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上有不少用“三角”来命名的区域或局部,例如股三角、迷走神经三角,胆囊三角、膀胱三角、颈动脉三角等等。它们均有各自的位置、组成和内容。有些“三角”不仅是解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在临床应用上也有重要的意义。1.股三角[1]:位于股前上1/3部。其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三角内主要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当股动脉从三角的底边中点深面处进入股三角时,位置浅表,可摸到它的搏动。临床对病人施行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插管造影和股神经封闭或麻醉,…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提供解剖学数据,在50具成尸上对股动脉和股静脉进行了观测。解剖学研究提示,进行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时,穿刺点越近腹股沟韧带越好。股动脉穿刺时,在其前壁正中偏外进针、股静脉穿刺时,距股动脉内侧10mm进针最佳。  相似文献   

3.
本文归纳了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股三角的描述,依据选用长民 何处作股三角的内侧界为标准,将股三角的描述分为四型。即内缘型、外缘型、中线型和全整形。作者认为,人缘型股三角与收肌管合在一起审度时,大多可以发展,其描述最易发生长收肌归属的逻辑错误。本文分析了股三角描述众多,内缘型股三角极易出错可能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1)收肌管后壁的确有长收肌;(2)在解剖过程中内缘型肌三角的尖的确显露得较外缘型的清楚;  相似文献   

4.
人体解剖学中的“三角”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剖学的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区域用三角来命名 ,这些三角在解剖学及临床工作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了便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及学生的理解学习中 ,好记易懂 ,灵活运用 ,现总结如下 :1 .股三角 ( 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内侧面的上部 ,上界为腹股沟韧带 ,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 ,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 ,前壁为阔筋膜 ,底为髂腰肌、耻骨肌及长收肌。其内主要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可扪及股动脉的搏动。临床上施行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及插管造影和股神经阻滞麻醉时均在此三角内进行 (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临床经股静脉肝内门 体静脉分流插管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 5具成人尸体上观测了双侧股静脉穿刺点至肝中静脉的长度 ,与胸骨颈静脉切迹到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作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从左侧股静脉穿刺点至肝中静脉的长度为 (3 9 83± 3 87)cm ,直线回归方程为 ^y =3 0 9± 0 71x;P <0 0 2 5 ;从右侧股静脉穿刺点至肝中静脉的长度为(3 8 4 9± 3 60 )cm ,直线回归方程为 ^y =3 0 3± 0 67x ;P <0 0 1;左、右侧股静脉与髂外、髂总静脉的夹角分别为 163 2 2°± 5 5 7°和 166 0 0°± 5 10° ,左、右侧髂外、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分别为 14 6 4 4°± 9 0 7°和 15 8 0 0°± 5 2 3°。结论 经右侧股静脉插管较左侧更为有利 ,可根据方程计算出从股静脉穿刺点到肝中静脉的长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归纳了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股三角的描述,依据选用长收肌的何处作股三角的内侧界为标准,将股三角的描述分为四型.即内缘型、外缘型、中线型和全整型.作者认为,把内线型股三角与收肌管合在一起审度时,大多可以发现,其描述最易发生长收肌归属的逻辑错误.本文分析了股三角描述众多,内缘型股三角极易出错可能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①收肌管后壁的确有长收肌;②在解剖过程中内缘型股三角的尖的确显露得较外缘型的清楚;③习惯思维,股三角的尖接定收肌管的上口.作者认为修正内缘型股三角收肌管的出路或许应放弃股三角的尖接定收肌管上口的传统思维.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临床解剖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提高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避免其邻近结构的损伤,对30具新生儿尸体的股静脉及其相关结构进行了临床解剖学观测。肚静脉起始处外径3.9±0.7mm;解剖学体位和肠关节外展、外旋45°位时,股静脉暴露段长度分别为15.2±5.6mm和20.2±5.4mm。腹股沟韧带下缘股静脉与股神经间距6.0±2.4mm。对股静脉做了三维定位,确定了穿刺的安全部位;就可能造成穿刺失败的原因做了解剖学分析,并提出了临床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 50例成人下肢标本的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起源、起点、外径、走行、分布以及经这二支血管介入有关的结构进行观测 ,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更接近病变部位及可进行插管的血管。结果表明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与横支共干起自旋股外侧动脉者占 68% ,升支单独起自旋股外侧动脉占 2 6 % ;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由旋股内侧动脉主干延续而来。旋股内、外侧动脉深支或升支起点外径分别为 3 0± 0 8mm、 2 8± 0 7mm。从股动脉的起点 ,经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至其升支长度为 7 1± 1 1cm ;经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至其深支长度为 5 6± 1 4cm。旋股内侧动脉与其深支间约呈 90 。 角 ;旋股外侧动脉与其升支间约呈 1 33。 角。旋股内、外侧动脉深支 (升支 )为营养股骨头和颈的血管 ,这二支血管符合导管插入要求  相似文献   

9.
股深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标本 32具 (男 2 7,女 5)、6 4侧 ,解剖、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及分支 ,测量起端外径和距股深动脉的距离 ,观察股深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 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和起点距离腹股沟韧带的距离分别为 6 2± 0 2mm和 4 5 1± 1 32mm。旋股内、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分别为 33± 0 0 9mm和 4 8± 0 13mm。股动脉在股深动脉起点上、下发一降支者分别占 12 9%和 2 9%。旋股内、外侧动脉起于股深动脉者分别占 90 32 %和 85 1%。在股三角中部 ,由前向后依次排列为隐神经和股动脉 ,股静脉 ,股深静脉和股深动脉者占 5 6 4 5 %。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排列关系不恒定。结论 股深动脉通常发旋股内、外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再分升支 ,横支和降支。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自股动脉者较多 (41 9% )。股深动脉位置最深、最靠外侧 ,与股部血管紧密相邻 ,股深动脉手术和股上部损伤时可造成多发性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0.
股动、静脉穿刺术在临床采血、中心静脉压测定、特殊给药、特殊造影检查及诊治等方面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为使初学者尽快掌握该技术,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者的穿刺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特设计制作了股动静脉穿刺训练用标木,以供训练穿刺时用。 一、选材及材料处理 1.选一男性新鲜尸体,胖瘦适度。 2.在腹股沟韧带下约5cm作一切口,分离出股动、静脉。股动脉常规插管行防腐灌注,股静脉向心插管滴注防腐液,以保证静脉的充盈、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