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治疗卵巢功能减退(DOS)的疗效。方法 48例卵巢功能减退的患者,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补肾疏肝活血调周中药,每日2次,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月经及临床症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FSH、LH和E2水平。结果治疗后月经和症状明显改善,血清FSH、FSH/LH和E2水平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可有效改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月经失调、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5,(12):1604-1605
目的:观察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即按照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月经期四期运用中药治疗卵巢功能减退50例,观察临床表现及反映卵巢功能的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卵巢功能减退的月经过少、月经过少兼月经后错、月经后错、闭经治愈率分别达到56%、53.33%、62.5%、50%。E2、FSH、FSH/LH的治愈率分别达到55%、54.29%、56%。结论:运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卵巢功能减退可执简驭繁,该方法虽是依期而治,但从辨证施治角度看,该法融合补肾、健脾、疏肝、养血、活血之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量古籍、临床经验及现代科学研究,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中医理论及治疗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两大病因为肾精亏虚和冲任失调,并提出了针灸"分期论治"的治疗策略。指出根据月经排泄的生理基础及月经每期的阴阳消长特点,辨期取穴。通过针刺不同的穴位及经络,调节人体阴阳,推动阴阳正常转化,使胞宫定期藏泄,以恢复卵巢功能,并在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刘思诗  赵颖 《新中医》2014,46(6):230-231
<正>卵巢功能减退(DOS)是卵巢产生卵子的能力减弱,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导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及性激素缺乏,同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紊乱,表现为经量减少、月经稀发、闭经、不孕等疾患。西医常用激素替代疗法(HRT)、诱导排卵、辅助赠卵技术等治疗方法。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月经过少、月经后期、经期延长、闭经、不孕等范畴。张玉珍教授创立的滋癸活血益经汤,临床治疗卵巢功能减退效果佳。现将其治疗验案1则分述如下,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指卵巢功能开始减退,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一段时期[l],可始于35—45岁。此期卵巢功能下降,由此引起月经改变,身体及心理上也可以出现一些变化,临床上可出现各种症状,如潮热、出汗、心悸、失眠、抑郁、焦虑等,现统称为围绝经期综合症。  相似文献   

6.
<正>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女性在16~40岁之间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卵巢功能障碍,造成卵泡耗竭或质量减退的一种卵巢功能减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生育能力降低、不孕或伴焦躁、性欲减退等~([1])。数据显示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3. 8%,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且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妇女生殖健康及身心健康~([2-3])。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主要有促排卵、激素  相似文献   

7.
张红  李伟莉 《河北中医》2012,34(7):1100-1101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围绝经期功血),是指围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而引起月经的不规则变化,是妇科常见病,属中医学崩漏范畴.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序贯治疗卵巢早衰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妇女在40岁以前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月经失调、不孕、性功能降低和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迄今为止,该病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指生育年龄在妇女40岁之前的非生理性闭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于临床多病因、多表现性,其诊断及治疗成为近年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李伟莉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她指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肾虚精亏、肝郁肾虚、心肾不交导致冲任失调,卵巢功能低下,引发月经失调。李师认为临床治疗上应灵活掌握“养”“疏”“通”的治疗原则,治疗中立方遣药,灵活配伍,调理冲任,调理卵巢功能,恢复月经周期的节律性。  相似文献   

10.
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经前后诸证是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 ,因肾气衰 ,天癸竭 ,阴精不足 ,心肝失养 ,出现月经紊乱或经止、烘热出汗、头昏耳鸣、烦躁不安、心情忧郁、失眠心悸、神疲乏力等证候 ,又称更年期综合征。因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以及某些内分泌病等其他原因而丧失卵巢功能后出现肾、心、肝、脾、胃证候群者 ,亦属于本病范畴。本病在前人的著作中无专篇记载 ,散见于月经不调、眩晕、心悸、失眠等有关病证中。治疗除内服药外 ,应注意摄生保护、饮食、心理等多方调节 ,才能取得稳定性效果。1 病因病理妇女更年期肾气渐衰 ,天癸将竭 ,冲任子宫功能减退 ,月经…  相似文献   

11.
卵巢早衰病因复杂,近年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用药治疗的同时,采用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用药外敷、针灸火罐等中医特色护理方法,辨证施护,可使患者体质改善,阴阳调和,不适减退,生活质量提高,进而逐渐恢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序贯疗法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卵巢功能减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药补肾序贯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月经改变,通过症状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在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的比较上,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均不同程度改善,但是试验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治疗中,与西医治疗路径相比,中药补肾序贯疗法治疗路径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118-121
目的评价名老中医经验膏方滋肾培膜膏治疗卵巢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试验纳排标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滋肾培膜膏,对照组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连续治疗3个月,统计月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基础FSH、LH、FSH/LH、E2及AMH、AFC与子宫内膜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FSH、LH、FSH/LH水平下降,AMH、E2水平升高,子宫内膜厚度、AFC增加(P 0.05)。膏方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49%(33/41)(P 0.05)。结论滋肾培膜膏与雌孕激素皆能改善肝肾阴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卵巢功能,且滋肾培膜膏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雌孕激素。  相似文献   

14.
总结临证中治疗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伴月经过少的经验。根据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中"月经量少"等范畴,中医主要病因病机为肝郁肾虚、肾虚为本、虚实夹杂。临证中多采用补肾疏肝法治疗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伴有月经过少及其他围绝经期症状,给予加减知柏地黄汤配合坤泰胶囊,并予适当心理疏导配合适量运动,使患者恢复正常月经及排卵,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卵巢早衰(POF)系一种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竭,是指月经初潮年龄正常或青春期延迟,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的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持续闭经和性器官萎缩,并伴有FSH和LH升高,而雌激素降低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卵巢早衰是指因卵巢功能过早衰竭致使女性40岁之前出现闭经,并伴有低雌激素、高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一种疾病。卵巢早衰的病因包括卵巢先天性卵泡不足、遗传因素、免疫因素、酶缺乏以及环境因素等[1]。临床表现为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不孕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本院赵瑞华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失调等疾病。笔者  相似文献   

17.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衰退,并以月经紊乱、高促性腺激素和低雌激素为临床特征[1]的一类疾病.POI病因多数不明,常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医源性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2].有研究表明,POI除可导致生育力下降外,与自然绝经女性相比,其更易发生骨质疏松、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等疾病[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中医学无POI对应的病名,依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将其归属于"月经过少""月经后期""血枯""闭经""不孕"等范畴.西医主要通过激素替代疗法治疗,但较难恢复患者卵巢功能,且长期使用雌激素会增加血栓、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预后良好.李灵芝主任医师从事临床近四十载,学验颇著,擅长治疗各种妇科疑难杂症.现将其运用中药调轴疗法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年龄相关的卵巢功能减退包括了卵泡数量、质量的下降及卵巢微环境的改变,其机制主要与线粒体功能障碍、自由基与抗氧化系统、端粒及端粒酶改变、细胞凋亡等有关,是造成高龄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生殖医学领域在近几十年取得巨大进步,但在缓解年龄相关的卵巢功能减退和改善高龄女性生殖结局方面却几乎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近年来,中医药通过调整线粒体稳态、缓解氧化应激及抑制细胞凋亡等多层次、多靶点作用机制改善年龄相关的卵巢功能减退的研究越来越多,同时,较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了中医药在辅助生殖领域的临床疗效。鉴于此,该文依据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在延缓年龄相关卵巢功能减退的作用机制研究及随机对照试验取得的进展进行系统综述,明确其研究现状和不足,为有效缓解年龄相关的卵巢功能减退和改善高龄女性生育结局提供中医药临床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9.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消失的过渡时期,因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如月经失调、烘热汗出、头晕耳鸣、潮热面红、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情志异常、记忆力减退、血压波动等。2005-2006年,笔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卵巢功能活动衰退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以月经异常(如稀发月经甚或闭经),同时伴有高促性腺激素和低雌激素为特征,是临床高度异质、病因混合复杂的一类生殖障碍性疾病[1]。近年来POI发病率逐渐增高,从1986年的1%增长到2021年的4%[2],且其发病年龄呈不断年轻化趋势[3]。不仅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和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