  相似文献   

9.
近缘种药材垂盆草与佛甲草的比较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属于近缘种、外形极似的药材垂盆草与佛甲草进行鉴定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显微鉴定法研究两者茎的横切面及粉末的显微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垂盆草与佛甲草茎横切面组织特征十分相似,但在导管数目、髓部形状及含紫红色物质的细胞数目等有显著差异。对8月份样品而言,前者导管数一般仅有35-58个,髓部多呈三角形;后者则多达75-150个,髓部呈"Y"形。两者的薄层色谱也有较大不同。此外,不同采集期的样品在显微特征上存在某些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为两种药材的应用提供了鉴定参考依据,并提示近缘植物药的显微鉴定应注意排除共性。  相似文献   

10.
汪璐  杨纯国  韩文凯  崔亚君  高峰  马海光  隗立国 《中草药》2023,54(12):3999-4011
目的 基于实时景深扩展-大图影像拼接与偏振光显微鉴别技术,对柴胡2个基原品种柴胡Bupleurumchinense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及4种市场常见混淆品(竹叶柴胡B.marginatum、藏柴胡B.marginatumvar.stenophyllum、锥叶柴胡B. bicaule、大叶柴胡B. longiradiatum)的性状、微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为柴胡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性状鉴别研究采用性状及微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研究采用普通光明场与偏振光暗场对比观察法,结合实时景深扩展成像、大图影像拼接技术,拍摄获取药材组织横切面全息彩色影像图。结果 获取了柴胡及其混淆品的性状及微性状影像数据,首次获取了该类药材横切面显微鉴别普通光及偏振光全息彩色影像数据。对柴胡2个基原品种及其4种混淆品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相比,性状鉴别补充研究了精细微性状鉴别特征,对柴胡药材根或根茎的上、中、下部位横切面进行对比观察,确定了柴胡药材根或根茎上部横切面组织构造最具特征性,为最佳的横切面显微研究部位。结论 可以综合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甄臻  李慧芬  刘静  王杨  孔庆悦  张学兰 《中草药》2021,52(24):7438-7446
目的 采用色差法和显微成像技术获取生地黄与熟地黄粉末和显微特征颜色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探究基于色度学原理对生地黄与熟地黄进行快速鉴别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色差仪测定地黄生、熟品粉末颜色,使用显微镜摄取生地黄与熟地黄木栓细胞、导管的显微特征图像,使用“显微特征颜色提取”软件测定显微特征颜色,以生地黄与熟地黄粉末和显微特征颜色值(L*a*b*)及总色值(Eab*)为基础,利用Kruska-Wallis H秩和检验、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研究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差异,利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二者粉末与显微特征颜色的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结果 a*为生地黄与熟地黄主要差异性颜色值,木栓细胞为生地黄与熟地黄主要差异性显微特征。生地黄与熟地黄粉末颜色的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为y=0.629L*+0.379 a*-2.754 b*+1.494 Eab*-40.662,显微特征颜色的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为y=0.497L*-0.659 b*+0.267 Eab*-5.428;上述2个函数判别规则为y>0判为生地黄,y<0判为熟地黄。结论 利用色差法和显微成像技术实现了生地黄与熟地黄粉末和显微特征颜色的数字化表达,Fisher判别分析利用饮片粉末和显微特征颜色信息可有效判别生地黄与熟地黄,为中药生、制饮片的判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南天竹的根、茎、叶、果实进行系统的形态组织学研究,为其真伪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方法对南天竹各药用部位进行外观特征描述;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粉末制片技术对各药用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绘制墨线图并拍照。结果:发现该原植物形态特征与本草描述一致;药材性状为根、茎、叶、花、果实类生药特点;根横切面无髓部;茎横切面中可见皮层有断续成环的纤维束及木质部内侧的帽状纤维束;叶横切面中栅栏组织较为宽广,主脉维管束周围的纤维束成环;叶柄横切面中纤维束间断排列成环;果实横切面中可见多层石细胞组成的环带;根和茎的粉末特征中主要含有含晶石细胞;叶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和不定式气孔;花粉末中可见花粉粒,具3孔沟,外壁网状雕纹明显,有较多的网纹细胞;果实粉末中可见大量分枝状石细胞及草酸钙方晶。结论:上述形态与显微鉴别特征有鉴定意义,为南天竹的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酢浆草显微鉴别的专属性,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鉴别依据。方法:以红花酢浆草为对照,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不同产地、不同海拔的酢浆草的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不同产地、不同海拔的鲜品酢浆草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很相似,但与鲜品红花酢浆草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差异较为明显;不同产地、不同海拔的酢浆草粉末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与红花酢浆草的差异也不明显。结论:鲜品酢浆草的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专属性较强,可以作为鲜品酢浆草的显微鉴别依据,但将酢浆草粉末显微特征作为鉴别依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发掘疗效显著的民间药用资源,对来源植物刺苋的全草进行系统的形态组织学特征研究,以期建立该药材形态组织学方面的标准。方法: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利用常规生药制片技术制片并鉴别组织构造特征等方面对刺苋进行品种鉴别。结果:形态观察发现植物叶腋有刺,且部分苞片变成细刺状。药材性状为全草类药材特点,主要包含根、茎、叶。研究的根及茎显微结构中发现存在三生构造,都为多轮同心性异常维管束;叶主脉维管束4个;后含物含有草酸钙簇晶和砂晶,粉末中可见导管、腺毛及非腺毛。结论:通过形态组织特征可很好地鉴别刺苋,可为该药材的种质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山荷叶是虎耳草科大叶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展山荷叶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的研究,为虎耳草科大叶子属植物的显微特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奥林巴斯显微镜结合其特有的OLYMPUS-BX50型成像系统对山荷叶叶片、叶柄与叶基的横切面、表面制片及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与描述并对气孔密度、脉岛数等显微常数进行了测定。结果与结论 通过对山荷叶显微特征的观察,发现了具有鉴别意义的显微特征。通过对显微常数的测定,确定山荷叶的脉岛数为0.015,气孔密度为7.5,气孔指数为9.7~12.1。  相似文献   

16.
罗国良  汪洋  李华强  舒志恒  秦路平  郑承剑 《中草药》2017,48(17):3624-3628
目的对牡荆Viter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子及黄荆Vitex negundo子进行比较研究,为其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外观、性状、显微、薄层和HPLC鉴别方法,对黄荆子与牡荆子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黄荆子与牡荆子在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上相似,通过原植物和性状进行鉴别存在一定困难;显微鉴别中石细胞特征可为两者的有效鉴别提供实验依据;薄层鉴别中以黄荆子素为对照品,黄荆子中黄荆子素丰度明显高于牡荆子;HPLC测定中,黄荆子中所含黄荆子素的量高于牡荆子。结论可采用显微、薄层和HPLC方法,结合药材粉末的石细胞特征和黄荆子素量差异对黄荆子与牡荆子进行有效地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锦灯笼药材的显微特征,并制定显微鉴定标准。方法:锦灯笼药材的宿萼、果柄、果皮、种子等组织制片采用福尔马林-醋酸-乙醇(FAA)固定液固定,石蜡制片法制备;锦灯笼药材粉末制片采用水合氯醛透化,稀甘油封片的方法。OLYMPUS DP72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对主要的组织构造和粉末显微特征进行摄影。结果:锦灯笼药材的组织切片每个部位不低于5张,对10批锦灯笼药材样品的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特征清晰明显,符合显微鉴定要求。结论:为制定锦灯笼药材的显微鉴定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蕤仁药材Prinsepiae Nux的性状、微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为其鉴定以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常规显微鉴别法及偏振光显微鉴别法,对12批蕤核Prinsepia uniflora和9批齿叶扁核木P. uniflora Batal. var. serrata Rehd.果核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结果从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方面,对蕤核及齿叶扁核木果核的性状特征进行观察。针对质地坚硬、经软化处理后仍不适宜制备横切片以观察完整植物组织构造并确定组织部位的药材,采用定位取材徒手切片技术,可准确获取特定部位的植物组织显微特征;针对木化组织集成较大群束,经粉碎后难以呈现单个细胞完整形态特征的药材,采用解离组织制片技术,可获取清晰、完整无重叠的单个细胞全貌及特征信息。结论首次获取了蕤仁显微鉴别特征(内果皮石细胞、种皮表皮细胞、中果皮纤维、内胚乳细胞、子叶细胞)及微性状鉴别特征(内果皮、子叶、种皮)的全息彩色影像数据。显微特征中内果皮石细胞可作为蕤仁的专属性显微鉴别标志物,显微和微性状鉴别研究结果填补了彩色影像信息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疆牛至植株不同部位的药材性状及粉末的显微特征,为推广这一药物资源提供鉴定依据,为新疆牛至的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法和显微鉴定法。结果:描述了新疆牛至叶、花、茎的药材性状以及显微特征,并绘制出粉末图。结论:新疆牛至叶、花、茎的性状及粉末显微特征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